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瑤醫都是自己診病,自己採藥加工,配方發藥。至今,瑤族中仍然是只有醫生診所,沒有專門配方賣藥的藥師或藥店。瑤醫將藥物歸納為"五虎"、"九牛"、"十八鑽"、"七十二風",對藥物的臨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點刺療法是用鋒利的陶瓷針點刺有關穴位治療疾病的一種民間常用方法,在農村廣泛使用,易為患者接受。具有宣洩解表,疏通經絡之效,常用於治療各種痧症、感冒發熱、頭痛頭暈、小兒發熱驚風、小兒疳積、肌肉疼痛及扭挫傷等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瑤醫點刺療法
- 藥物分類:"五虎"、"九牛"、"十八鑽"等
- 類型:有關穴位治療疾病
- 功效:宣洩解表,疏通經絡
- 所在地:農村
- 診治對象:痧症、感冒發熱、頭痛頭暈等
瑤醫簡介,瑤醫點刺療法用具,瑤醫點刺療法相關,瑤醫點刺療法,瑤醫藥浴療法,瑤族民間治療牙痛二法,瑤醫藥溯源,注意事項,
瑤醫簡介
瑤族居住在我國南方山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瑤族人民積累了利用草藥防病治病的豐富經驗,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瑤族醫藥。
瑤族在診療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種多樣,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他們認為,人之所以會發病,除了風、氣、蟲、毒、飲食和外傷之外,體內的五臟六腑、氣血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連繫,從而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診斷方法,如除瞭望、聞、問、觸之外,常用的還有甲診、掌診、舌診、耳診和面診等。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和症狀特徵,總結出了風、鎖、豆、痧等病症和名稱。在治療上除了采草藥內服,外洗,外敷和熏、熨、佩帶等之外,還有放血、點刺燈劃灸、艾灸、骨灸、席灸、藥物灸、藥棍灸以及拔罐、針挑、捶擊、拍擊、搔抓、滾蛋、推拿和指刮、骨弓刮、碗刮、匙刮、青蒜刮、稈草刮、萱麻刮等。其所治療的病種包括了內、外、婦、兒、皮膚、五官及神經等各科,許多方法療效顯著。
醫藥結合,是瑤醫的特點,習醫者必懂藥,識藥者必會醫。瑤醫不光重視疾病的治療,而且在預防醫學方面出很有研究。他們很早就認識到某些疾病是可以相互傳染,出是可以預防的,並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懼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復入";"有疫癧,則並焚其屍徙居焉"以及用芭蕉葉當碗,分菜吃飯等。
瑤醫點刺療法用具
取乾淨瓷碗用刀背輕敲成三角形片狀選取帶有鋒利尖頭片作針放鍋內煮沸15分鐘(現代用75%酒精消毒)局部先以生薑片蘸米酒反覆塗擦然後用瓷針快速依次點刺法輕重適度以皮膚微見血為好完後再擦姜、酒或其藥酒即可
瑤醫點刺療法相關
瑤醫點刺療法
具體方法:取乾淨的瓷碗用刀背輕敲成三角形片狀,選擇有鋒利尖頭的片作針,放鍋內煮沸15分鐘(現代用75%酒精消毒),局部用生薑片蘸米酒反覆塗擦,然後用瓷針快速點刺,手法輕重適度,以皮膚微見血為好,完後再擦姜、酒或其它藥酒即可。
注意事項:應注意消毒,局部注意清潔以防感染。有皮膚病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用本法治療。
瑤醫藥浴療法
瑤家到處可見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寬0.6米,長0.7米的大木桶,這便是用藥水洗澡的"龐桶",又稱為"黃桶"。瑤醫在瑤族人民這一良好的生活習俗上,利用生產、生活中的自然資源,採集藥物,經煎煮後用藥液浸泡擦身的治療方法,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婦女生孩子,滿三朝均洗藥水澡,嬰兒洗後健康免疫,產婦可以驅風去瘀,補身強體,產後一星期就可以勞動。用艾葉煎液給初生嬰兒沐浴,可免患皮膚病,用葫蘆卷鬚在年終除夕之夜給小兒洗澡,據說可免出麻疹。瑤族人民過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採用鮮藥草洗澡,對於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瑤族藥浴所用的草藥來自瑤族人民居住的大瑤山,一般都自采自用,多採用鮮藥,平常亦將採回的草藥洗淨曬乾備用。一般根據藥物的性能,搭配使用。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藥浴療法:
香薷浴:鮮土香薷30克,加水500ml,文火煎煮15分鐘,去渣,將藥液倒入浴盆內,至溫度適宜時,洗全身。有清熱解表、退熱的作用。用於小兒感冒、發熱。
菖蒲艾葉浴:菖蒲15克,艾葉20克,蘇葉20克,加水300ml,煮沸10分鐘,倒入浴盆內,擦洗全身。有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的功效。用於風宣感冒。
生薑浴:生薑200克,洗淨搗爛,加水500ml,煮沸後倒入浴盆內加蓋,待溫度適宜時洗全身,有祛風散寒之效。用於風寒感冒或預防被雨淋後感冒。
山黃麻浴:山黃麻250克,蕪荽50克,加水300ml,煮沸10分鐘,去渣,倒入浴盆內,至適宜時,避風洗全身,洗完後用大被單或大浴巾裹全身10分鐘。有解表透疹之效。用於小兒麻診初期或出疹不透的患兒。
龍石浴:過江龍100克,石菖蒲100克,加水300ml,煮沸10分鐘,再加入人尿50ml,待沸即可,將藥液倒入浴盆內,趁熱先熏局部,至溫度適宜時洗全身。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之效。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拘彎、屈伸不利等症。
瑤族民間治療牙痛二法
1. 楓樹皮、楊梅樹皮、杉樹皮內層各約500克,分作3份,第1天取1份,水煎取藥液3口盅,待冷後,取少許藥液含在口中,儘量使藥液含時間長一些,吐掉後再另含,每次接連含7-8口,直到疼痛消失為止。第二天痛減,再取第二份藥水含漱,可以隔3小時左右含一次,第三天疼痛消失。
2. 牙痛時把手反背過去,手指能觸到肩胛的地方,將此處用力地按壓,左側牙痛頂壓右邊,右側牙痛頂壓左邊,如自己頂壓不到,右叫別人幫忙,3分鐘後疼痛緩解,5 分鐘後牙痛消失。
瑤醫藥溯源
由於歷史的原因,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要想把自己積累和總結出的醫藥經驗用文字的方式系統地反映和傳授給後代是很困難的。雖然在明朝時期,瑤山中就有一些神書、歌本,瑤族中也有一部分人認識漢字,但為數不多,加上封建保守思想的長期影響,在傳授醫術、秘方上都是口授心傳,只傳子不傳女,傳一不傳二,有的甚至到臨終時才傳授,因此很少能著書立說、流傳於世,故而瑤醫理論體系遲遲未能形成。有關瑤醫的記載可散見於諸多史料,如《後漢書?南蠻傳》中寫到瑤族“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宋?蘇頌的《圖經本草》稱砂仁“今唯嶺南山澤間有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靈香草“唐人謂之玲玲香,亦謂之玲子香”。周去非則在《嶺外代答》中進一步記載了靈香草可治療感冒、發熱、腹痛、腹瀉、頭痛、腰痛等疾病以及可用來避孕、絕育等。另外,從其他一些地方志的記載中,我們也可看出瑤族醫藥文獻資料存在的客觀性。如《記錄彙編?卷六十》云:瑤人“山中多板木、滑石、膽礬、茴香、草果、檳榔諸藥,時時盜出市博魚鹽”;《樂昌縣誌》也載有“邑有瑤,不知始於何代……,惟其人尚誠信,常以藥菜、材木運入肆,交易無欺”;《曲江縣誌?卷三》亦曰:“瑤人盤氏姓,盤瓠之後也……平時多出街頭圩貿易,或負藥入城,醫治頗效”;《嶺南記蠻》有“蠻人(主要指瑤族)以草藥醫治跌打損傷及癰、疽、瘡毒、外科一切雜症,每有奇效”的記載。
解放前,許多豐富的瑤醫資料散在於民間,並存、融匯於民族風俗之中。如桂平盤瑤六月六的“洗澡節”用“百草藥”煮水洗澡,與當今藥浴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金秀一帶的瑤族則善用食療“藥粑”來達到驅蟲的目的,與當今的“藥膳”也是不謀而合;再如荔蒲瑤族的藥市交流,集貿易與防病治病、提高醫藥交流於一體,可謂恰如其分地體現了瑤醫與風俗的緊密結合。至於《阮通志》中所載“有病歿,則並焚其屍徙居焉”,則從另一角度說明了瑤族有“火葬”習慣的真正原因。另外,瑤族在環境衛生的預防、控制病症傳播以及生育措施等方面寶貴資料的收集與研究必須結合瑤族生活的環境、習俗、意識形態等綜合分析,使瑤醫這枝奇葩放射出應有的光彩。
解放後的一些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論文、著作,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瑤醫豐富多彩、獨具一格的特點以及發展的狀況。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組織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到今天的國際瑤族研究會的建立,瑤族醫藥的交流也在發展,瑤醫學已邁出可喜的一步,相繼有《廣西瑤族社會歷史調查》、《廣西瑤族醫藥調查研究》、《瑤醫效方選編》、《瑤藥選編》、《中國民族藥志》、《廣西少數民族藥簡編》、《廣西少數民族便方選》以及其他部分地區的瑤醫藥調查報告和論文、著作,均說明了瑤醫藥在內、外、婦、兒、五官、神經精神以及皮膚等科所擁有的大量秘驗方,在病因、病理、生理、預防、治療等方面也有較深刻的認識和卓越的貢獻。
可見瑤族醫藥與其他民族醫藥一樣,首先是作為一種適應自然、征服自然所必需的技能而存在的。同時瑤醫藥有著極其廣泛的民眾思想內涵和生產生活實踐基礎,是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徵的傳統科學文化體系。瑤醫藥在其形成過程中,不斷受到廣為流傳的民風民俗觀念、宗教文化信仰與生產生活習慣的滲透,並且這些觀念、信仰、習慣作為不證自明的公理影響著瑤醫藥的發展並進入其理論架構,甚至作為瑤族醫藥的一種“原核”,組建成日趨完善的本民族醫藥體系。本節擬叢傳說、山歌、文獻、考古、民俗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對瑤醫藥的早期形成進行探求。
注意事項
施術時應注意消毒局部注意清潔以防感染;有皮膚病或出血疾病患者不宜用本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