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入

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入

《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入》是魯本斯的畫作,現藏於慕尼黑美術陳列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入
  • 作者魯本斯(1577-1640)
  • 國別佛蘭德斯
  • 尺寸:約394×295厘米
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魯本斯在1621年到1630年期間,應聘當了政府的外交顧問,參加了許多外事活動。在這一時期,他為法國皇后完成了以《瑪麗·美第奇生平》為總標題的幅歷史畫巨作。這套歷史畫也是畫家藝術生涯中最能顯示其藝術影響的偉大巨構。
亨利四世是在法國30年內戰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登基的。他在位期間,一方面提倡節儉,減低賦稅,鼓勵農耕,放寬工商政策;另一方面排除了封建貴族的倒王運動,並抵制教皇對法國教會的干預,使國家與王權得到鞏固與統一。但不幸於1610年被天主教徒刺殺。王子路易十三此時尚年幼。瑪麗·美第奇皇后只得親自攝政。在她攝政期間(1610年-1614年),封建貴族中的反動勢力十分猖蹶,使法國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至路易十三長大成人並行使國王權力時,情況才發生了變化。可是,瑪麗·美第奇及其寵臣們在路易十三執政時期卻與這位兒皇帝發生了衝突。至1620年,宮廷的兩種勢力取得表面上的和解。瑪麗·美第奇想用繪畫來宣揚她與亨利四世在位時的“興邦建國”史,並裝飾在她新建的盧森堡宮裡。
這一任務的困難,不在於表現歷史的真實細節,而在於如何解決歷史真實與訂件者瑪麗·美第奇的攝政是違背其丈夫亨利四世的意圖的。魯本斯不能不在繪畫上使皇后滿意,但他也不想虛構歷史。權衡與構思,就充分顯出了這位畫家的外交素質與藝術的天賦。
其次,盧森堡宮是法國晚期文藝復興式的宮殿建築,它與佛羅倫斯的庇蒂宮十分相似。室內裝飾琳琅滿目,但因採光不足,室內及窗戶之間的牆面相當昏暗。要把一幅大畫懸掛在這種陰暗的牆壁上,不能採用過深的色調。魯本斯憑其特有的色彩功力,使畫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21幅畫面,魯本斯均採用半神話的、浪漫主義的虛構手法,將重大的歷史事件與真實的人物融進虛幻的頌揚性環境中,儘量加強畫面的裝飾手段,並用各種巧妙的比喻與象徵,使每一幅畫都能顯出其光輝、綺麗和醉人的讚美色彩。比如,畫家在第一幅《瑪麗·美第奇的命運》的畫上,他用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山上三個命運女神為瑪麗·美第奇紡織命運之線,來比喻皇后的錦繡前程,以示她的一切是受神所支配的寓意。這樣,畫家就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歷史事件的糾纏,又能使皇后滿意。《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入》這一幅屬於連作中的第六幅。
畫家在這幅豎長畫面上,描繪瑪麗皇后的宮船剛剛進抵馬賽港,她已盛裝待迎,準備接受法國最高規格的禮儀。這時,立在船頭上的一位象徵法蘭西的姑娘,頭戴軍盔,以古羅馬的莊嚴裝束,向皇后伸開雙臂表示法蘭西在歡迎她。豪華的宮船下面有許多海中女仙在盡力拽著繩纜,要讓這條幻想的宮船靠近港岸。這是神話與真實歷史摻半的極好範例。
為使畫面充溢著美感,畫家除了刻意描繪船上的盛裝皇后與法蘭西姑娘以外,還在船下舷側畫了一些美麗的仙女裸體。肉體的魅力加強了畫面的神話色彩,同時還在天上畫了許多迎客的天使。這些仙女叫涅端伊得斯。她們是海神涅萊斯與多里斯所生的五十多個女兒。這些仙女專門援救在航海中遇險的船隻。此外,她們還象徵樂觀與載歌載舞的形象。這些穿著薄薄衣衫的仙女周圍,還有幾頭海怪陪伴著。

藝術鑑賞

作為巴洛克畫風的首創者,魯本斯一生共為我們留下了二千多幅題材各異的作品。魯本斯不但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而且知識淵博,精通7國語言。《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入》是魯本斯為法國皇后創作的21幅歷史畫之一,魯本斯以半神話半浪漫主義的虛構手法將這真實人物與事件融進虛幻的頌揚環景中。魯本斯繪畫的色彩功力深厚,畫面具有吸引力,注重畫面的裝飾性,每一幅畫都能顯出其光輝、綺麗和醉人的讚美色彩。
在1622年-1625年間,魯本斯為法國盧森堡宮作護牆板裝飾,畫了大型歷史畫連作《瑪麗·美第奇生平》共21幅。這些畫面絕大多數採用虛構與現實相結合的手法。出現在畫上的神話人物密涅瓦墨丘利(即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商神)、阿波羅和一些象徵美麗、愛情與嫵媚的女神形象。這些神話人物有的在畫上作為歷史人物的陪襯,有的充當瑪麗·美第奇的教師,從而使神人共處,虛實同形,加強了畫面的寓意性。它即使歷史神化,又避免了真實歷史的局限。這是魯本斯受命皇后而作的繪畫巨構的巧妙設計。
歷史地分析魯本斯為瑪麗·美第奇的生平所作的這套歷史畫,與其說他在讚美這位攝政皇后的“偉業”,不如說畫家確實對正在形成中的近代君主制國家表示了肯定。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說過:"國王的政權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貴族的權力,建立了巨大的、實質上以民族為基礎的君主國,而現代的歐洲國家和現代的資產階級社會就在這種君主國里發展起來。
法國路易十三加強這種君主國的觀念,乃是符合歷史必然性的。這套組畫原來是要表現瑪麗·美第奇由少女婚嫁到亨利四世的王妃,到攝政皇后的一系列“功勳”。但畫家沒有按這個意圖去構思。他大半採用神話、寓意與象徵性形象,這一幅《瑪麗·美第奇與亨利四世的婚禮》卻尊重了史實。 這是21幅組畫中的第五幅。其歷史場面畫家曾親眼目睹過。那是在義大利任曼圖亞公爵的宮廷畫師時,他隨同公爵參加了佛羅倫斯的婚禮。
皇后瑪麗在畫的左側,由義大利宮廷侍者簇擁著。她那曳地的錦緞禮服的後襟被一個天使般的小女孩提著,色彩充分表現了這件禮服的質感。瑪麗的背後有一家族代表高舉十字權杖,以顯示其門庭的高貴,這個十字權杖使觀者注意到了瑪麗頭上的皇冠。亨利四世全副盛裝參加婚禮,正在給瑪麗載上結婚戒指。瑪麗頭上的皇冠是教皇給她戴上的,現 在教皇又在給這兩個歐洲重要代表主持婚禮。場面顯得很擁擠,沒有過多的人物。 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婚禮,實際上不過是一種政治策略的結合。它們所帶來的結果是法意兩國之間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和平關係。因此,畫家沒有在這一場面表現過多的詩意,也不賦予美滿的抒情色彩。一句話,它只不過是發生在教堂里的一幕政治交易。魯本斯並不拙於表現迸發的情感,他是個熱情奔放的色彩詩人。正如19世紀法國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所說的:“沒有哪一個畫家能比魯本斯更象荷馬了。”但在這幅畫上十分明顯,畫家只是用彩筆去塗抹斑斕的歷史事件而已。此畫長394厘米,寬295厘米大,現藏於巴黎羅浮宮

作者簡介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法蘭德斯畫家,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出生於德國的茨根小城一個律師家庭。9歲時隨父母移居佛蘭德斯,定居安特衛普。父親去世後,母親送他進一所拉丁文學校學習,他能閱讀古希臘羅馬書籍原著。1608年,與名律師兼人文主義者布蘭特結婚,畫家為妻子畫過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為題材的油畫《復活》、《愛之園》、《末日審判》等,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特點是將文藝復興美術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美術的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