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曙鳳蝶

瑪曙鳳蝶

瑪曙鳳蝶(Atrophaneura nox Swainson,1823)是鳳蝶科曙鳳蝶屬的一個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曙鳳蝶
  • 拉丁學名:Atrophaneura nox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鳳蝶科
  • :曙鳳蝶屬
  • :瑪曙鳳蝶
  • 年代: 1823
  • 定名人: (Swainson)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形態 成蟲:翅展86—112 mm。頭、胸、腹側面紅色,翅黑色而脈紋兩側灰白色或灰褐色。前翅中室內有4條黑紋,第2、3條從基部癒合到2/3處分叉。後翅色深,較狹小,外緣波狀。翅反面與正面相似。
雄性外生殖器上鉤突中等長,末端較尖,強度骨化。抱器瓣寬而短,抱器腹與抱器背骨化,末端突出而尖,抱器端齊而凹陷。抱器內突強烈骨化,板狀,基部兩側齒狀突出,端部分為一大一小兩個齒突。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具少數強刺;交配孔寬大,中間有三角形骨化的突起;前陰片強度骨化,結構複雜,但是很規律。囊導管較長,膜質;囊突很大,占據交配囊的大部分,略呈半圓形,兩端尖,邊緣有小齒突。
卵:略呈球形,紫紅色。頂部中心線上有1個橙色的突起,經線方向有10根黃色的附著物直通到底部。
幼蟲:1齡幼蟲頭寬約0.99 mm。頭部黑褐色有光澤,生黑毛。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澤,上生1對具黑毛的短突起。臭角淡黃色。身體紫紅色,但前胸、中胸及第7腹節以後的體節淡紅色。亞背線上的肉瘤在第3、4腹節上呈白色,在其他各節呈紅色。肛上板幾丁質化,橙色,上有黑毛及1對瘤狀突。老熟幼蟲頭寬4.10 mm。體色與斑紋大致同1齡幼蟲,但底色更暗,背面各節有灰色斑紋,第3、7腹節氣門下線的肉突白色。
蛹:與瓦曙鳳蝶A.varuna酷似,但身體各節的突起比瓦曙鳳蝶大。頭部有1對短小的鋸齒狀突起。前胸背面有1對短小的突起,側面有小的耳狀突起。中胸背面有倒U字形的腺狀突起,側面有大的耳狀突起。後胸及第1—3腹節的側面有圓弧狀的突起,突起的邊緣鋸齒狀。第2、3腹節亞背線上有1對尖的白色突起。第4—9腹節亞背線上有1對薄的板狀突起,其前緣尖。第4腹節氣門下線上有1個大耳狀突起,第5、6腹節氣門下線上及第4—8腹節基線上各有1個小突起。體色淡褐色。體長約35 mm。腹部明顯向前方彎曲,整個身體從側面看呈S形。

生活習性

寄主馬兜鈴A. debilis。卵單產於寄主植物的葉背面。幼蟲在葉背面活動。成蟲喜在林緣光線較少的地方活動。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海南
國外分布: 馬來半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