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銅鼓舞

瑤族銅鼓舞

農曆五月廿九這一天,是人口最多的布努瑤最大的節日--"祝著節"。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趕來參加慶祝活動。這一天人們敲銅鼓、跳長鼓舞、唱山歌,舉辦各種文體活動。銅鼓舞是瑤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廣西瑤族地區。舞時將一面大皮鼓掛起或放在架上,由一人雙手各持一鼓槌,從頭上,腿上或翻身做各種打鼓動作,節奏複雜;另有兩人在旁伴打著兩面不同音調的銅鼓;其他至少有十人(男女各半),手持瑤帶(有花紋的腰帶),藤圈草帽,繞鼓而舞。苗,彝,水,壯等族也有這種舞蹈形式。舞法各具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瑤族銅鼓舞
  • 方面:起鼓、祭鼓、打鼓、埋鼓
  • 又叫:請銅鼓
  • 地區:廣西瑤族
田林瑤族銅鼓舞,起鼓,祭鼓,打鼓,埋鼓,

田林瑤族銅鼓舞

跳田林瑤族銅鼓舞時,要有兩個鼓面直徑大約在45厘米的一大一小銅鼓(大者為公鼓,小者為母鼓),一個鼓身長約80厘米、鼓面直徑約30厘米的長鼓(木鼓),還要有長號(即長嗩吶)、嗩吶、笛子、小鼓、鑼、鈸等。
田林瑤族銅鼓舞主要有起鼓、祭鼓、打鼓、埋鼓等4個方面的內容。

起鼓

起鼓又叫請銅鼓。每年的年三十晚(或正月初二),由村屯中的寨老會同三四人到村寨里秘密埋藏銅鼓的地方,把銅鼓挖出來,抬回寨老的家中,用煮粽子的水將銅鼓擦洗乾淨,粽子水既可以去掉土裡的泥氣,又可以保護銅鼓,還能把瑤族人的喜氣、吉利的心情傳遞給銅鼓。洗淨之後檢驗銅鼓的顏色,通過顏色來判定當年年景的好壞,然後敲銅鼓三下,表示起鼓儀式結束。

祭鼓

起鼓之後要舉行祭鼓儀式。祭鼓時將銅鼓、木鼓、鼓架、鼓槌擺放在岑王大將軍廟中,用碗盛酒放在鼓面上,上香、上供品(雞、糯米飯、雞蛋),由寨老誦經祝禱、燒紙錢、驗雞骨(雞骨卜),儀式畢,將銅鼓、木鼓由廟中抬到平地架好,由寨老先打一輪銅鼓,之後就可以打鼓跳銅鼓舞了。
打鼓在瑤話中叫做“鬧年打銅鼓”,一般從大年初一(或初三)開始,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結束。第一趟鼓一定要由寨老開頭。打鼓時,寨老將擊打銅鼓的鼓槌拿在嘴邊默念、禱告,然後敲打銅鼓,由一人或兩人起舞擊打長鼓(高懸的木鼓),一遍之後便可由村中眾人隨意敲打。“鬧年打銅鼓”即是銅鼓舞,包括有打長鼓、圓圈舞、迎春舞、扁擔舞、豐收舞等。

打鼓

打長鼓是田林瑤族銅鼓舞的核心部分,有單打和雙打兩種形式,長鼓合著銅鼓的節拍,舞者踏節而舞,舞中擊鼓。節日的歡樂、個人技藝的展示是“打長鼓”所要表達的情緒。圓圈舞是由青年男女牽手繞圈而舞,取團結、齊心、相連之意。迎春舞則由男女青年手執一短紅綢巾走穿插隊形,以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跳扁擔舞時,男女青年各為一組,每組有兩人蹲立手執長扁擔的兩端做開合的碰擊,舞者在扁擔的開合之間跳躍起舞,情緒熱烈,有狂歡的色彩。豐收舞則是由男女青年每人一手拿杯一手執短紅綢巾在隊形變化之間做互相敬酒之狀,表示對過去一年豐收的喜悅以及對來年豐收的祝福。

埋鼓

到了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一年一度的銅鼓舞就要結束了。此時,由寨老將銅鼓放在廳堂上用香、酒等祭祀品祝告後,悄悄地把銅鼓背到野外埋藏起來,留待來年跳銅鼓舞的時候再來起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