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鋁法

瑞鋁法是砂狀氧化鋁風行以來最重要的一種生產方法,但是和美鋁法類似,都是以三水鋁石型為原料的生產方法。如果用於一水軟鋁石型礦石,產出率將約為65g/L,用於一水硬鋁石型礦石,產出率預計將更低。

瑞士鋁業工司在澳大利亞格非氧化鋁廠投資3000 萬美元對美鋁法進行改進,形成了高濃度高產出率的瑞鋁段分解法生產砂狀氧化鋁模式。

瑞鋁法的流程描述
精液冷卻至66~67℃,Na2Ok濃度為70~150g/L,與水洗淨的(洗去草酸根)細晶種送人分解過程第一階段,停留時間最多6h,此即附聚段,然後經中間冷卻裝置,加人約40g/L的粗晶種,轉入分解第二階段,即結晶長大段,連續分解40~80h。分解後的漿液在第一級水力旋流器中分級,底流為成品,溢流進入第二級水旋器,底流經過濾洗滌後作為粗晶種,用於結晶長大段。溢流去第三級分級即沉降槽澄清,底流作為細晶種,用立盤過濾機過濾並洗滌除去草酸鹽。溢流與濾液合併蒸發,作為循環母液。
瑞鋁法對美鋁法所作的主要技術改進
(1)美鋁法將分解第一階段所用細晶種與第二階段所用粗晶種一次同時加入分解第一階段的首槽,而瑞鋁法則將兩種晶種分別加入兩個分解階段,細晶種加人附聚段首槽,粗晶種加入結晶長大段首槽。這種方法避免了兩種晶種的相互干擾,比美鋁法更嚴格地控制附聚過程,因而產品質量更為穩定均一。
(2)由於分解過程的平均粒度增大,為兩段分解大量提高晶種量創造條件。典型的固含量各增加50g/L氫氧化鋁,短時間內可以容許80g/L固含變化,緩衝了生產波動因素。過濾機年產能提高15%,產品氫氧化鋁的水分持續降低,由7%降至5.5%;氧化鈉含量也更好控制,由0.45%~0.50%降至0.30%~0.35%。洗水和鹼耗顯著降低。1991年瑞鋁法產出率提高至80g/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