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竇,即“馬太”。出自《宗教卷》--基督教--《聖經》人物、辭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竇
- 別名:馬太
瑪竇,即“馬太”。出自《宗教卷》--基督教--《聖經》人物、辭彙。
瑪竇,即“馬太”。出自《宗教卷》--基督教--《聖經》人物、辭彙。...
聖瑪竇是加利勒亞人,操稅吏為業。稅吏代羅馬人徵收捐稅,是猶太人非常鄙視的一種職業。被召經歷 耶穌召瑪竇為徒的經過情形,瑪竇自己在福音經上記述知下:……耶穌從那裡前行,看見一個人在關卡坐著,名叫瑪竇。就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裡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
趙瑪竇墓碑是北京市海淀區彰化村正福寺的文物。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清同治8年(1869)2月25日卒 地點 北京市海淀區彰化村正福寺 拓片原物狀況 旁題簡歷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正書,拉丁文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又1份1張)113X69cm 題跋印記 文種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
《兄弟是否已經白了頭》是瑪竇演唱的歌曲,由肖祖昌、沈可賢作詞,肖祖昌作曲,收錄於《兄弟是否已經白了頭》專輯中。歌曲歌詞 記得年少的時候 我們朝夕相伴無慮無憂 你幫我時我幫你 兄弟情誼點點在心頭 時光流逝歲月悠悠 我們各自分開東奔西走 為生活為了將來 懷抱著希望默默奮鬥 人生的風景 大步往前走 兄弟的...
Q典(又稱語錄)是經學上的假設,經學家用以解釋瑪竇、路加二福音中非馬爾谷卻有著同一來源的部分。這種兩源論(two-source theory)便是今日對觀福音的研究上最廣為接納的源流理論。在布特曼(R.K. Bultmann, 1884-1976)的帶動下,源流批判也被套用到若望福音的研究中。布特曼指出若望福音的三種源流:標記源流...
四福音書(Τὸ ἅγιο Εὐαγγέλιο)是分別由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多祿)的門徒馬可(馬爾谷)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跡的書。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部分。馬太、約翰、馬可、路加也因此被稱為四福音使徒。其中馬太、馬可和路加所寫的福音...
肯塔瑞里小堂為羅馬的聖王路易堂內的左側第一小堂。肯塔瑞里小堂(Cappella Contarelli),為富有的法國樞機主教瑪竇·肯塔瑞里(Matthieu Cointerel)所有。肯塔瑞里小堂擁有該堂最著名的藝術品,系根據瑪竇·肯塔瑞里的遺囑,由巴洛克大師卡拉瓦喬在1599-1600年所畫的瑪竇宗徒(馬太)三幅生平系列畫:《聖馬太蒙...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瑪二:13-15、19-23,內容敘述大黑落德王意圖殺害嬰孩耶穌,若瑟帶領聖家三口逃往埃及避難,以及後來由埃及返回並定居於納匝肋的故事。這段敘述中多次影射梅瑟的故事,因為瑪竇福音刻意地將耶穌表達為比梅瑟更大的先知(參閱:申十八15)。嬰孩誕生與遭難 默西亞的誕生帶來正反兩極的結果,首先是...
《救世福音》下冊,是194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譯者是馬相伯。全書分上下冊,共四部分,第一部分:瑪竇;第二部分:瑪爾谷;第三部分:路加;第四部分:若望。責任者:馬相伯譯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發行者]出版地點:上海 出版時間:民國38[1949]載體形態:159 叢編項:相伯編譯館叢書 中圖分類號:B971 ...
教區位於孚日省,2010年有教友289,000人(占轄區總人口75.1%)、五十七個堂區、143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若望-保祿·馬利·瑪竇。天主教聖迪耶教區(拉丁語:Dioecesis Sancti Deodati、法語:Diocèse de Saint-Dié)是法國一個羅馬天主教教區,屬貝桑松總教區。教區成立於1777年7月21日,1801年據1801年...
阿拉米語(中文又譯為亞蘭語、阿蘭語、阿拉姆語、阿拉美語)是阿拉米人的語言,也是舊約聖經後期書寫時所用的語言,及被認為是耶穌基督時代的猶太人的日常用語,新約中的馬太福音(瑪竇福音)即是以此語言書寫。一些學者更認為耶穌基督是以這種語言傳道。它屬於閃米特語系,與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相近。語言介紹 阿拉米語...
天主教阿爾瓦塞特教區(拉丁語:DioecesisAlbasitensis、西班牙語:DiócesisdeAlbacete)是西班牙一個羅馬天主教教區,位於阿爾瓦塞特省,屬託萊多總教區。 1949年11月2日升為教區。2006年有教友376,947人,占轄區總人口98.0%。教區下轄193個堂區,有181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奇里亞科‧文德‧瑪竇。
馬可君之父尼古剌(Nicolas),同尼古刺之弟瑪竇(Matteo),自威尼斯城負販商貨,而至君士坦丁堡。茲二人乃華胄,謹慎而賢明。基督降生後之1260年,實在博丹(Baudoin)為君士坦丁堡皇帝之時。此兄弟二人商議後,決定赴黑海經商,於是購買珍寶,自君士坦丁堡出發,遵海而抵蘇達克(Soudak)。波羅弟兄二人之離蘇達克 他...
(1)「初傳」當名詞用的很少:保祿用這個詞來指明他所宣揚的基督的訊息(羅六25:宣揚耶穌基督),或指一般性的宣講(格前二4;十五14;格前一21)。在弟後四17;鐸一3,這個詞好像是絕對的,幾乎是專有名詞。最後,瑪竇和路加用了「初傳」的名詞格來談約納先知向尼尼微人宣講的訊息。(2)至於動詞格,除了在...
“厄瑪努爾”是英文“Emmanuel”的漢語譯法,或者更具體的說是天主教的習慣譯法,基督新教多譯作“以馬內利”,取自《聖經》。解釋 意即“天主(神)與我們同在”(參見《聖經》依撒依亞先知書(7章14節)或瑪竇福音(1章23節))。關於名字的譯法,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有很多是很不同的,相比較而言,新教的...
馬太(Mathew,亦譯“瑪竇”):又名利未(Levi,亦譯“肋未”),蒙召前在迦百農當稅吏。稅吏為羅馬政府服務,是猶太人(特別是法利賽人)看不起的職業,認為稅吏都是仗勢欺人,敲詐勒索的罪人。馬太自己並不避諱這一點,他在自己寫的《馬太福音》中直接自稱“稅吏馬太”,而其他福音書則沒有使用這種稱呼,或...
巴多羅買(Bartholomew)、小雅各(亞勒腓之子 / James, son of Alphaeus)、安德烈(Andrew)、叛徒猶大(Judas Iscariot)、西門彼得(伯多祿 / Simon Peter)、約翰(若望、John)、耶穌( Jesus)、多馬(多默 / Thomas)、大雅各(西庇太之子 / James, son of Zebedee)、腓力(Philip)、馬太(瑪竇 /...
歷史沿革 1911年8月24日設達東奈及利亞監牧區,1929年7月18日易名為北奈及利亞監牧區。1939年4月9日易名為卡杜納監牧區。1953年6月29日升為教區。1959年7月16日升為總教區。2011年有教友545,380人(占轄區總人口9.2%)、五十個堂區、八十八名司鐸。現任教區總主教為瑪竇‧恩達戈索。
第一三章 尼古剌瑪竇馬可三人赴大汗所 第一四章 尼古剌瑪竇馬可覲見大汗 第一五章 大汗遣馬可出使 第一六章 馬可之出使歸來 第一七章 尼古刺瑪竇馬可之求大汗放還本國 第一八章 波羅弟兄同馬可別大汗西還 第一九章 小阿美尼亞 第二〇章 突厥蠻州 第二一章 大阿美尼亞 第二二章 谷兒只及其諸王 第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