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2年,瑪旁雍錯被阿里地區批准建立為地區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由濕地公約組織批准為國際重要濕地;
2008年,晉升為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2017年7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國辦發〔2017〕64號),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西藏瑪旁雍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範圍在東經 81°05′09″-81°43′54″,北緯 30°30′20″-30°56′23″之間。總面積 101190 公頃,其中 核心區面積 67791.32 公頃,緩衝區面積 10680.67 公頃,實驗區面 積 22718.01 公頃。
保護區主體瑪旁雍錯水質至今仍保持淡水狀態,湖水最深可達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區周圍基本保持著原始的生態面貌,對濕地周邊的氣候具有直接調節作用,對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目標
瑪旁雍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分布有高等植物34科87屬140種,有藏野驢、黑頸鶴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28種,是西藏高寒草原和荒漠區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
管理措施
2017年7月,瑪旁雍措濕地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保護區共設立6個管理站和3個管理點,共90名管護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通過保護區以及農牧民的保護,瑪旁雍錯濕地依然保持著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