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初年,全國五穀豐登,雍正皇帝令大學士張延玉傳旨,清朝御用畫師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作《瑞谷圖》,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頒示《瑞谷圖》,並降旨曰:「今蒙上天特賜嘉穀,養育萬姓,堅實實好,確有明徵,朕祗承之下,感激歡著繪圖頒示各省督撫等。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自茲以往,觀覽此圖益加儆惕,以修德為事神之本,以敬民為立政之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瑞谷圖
- 外文名稱:Red valley figure
- 作品別名:敬天勤民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 文學體裁:中國古畫
- 作者:郎世寧
- 作品類型:圖卷,絹本,設色
- 現收藏地:中國第一檔案館
- 作品尺寸:縱61厘米,橫183厘米
創作背景,內容梗概,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視瑞谷嘉禾為吉祥的徵兆,歷代君王多重農務本,「天子親耕於南郊」崇仰瑞谷嘉禾。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自茲以往,觀覽此圖益加儆惕,以修德為事神之諭旨末端鈐「敬天勤民」寶璽。康雍乾三帝對此璽厚愛備至,三朝各刻一方。乾隆帝在《敬天勤民寶四言詩》中稱其為「匪貴其材,實珍其義,掌之黃閣,傳以億年」。該圖為雍正五年清廷御用畫師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所畫。雍正皇帝特為此頒布上諭,視瑞谷嘉禾為吉祥的徵兆,諭旨末端鈐“敬天勤民”寶璽,並將此圖頒示各省督撫等,“以修德為事神之本,以敬民為立政之基”。《瑞谷圖》畫工考究,聖諭周詳,圖文並茂,福瑞疊呈。
內容梗概
全文點校如下:
上諭,朕念切民依,今歲令各省通行耕耤之禮,為百姓祈求年榖(谷),幸邀上天垂鑒,雨暘時若,中外遠近俱獲豐登,且各處皆產嘉禾以昭瑞應,而其尤為罕見者則京師。耤田之榖,自雙穗至於十三穗;御苑之稻,自雙穗至於四穗。河南之榖,則多至十有五穗;山西之榖,則長至一尺六七寸有餘(余)。又畿輔二十七州縣新開稻田總計四千餘頃,約收禾稻二百餘萬石,暢茂穎栗,且有雙穗三穗之奇,廷臣僉雲,嘉禾為自昔所未有,而水田為北地所創見,屢詞陳請宣付史館。朕惟古者圖畫豳風於殿壁,所以志重農務本之心。今蒙上天特賜嘉榖,養育萬姓,實堅實好,確有明徵。朕只(通“祗”)承之下,感激歡慶,著繪圖頒示各省督撫等。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朕以誠恪之心,仰蒙天和,所願自茲以往,觀覽此圖,益加警惕,以修德為事神之本,以勤民為立政之基。將見歲慶豐穰,人歌樂利,則斯圖之設未必無裨益,雲特諭。(隴上蘭台檔案點校)
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年),義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後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並於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離開歐洲來到東方,次年抵達澳門,起漢名郎世寧,繼而北上京師,隨即於康熙末期進入宮廷供職,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中國宮廷藝術家的生涯。郎世寧在清宮廷內為皇帝畫了多幅表現當時重大事件的歷史畫,以及眾多的人物肖像、走獸、花鳥畫作品,還將歐洲的焦點透視畫法介紹到中國,協助中國學者年希堯完成了敘述這一畫法的著作《視學》,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寧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