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卡森,人物名,著名人物有:被封為環保運動先驅的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匈牙利攝影家瑞秋卡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秋卡森
- 職業:生物科學碩士
- 主要成就:《寂靜的春天》
- 代表作品:《海風下》、《周遭之海》
人物簡介,國小時代,大學畢業後,一九三五年,一九四〇年,一九五五年,一九六二年,有關評價,主要著作,
人物簡介
瑞秋·卡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科學碩士,自然文學作家,著有:《海風下》、《周遭之海》、《海之濱》等。而《寂靜的春天》更是影響深遠的一部著作,是第一位不畏權勢、向人類提出警訊,告知社會大眾,殺蟲劑是會嚴重影響人類及生態環境的人。
當時DDT挾持著第二次大戰時抑止了疫病傳染的旋風,又發現對殺蟲也很有效,能使農作物豐收,因此被視為便宜、有效、又安全的仙丹,化學商界開始大量推廣。一九五七年,卡森的朋友荷金絲在麻州鳥類保育所的小鳥們因被飛機噴灑DDT而中毒,經抗議無效,因此請卡森協助。卡森想春天將因喪失鳥鳴而寂靜,再去華府找人幫忙時,促使她萌生必須出書來告訴世人的心。
卡森知道這會激怒很多企業家,所以她的論點必須無懈可擊,因此很嚴謹的參考了很多研究報告,收集了許多殺蟲劑具危險性的證據,並小心的處理這些科學數據。一九六二年,發表了她的代表作《寂靜的春天》,指出濫用殺蟲劑的結果,已傷害許多生命、影響了自然生態,如果再不改變,春天將不再鳥語花香,也將毒害人類。
書出版後,果然引起許多化學工業家攻擊她,罵她是一個無知、歇斯底里的女人。她等於在對抗一個組織完整且強有力的工業團體,電視訪問她的結果是兩個節目贊助商退出,甚至有人因引用書中的話而被革職。總統甘迺迪在讀完書後,立刻要求「科學顧問團」審查,結果證明卡森的觀察屬實,國會就成立了項目委員會。卡森完成書時,已是疾病纏身,但仍數次出席國會作證,最後國會終於立法禁止DDT使用,這是環境保育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卡森是以帶病之身完成這本書的,兩年後的四月逝世,享年五十七歲。她被封為環保運動的先驅,她呼籲人應與自然合作,毒害大自然等於毒害人類。《寂靜的春天》出版後,發行了22國的譯本,影響所及,許多國家立法取消DDT的使用,科學家們也開始重視化學製品的危險性而展開許多研究,世界的方向可說因這本書而改變,因此她也可說是一位重要的思想革命家。
國小時代
國小時代,卡森是一個寂寞的女孩,很少同年齡的朋友,老師們卻都喜歡她,她有時缺課,一個人在林中、在溪邊,與草木魚蟲打交道,或者躺在草地上做白日夢,她夢的不是社會圈的飛黃騰達,是才智上的獨立和成就。中學畢業後,她進入賓州女子大學,理所當然的選了文學系,她仍不停的寫作,並參加了文藝俱樂部和校刊的編輯委員會,這時她最好的朋友是教她作文的克羅芙〈Grace Croff〉教授。二年級的時候,她選了門生物課,科學的知識,實驗室的觀察,給了她另一種啟示和喜悅:鳥如何飛?昆蟲如何唱?花為什麼有紅有紫?秋天樹葉為什麼凋謝?那個年代,一般認為文學和科學是不相容的兩個極端,她喜歡文學創作,又迷醉於科學的神奇,何去何從,苦惱了很久,結果,三年級時轉入了動物系,並被選為「科學俱樂部」主席,文字創作一度中斷了。
大學畢業後
大學畢業後,她進入波士頓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所,專攻遺傳學,她的碩士論文是「鯰魚腎腺的胚胎髮育」。在波士頓兩年,最重要的是她去了森林洞海洋站工作了一個夏天,她對海一見鐘情,海的氣息、海的寶藏、海的神秘,她都無條件的接受了,海成了她終身情人。一九三二年讀完碩士,面對著經濟不景氣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二十五歲的卡森,為了生活,為了貼補家用,只好停學,一邊找工作,一邊留在大學當助教。詩人的夢仍未醒,她曾把詩作寄去十一家雜誌,都被拒絕,只有一家「星期天太陽報」,刊登她一些關於海洋生物的雜文。
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五年她父親去世,經濟壓力更大了。幸好在漁業署找到一份工作,雖然薪資微薄,至少是固定的收入,一九三六年她姊姊去世,留下兩位嗷嗷待哺的幼年甥女,與她母親住在一起,她只好負起養育四口之家的責任,自己生病,又要住院,生活更艱苦了,此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周末和夜晚寫文章,希望多賺點錢,但幾次投稿都被拒絕,一九四四年才有一篇關於「蝙蝠」的文章被「讀者文摘」採用,稿費五百元,這是一筆相當大的收入。
一九四〇年
一九四O年漁業署改編為漁業及野生動物署,卡森認真工作,節節升級,到一九四九年她的職稱是生物學專家兼漁報主編。一九五一年她的新書「圍繞我們的海」及再版的「海風之下」都成了暢銷書,財源滾滾而來,她決定辭去政府工作,到海邊買了棟小屋,有森林、有溪水、還有她可愛的兩隻貓,這時她已四十五歲,終於,可以全心全力寫作了。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五年發表「海之濱」,又是暢銷,與「海風之下」和「圍繞我們的海」常被稱為海洋三部曲,這時,她已擠入「第一流」作家之列,錢和名都使她喜歡,她也學會了如何經營自己的財富。
在這三本關於海洋生物的書中,一般說來,她比較鐘愛「海風之下」,像是初戀,科學的確切知識,文學的濃郁感情,聯合一起,成了一種有力的見證,她說:「當我寫海風之初,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關於書的主角,但寫了不久,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任何一種生物,或鳥,或獸,或魚,都要靠海為生,海洋掌握了生死大權,只有海才可以做主角。」貫穿全書之中,她捉摸「生態」的複雜和海的神秘,她的作家朋友布克〈Judge Bok〉曾說:「海風之下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安靜的港,儲滿著和平和力量。」但「海風之下」出版第一年只賣了一千三百四十八本,再五年也只多賣了兩百本,全部收入不到一千元,卡森非常失望,幾乎把她寫書的野心抹煞了。
詩人的夢已醒,詩心卻堅持,她對「自然」的感情再升華,幾乎達到了種宗教性的謙誠。除了母親和一位女友外,沒有傾心的知己,她說:「有些懂得創作的人,不可深交,有些可能喜歡的人,卻一點也不了解作家的心情。」她終身未婚,是自己的選擇,有人稱她為「自然修女」,她已把全部愛心奉獻給「自然」了。
「自然」就是中國的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是絕對,天是一切大規律,天也是良心,我們傳統的宗教就是「畏天」。
卡森並不是下筆如流水的作家,最多產的日子,一天也只能寫一百五十字。她說:「寫作是一種非常寂寞的行業。」她鼓勵很多年輕人不要以為科學和文學是分開的。」她認為兩者的目的都是闡揚和發現真理,都須要豐富的想像力,科學家的心熱愛事實,文學家的心美化事實,兩者結合才可建立美的權威。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二年,卡森發表了她的代表作「寂靜的春天」,該書引用了許多科學證據,指出濫用DDT及其他殺蟲劑已傷害了許多生命,改變了自然生態,春天已不再鳥語花香,而寂靜了,人類要自救非改變方向不可。出書後,立刻引起全世界的爭論,許多化學工業家,挾雄厚的財力攻擊她,罵她是一個患更年期毛病的女人。社會有識之士卻紛紛讚揚她,甘乃迪總統讀完「寂靜的春天」後,立刻要「總統科學顧問團」審查追究,結果證明卡森的觀察屬實,報告送到國會,國會就成立了專案委員會,這時,卡森已疾病纏身,但她仍然出席國會作證幾次,她的證詞值得令人一讀再讀,後來,國會立法,DDT終於禁止使用,這是環境保育史上一大里程碑。
「寂靜的春天」出書不到半年,就風行英國,赫胥黎爵士〈Sir Juliam Huxley〉說:「如果我們的春天寂靜了,二分之一的英國文學就會隨之消逝。」一年之內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瑞典、挪威、芬蘭、荷蘭都有譯本問世,稍後,西班牙、巴西、日本、冰島、葡萄牙、以色列也發行了譯本,而且許多國外政府也開始立法取消DDT。
寫完海洋三部曲後,卡森的視野再擴大,擴展到整個地球和人類前途,江河把陸地和海洋連在一起,織成一幅錦繡。她寫「寂靜的春天」時已譽滿天下,她是以戰士的決心來寫這部書,明知會激怒很多保守商業家,明知這是一次更寂寞的旅程,她必須要一絲不苟,事實求是,要參考很多研究報告,要小心處理一些科學資料,她以大勇大智投入,為了要「拯救這個美麗的世界」。
「寂靜的春天」出書到今天三十七年,我們的環境仍遭受著毀滅性的摧殘,許多國家仍在用DDT,殺蟲劑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加拿大政府正在對兩萬多種化學藥品驗毒。過去數年,許多研究報告指出有的殺蟲劑分子構造與性荷爾蒙相似,流入水中,集中魚體,被人食用後,即使非常微量,也可造成女人月經失常、流產、生育低智兒童、甚至不能生育;男人則精子量減少。加拿大市場上現有七千五百種殺蟲劑,至少四十種可導致血癌和腦瘤,特別是在幼齡兒童。
我們的飲水,我們的陽光,我們的空氣,比三十七年前更壞了。環保的呼聲如此微弱,我們的文明依然停留在「人」的利益上,一天不超越人的界限,一天不尊敬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人類文明,終究是野蠻!
卡森不是一個「世界末日」的悲觀者,她太愛自然,太愛這個紅塵了,當她重病的時候,天空的歸雁,遠航的皇蝶,都使她燃起生之希望,死前一個月,她寫:「星期天,一個溫暖的星期天,池塘的青蛙已開始叫了,我也聽到了知更鳥的第一首歌,春天不可能寂靜呀!」
過去五十年,生物界有兩件大事,一是一九五三年華特森和克立克發現的DNA分子構造,一是一九六二年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前者暢通了大河堤口,浩浩蕩蕩,有人賺了大錢,有人出了大名,今天的基因工程、分子醫療、分子農業都始源於對DNA的了解;後者引起了環保的社會運動,改變了現代人的歷史觀。很多人兢兢業業,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整個地球的健康,和人類的前途。DNA和環保來自不同方向,用了不同方法,到頭來一定會漸漸靠攏,保護自然,須要DNA研究,譬如加拿大政府剛剛成立了科學委員會,檢查「基因改變農作物」對「環境」的影響。基因和環境兩者關係雖然仍是朦朧,但一是微觀,一是巨觀,兩者的步伐漸漸一致了。
卡森生命的最後兩年是在死亡的陰影中渡過,榮譽從世界各地如雪片般飛來,給了她無限喜悅和憂傷,她說:「我只能放棄那些國外邀請的機會了,如果這些發生在十年之前會多好!」張愛玲是不是說過:「成名要早」?死前數月,她終於去加州看了紅樹林,也參加了一些重要的會議,拜訪了一些舊友,她回憶說:「曾有一個黑夜,在一片波浪濤濤的沙灘上,我看到一隻孤獨的小蟹,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一霎那,啟示了我生之意義。」又說:「我很高興知道,在陌生人心中,我會繼續活下去,只要他們喜愛自然之美。」
有關評價
瑞秋卡森,一個有詩心的少女,成長於苦難,像千萬人中任何一人,平凡的,簡單的,越走越高,越走越遠,但她沒有停留在山頂,她一直浪跡紅塵,高高站起,站成個天心的戰士。
主要著作
卡森死後三十七年,有成百的專書寫她的事業,寫她的生命,其中兩本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布魯克〈Paul Brook〉,一九七二,作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 the writer at work〉,我這一篇短文多取材於此書。〈二〉力爾〈Linda Lear〉,一九九七,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這一本書長達六百多頁,是最有權威的一本傳記。卡森生前未發表的書信、講稿和專文也已有兩本問世:〈一〉好奇的感覺〈一九六五〉;〈二〉失落的森林〈一九九八〉。一九六四年卡森逝世;那一年我也有很大的意義: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完博士〈海洋生物〉;我的雙胞胎女兒出生;負債八百元;離開西雅圖到加州一所大學任教。三十七年來,東奔西跑,驀然回首,昔日一個慘綠少年,垂垂老矣,對環境惡化越來越痛心,嘮嘮叨叨,明知不可為,也不能停下來,人總是要活在希望中,豈可無夢!今天時令冬至,才下午四點,已是晚霞滿天了,大地回報以皚皚白雲,一隻松鼠正在啃我掛在楊樹上的玉米,幾隻黑額鳥從樹枝跳到地上,再從地面飛到樹枝,是取暖還是覓食一頭啄木鳥在幾棵枯死的樹幹上巡邏,它的紅頰被夕陽染得又年輕又滑稽……這樣一個可愛地冬天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