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

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是南宋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抒發當下思歸之感,不明言思歸之情,而以自己晚年不再寫短長詞,唯喜歡追和陶淵明的詩歌含蓄托意。下片借山中友人的不滿來寄意,以山中故人在他的秋水觀上張貼《北山移文》的猜測,表明他對此番出山的愧作和後悔。整首詞語言通俗明白,情感真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出處:《稼軒長短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
暮年不賦短長詞,和得淵明數首詩。君自不歸歸甚易,今猶未足足何時?
偷閒定向山中老,此意須教鶴輩知。聞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瑞鷓鴣:詞牌名,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
②京口:舊地名,宋代為鎮江府,在今江蘇鎮江。
③不賦短長詞:謂沒有填詞一詞又叫長短句,以其句式要求長短不齊,故稱。
④和得淵明數首詩:謂作了數首與陶淵明詩和韻的詩。陶淵明的詩歌對後世影響甚大,不少失意的士子往往與陶詩唱和,以平衡自己的情緒和心態。比如蘇軾貶到嶺南後,即以和陶詩為樂,北歸後編成《和陶詩集》。
⑤北山移:孔稚圭《北山移文》的簡稱。

白話譯文

人老了不再寫慷慨之詞,應當多做幾首像陶淵明那樣恬淡的詩。歸隱山林其實很容易,但是您自己卻不知道歸去,現在還不知道知足,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知足呢?
願終老山林享受清閒,這份心意一定要讓猿鶴知道。秋水堂前貼著自己以前曾日日誦讀以自警的《北山移文》,希望自己能夠早日回家隱居。

創作背景

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既思抗金復國,又因為自己年老體衰而頻頻思歸,內心顯得十分矛盾。京口之上,思歸之情湧起,寫下了這首詞。此詞作於寧宗開禧元年(1205)。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通篇表現的都是歸隱之思。作者暮年不賦短長詞在鎮江知府任上,雖積極備戰,希望能夠完成恢復中原的大業,但是朝廷對他根本不重視,並對他的備戰工作屢屢掣肘,使他難以有所作為。這讓辛棄疾內心十分失望,於是退隱之心又起。
上片“暮年不賦短長詞,和得淵明數首詩”開篇點明題旨,年紀大了,眼見時局艱難,南宋政權日漸衰微,作者有心無力,所作的那些慷慨激昂的豪壯之詞也只能是徒增自己的煩惱與悲憤,還不如寫幾首像陶淵明那樣的風格恬淡的詩,聊以自慰。作者一生都希望恢復中原,使國家統一,但是無奈壯志難酬,只能效仿淵明歸隱田園以終老。接下來的二句寫自己應當知足早歸,留在此地只能是進退維谷,讓自己更加鬱悶。
下片緊承上片,點明自己所思念的山中故友正是猿鶴之輩,作者與它們早就有了盟約,要與其為伴,終老田園,作此詞也正是要將自己隱的心意告訴它們。最後二句表明秋水堂前貼著自己以前曾日日誦讀以自警的《北山移文》,希望自己能夠早日回家隱居。
在表達上,該詞把正筆寫心和曲筆傳情結合起來。說“歸甚易”、“足何時”,是將語典化為鹽水,直筆寫懷,說“定向山中老”是正面表態,此外則用筆曲折,一借陶詩述懷,二借猿鶴寫戀戀山中,三借疑故人張榜來寫自己的悔愧。這樣的寫法,既能準確傳情又得含蓄之趣。另外,化用典故時,將自己所創造的語典與前人的事典、詩典全部打散融化,以精確地表達此時所感所思,最見功力。

名家點評

蘭州大學教授趙儷生《趙儷生文集 (第二卷)》:“詞中有值得注意者二事:其一、提到了南齊孔德璋(稚矽)的《北山移文》,辛氏在詞中提到它非止一次,想來是借其中‘不使芳杜厚顏,薜荔無恥’一類字句發抒自己的牢騷;其二、提到了‘君自不歸歸甚易’。這個‘歸’,不是歸山東淪陷區,而是歸鉛山的寄廬,因為只有歸鉛山才‘易’,歸山東就難了。”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少年時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今存詞620餘首,多抒發愛國情思恩之作。其詞風格豪健雄渾,沉頓挫,筆力縱橫,大量使事用典,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其“氣魄雄大,意境卻極沉鬱”。其詞集今存兩種版本:四卷本,汲古閣影宋抄本,《宋名家詞》本等;十二卷本,有元大德三年(1299)廣信書院刊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