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安妮的夢》是英國詩人雪萊為一位詩人朋友妻子的夢所做的詩。詩歌以大量的形容詞試圖再現夢境,描寫了極其壯麗的大自然場景。先是描述大峽谷裡面一座天然形成的一座壯麗的空無一人的城池,然後遭遇到火山爆發而面臨毀滅,瑪麗安妮把自己置身於一片木板之上,引來了海水,試圖拯救這一大自然的奇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安妮的夢
- 詩人:雪萊
- 國家:英國
- 詩人生卒:1792-1822
內容簡介
詩文
它說,賞光吧,請你賞光!
我知道天空中各種各樣的奧秘,
和日光下消失蹤影的東西,
我能使熟睡的人們看見它們,
只要願意給我充分信任;
在以睫毛遮蔽烏黑的眼睛、
有著青色紋理的眼瞼之間稍息,
就可見到從未見過的情景。
一半抱著希望一半懷著恐懼,
這位姑娘把明麗的雙眸闔起。
日出的霞光已點燃在那裡,
她看見就在那明媚的晨曦之中,
一隻巨大的黑錨正在升起。
無論她在把目光調轉向何方,
總看見黑錨高高懸掛在天上。
姑娘逐漸感覺到恐懼不安,
她遮上她的眼睛;低沉的聲音,
像是衝撞的聲音隨即出現;
於是她又睜開眼睛四下張望,
想知道是什麼發出來的音響,
或者只是血液在脈管中流淌。
宏偉的殿堂,圓形的屋頂,
鱗次櫛比,還有一座座凱旋門,
全都燦爛輝煌,獨具匠心,
不可能出自凡俗的斧鑿之工,
巍然屹立在深川峽谷的上空,
在本身的華美光彩之上高聳。
在遠方充滿了廣闊的空間;
以自身的光輝照臨山巒的霧陣,
也依舊在持續不斷地抖顫,
以至使得這位姑娘心跳急促,
當她半懷著恐懼半懷著歡樂,
向那些圓形的屋頂遙遙矚目。
使大地轉變為紅色的光流,
兩簇烈火,以他們各自的火舌,
舔著那些圓形屋頂的塔樓,
似暴雨自空而降的熊熊烈焰,
灑落在雄偉的殿堂塔堡之間,
像霍山把燃硫的熔岩噴灑平原。
她轉身向後看去,見到了
越過那西方險峻的峰巒、山崖,
洶湧澎湃的浩蕩洪流巨濤
正穿過寬闊曲折的山谷奔來。
她並不畏懼,只在內心獨白;
很清楚,那些樓堡屬於自然,
為拯救它們,她召來了大海。
來到了這姑娘所在的地方,
喧鬧著匯聚在一起的野性狂瀾
把她托向那暴雨般的火焰,
憑藉著一塊小小的木板,
渦流拖載著她迴旋往返。
都有烈焰兇猛地向外噴射,
廣闊、悽慘的火光向著那洪流
和洪流上飄浮的泡沫傾瀉,
在天國之光被污染的區域內,
濃煙在空中懸掛起它的黑夜。
在一座壯麗的門前轉了又轉,
城門高聳,直插入濃煙的烏雲,
血色的紅光籠罩凌空的門供,
她向那明淨的大理石門看去,
驚奇的心情竟然壓倒了恐懼。
變得更加輝煌,那雕刻師
一定是一位神靈,記憶十分高強,
他的雕琢有造就美的威力,
雕琢的痕跡隨可悲的變化衰退,
來自他心靈的色彩卻經久不滅。
洪水也逐漸平緩,象林中
寂寞的小河蜿蜒在山與山之間;
這時大理石像似乎在顫動,
它們美好的手足仿佛在飄蕩,
恰似水草的莖葉舒展在海洋。
使得這美好的姑娘終於覺醒,
於是她起身,當那個夢已他往,
離開她雙眸的簾幕展翅遠行。
於是她在各處行走再不似往常,
她已知道熟睡時也能看得真切,
象覺醒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