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琵琶鎮因後山下有琵琶形水田而得名,
建制沿革
清置在城鄉琵琶場保;
民國元年,為琵琶團;
民國23年,杜快團併入置琵琶鄉;
民國24年,改鄉為鎮:
民國29年以後,置琵杜鄉;
民國31年,劃出杜快稱琵琶鄉;
1951年,分置富安、農共、理策鄉;
1956,並三鄉及協合鄉部分稱琵琶鄉:
1958年,成立琵琶公社:
1959年,杜快公社併入稱琵杜公社;
1961年,兩社分置;
1984年,改公社為鄉;
1995年,鄉鎮建制調整,將杜快鄉併入定為琵琶鎮。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有煤炭、石英砂、石灰石、沙石、礦泉水等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森林植被資源。
旅遊資源
琵琶鎮境內有遠近聞名的青山嶺森林公園,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山清水秀,風光秀麗,空氣清新,是旅遊、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交通場鎮
水、陸交通便利。富瀘水泥公路穿境而過,沱江河流經鎮域12公里,從水路可直達瀘州。全鎮19個農業村中有18個村通公路,總里程65公里,其中,水泥公路21公里,占32%。集貿市場4個,即琵琶場、杜快場、觀音寺、石貢寺。琵琶場是琵琶鎮中心場鎮,面積100公頃,由老街和新街組成,老街保留江南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新街是一條200米長的商業步行街,集農貿市場、汽車站於一體,是琵琶鎮集市貿易中心。
經濟情況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4698萬元,比上年增長12.1%;農業增加值完成1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5.1%;工業增加值完成67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6%;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50萬元;稅收性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萬元,比上年增長63%,超任務161.1%;全年轉移勞動力16823人,勞務收入實現12025萬元,比上年增長8.8%;工業發展速度較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93萬元,比上年增長100%;2008年新增私營企業3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1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9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8%;農民人均純收入4050元,比2007年增加255元。
(一)農業生產持續發展,農村經濟較快增長。
1、糧食生產穩中有增。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9516畝,糧食總產量達14687噸,與去年相比穩中有增。
2、畜牧生產發展迅速。自2007年,該鎮被確定為生豬出口基地以來,至2008年止,共發展養殖戶890戶,養殖大戶10戶,帶動了全鎮生豬產業發展和其它養殖業發展。在鞏固發展黑山羊養殖基地的基礎上,新發展養羊大戶8戶,養兔大戶1戶,家禽養殖大戶5戶。2007年,全鎮出欄生豬60000頭,黑山羊5000隻,肉兔6000隻。在發展畜禽養殖的同時,加強了防檢工作。防疫狂犬病218隻、豬瘟24236頭,圈舍消毒面達100%。認真貫徹執行《動物防疫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嚴格執法、熱情服務、嚴格操作規程、檢疫四到位,真正讓民眾吃上了放心肉。
3、產業發展有序推進。重點發展了四大產業。
一是枇杷產業。加強了土地、金竹、石柱等村1600畝枇杷林的生產管理和技術培訓指導。2003年發展的枇杷已進入盛產期,畝增收近3000元;
二是生豬產業。完成了890戶的生豬出口基地建設項目,國家投資320萬元,農戶自籌720萬元,建設了標準化的生豬圈舍、飼料房,帶動了全鎮生豬產業發展;
三是黑山羊產業。重點實施了青峰、樓陰、艾家3個村黑山羊小區建設,發展了養殖大戶180戶;
四是筍竹產業。一方面加強筍竹的生產管理,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筍竹效益。引進了竹筍收購商開展竹筍收購,到各村開展了竹筍加工技術培訓2000餘人次,保證了筍竹銷售暢通,平均每畝筍竹實現增收150元;
五是甜橙產業。今年,該鎮在縣水果辦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土地村成片栽植甜橙800畝,成為該鎮又一特色種植項目;
六是農家旅遊休閒觀光產業逐步興起。2008年5月,四川遠達集團在土地村投資250餘萬元,建成了一個高檔次的星級農家樂,與新農村建設和枇杷林、桃園觀光產業對接,吸引了大量遊客和消費者前往觀光、度假、休閒、娛樂和品嘗農家美食,成為人們休閒、娛樂、觀光、會議、聚會、宴會的理想場所和新農村的產業亮點。
農業生產
全年糧食總產3.22萬噸,同比增長11.9%。鞏固發展枇杷林建設,重點發展黑山羊和芽菜、小米辣辣椒,在青峰、樓陰、艾家等村建立黑山羊養殖基地,新建標準羊圈203個,發展養殖大戶403戶。在土地、石貢村發展芽菜33.35公頃,在石貢、金竹村發展小米辣13.34公頃。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土地、金竹、石貢村66.7公頃枇杷林管理。實施青峰村扶貧新村、集雨節灌、紅層找水項目。
財政稅收
2005年,全鎮累計完成財政收入76.5萬元,超18%完成目標任務,比上年增加23.5萬元,其中,稅收性收入完成54萬元,非稅收入完成22.5萬元。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76.5萬元,上級補助收入468.8萬元。一般預算支出473.3萬元,年終滾存結餘-14.9萬元。化解敏感性債務41萬元,其中,教育“普九”欠款18萬元,償還政府辦公樓建設資金15萬元、敬老院建設款8萬元。
招商引資
2005年,舉辦成功人士座談會及投資說明會2次,參加自貢市第十三屆市長聯席會集體簽約活動,引進企業4個,即富順縣天地人和沙石場、浩南沙石場、自貢市浩南養殖有限公司、富順縣長順熱磨纖維有限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
勞動保障
2005年,全鎮勞動力轉移1.72萬人,其中,縣外輸出1.26 萬人,勞務收入1.07億元。培訓農民工3602人,其中,引導性培訓664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939人, 職業技能陽光工程培訓123人,扶貧培訓30人。開展維權救助3起,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20.3萬元。
教育情況
2005年,琵琶鎮有學校15個,其中,中學2個,國小13個,在校學生5210人。全鎮國小畢業會考合格率99.5%,居全縣第二名,國中升國家、省級重點高中105名,升普通高中145名。九年制學校學生謝飛以712分名列全縣中考總分第二名。國中升學率在全縣名列第二名。獲縣教育局教學質量一等獎。
醫療衛生
鞏固農村醫療“便民網”和“監督網”建設,打擊非法行醫,檢查食品藥品,落實衛生院建設項目,完成建設規劃。7月29日,開展生豬Ⅱ型鏈球菌防控工作,琵琶鎮機關和富順縣幫鄉單位57名幹部,分赴各村開展防控工作,廣泛開展宣傳、普查、消毒、防疫,全鎮發放宣傳資料3.9萬份,製作橫幅21幅,書寫標語700條,召開鎮、村幹部會10次。率先在全縣開展圈舍通風透光工作,免費為農戶圈舍安裝通風窗1000個,琵琶鎮豬鏈球菌防控工作得到市委書記唐堅高度評價。成立專門領導機構,抽調38名鎮機關幹部到村,開展禽流感防治宣傳、登記、消毒和注射疫苗工作。狠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和參保基金徵收,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75.5%。
農村建設
2005年,在青峰村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存欄種羊10隻以上示範戶403戶,其中,核心區85戶,新建、改建標準羊圈203個,面積3300平方米,種植優質牧草10公頃,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改廁、改廚、改圈、改水井60戶,改造破爛農房25戶,移民建房13戶,殘疾人危房改造1戶,紅層找水打井1000口,修便民路4.5千米,機耕道5千米,修建跨度7米橋1座,整治山平塘8口,新建囤水田坎19根,青峰村基礎條件、民眾生活、村容村貌等得到很大改善。
名勝古蹟
據傳,本地曾建有川主廟、觀音廟、文昌宮、佛見寺、土地廟等廟宇20餘座,但多毀於“文化大革命”中,現已難尋遺蹟,唯留下“文昌”、“佛見”、“土地”等地名為證。2015年末,鎮境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即通濟橋及石坊、鹹宜莊民居。
通濟橋及石坊 通濟橋位於青峰村,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石橋橫跨佛見河,條石建造,長40米、寬5.3米、高6.5米。橋身為3拱平橋,拱高5.2米,中拱跨度8.8米,邊拱跨度7.5米,側面有石刻龍頭。石坊因橋而建,建於橋北20米處。石坊檐下雕刻人物花草圖案,立柱、橫坊題刻文字、楹聯,其人物雕刻精美、生動,文字雕刻工整細膩。
鹹宜莊民居位於琵琶場鎮,修建於清代末年。民居屬土木結構,小青瓦屋面,懸山式屋頂,穿斗式結構,為典型清代民居建築。現存正堂屋1棟、側房1棟。正堂屋五開間,隔牆用刻花木裙板相隔,上部開木花窗,屋脊殘存泥塑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