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煙渚莎縈》是當代詞人唐圭璋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開頭三句即點出了時地、節令、氣候和風光,接下來描寫游湖所見之景,抒發懷人念遠、弔古傷今之情;下片承上啟下,將視野從雕梁引向原野,引向空谷,引向雲天和翠峰,寫來層次分明,視野愈來愈廣闊、遙遠,感情愈來愈超邁、深沉。全詞純用賦筆,即景抒情,自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琵琶仙·煙渚莎縈
- 作者:唐圭璋
- 創作年代:當代
- 出處:《詞學季刊》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琵琶仙
甲戌春,同榆生游莫愁湖;湖涸樓空,四顧淒清,因相約為賦,依白石四聲。
煙渚莎縈,暖風漾、乍立垂楊闌曲。天半潮落澄江,千帆蔽林木。鷗夢遠、蘋洲望斷,問十里、藕吟誰續。一卷生綃,齊梁舊月,傷盡心目。
悵無計、消得春愁,共清賞、天涯愛幽獨。塵網文梁題字,只平蕪新綠。花外引、紅襟燕子,尚一雙、軟語空谷。隔岸天闊雲閒,翠峰如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琵琶仙:詞牌名,原為姜白石的自度曲。雙調,一百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八句四仄韻。
- 甲戌:即1934年。
- 白石:即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
- 煙渚:霧氣籠罩的洲渚。莎:草名,香附子,又名地毛、沙隨。
- 闌曲:欄桿曲折處,代指亭台樓閣。
- 澄江:指長江。
- 鷗夢:喻指隱逸的志趣。清王鵬運《水調歌頭·淮安舟中》:“試看滄波冷,鷗夢不能驚。”
- 蘋洲:遠望中的江心綠洲。
- 藕吟:明楊維楨《玉蓮曲》:“窟䆛不結子,柔絲斷藕腸。”此用藕吟代指腸斷,詞意即為“誰續斷腸吟”。
- 生綃(xiāo):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時用以作畫,此處指畫卷。
- 齊梁:南京曾是南朝齊梁的都城。這裡代指南朝。
- 塵網:蛛網塵封。文梁:雕梁。
- 平蕪: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
- 紅襟:燕子的頷下羽毛帶紅,故有此稱。
- 軟語:指燕語呢喃。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甲戌年春天,我和榆生同游莫愁湖;湖水乾涸,樓閣已空,四處望去一片淒清,因此相約作詞,依姜夔的四聲格律。
霧氣籠罩的洲渚莎草環繞,暖風蕩漾、駐足在垂楊下欄桿旁。天邊的潮水落入澄淨的長江,江上來往的帆檣遮去了更遠的林木。隱逸的夢遠了、遠望江心綠洲,問世間、誰來相續這令人腸斷的詠歌。江山如畫,天上還掛著的齊梁時的明月,使人傷心流淚。
惆悵也消不了這春愁,那就姑且一同欣賞,愛這幽靜獨立吧。壁間樑上的題字雕畫都被蛛網塵封了,可看的倒是樓外的原野新綠。還有那花外的燕子,成雙地在空蕩蕩的園中軟語呢喃。江對岸天闊雲閒,青翠山峰像箭簇聳立。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1934年春,當時日寇已侵占東三省,華北時局也已日見危急。在這樣的背景下,詞人與友人龍榆生同游莫愁湖,見到往日的名勝已是“湖涸樓空,四顧淒清”,心有所感創作此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詞的上片開頭三句即點出了時地、節令、氣候和風光。“乍立垂楊闌曲”,把“立足點”定在莫愁湖的樓里。但人在樓中,視線卻延伸到樓外:“天半潮落澄江,千帆蔽林木。”南齊詩人謝朓登三山望京邑(南京)的名句雲“澄江淨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此詞亦然。在莫愁湖的樓里眺望長江,可見一片明淨澄澈,而江上來往的帆檣卻又遮去了更遠的林木。兩句由寫景而轉入抒情,即由此想到遠處的友人,更有誰來相續詞人與龍氏的詠歌。在此處遠望,就有了斷腸吟。是因為在這裡看到的如畫江山,天上掛著的齊梁時的明月,使人“傷盡心目”。看來,詞人的感情已由懷人念遠進而轉入弔古傷今了。
下片換頭“悵無計、消得春愁”,承上啟下,“春愁”即上片的寂寞之情、滄桑之感;但既然無計可消,那就姑且一同“清賞”,愛此“幽獨”吧,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樓中顯得那么淒涼冷落,壁間樑上的題字雕畫都被蛛網塵封了,可看的倒是樓外的“平蕪新綠”,總算有些春意。還有那花外的燕子成雙地在空蕩蕩的園中軟語呢喃,破除岑寂。再往遠看,“隔岸天闊雲閒,翠峰如簇。”寫來層次分明,視野愈來愈廣闊、愈遙遠,感情愈來愈超邁、愈深沉。全詞意境由淒清轉向恬淡,頗能表現詞人的藝術個性。
名家點評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文化藝術系教授錢旭初:此作調寄《琵琶仙》,按姜夔此調四聲而賦,於茲可見作者對詞律的講究,詞境也蘊藉清空,深得白石神味。此詞寫湖,又並不限於湖,而是把目光引向長江,引向平蕪,引向雲天和翠峰、視野廣闊,寄慨遙深。(《南京歷代經典詩詞》)
中華詩詞編著中心總編輯周篤文:全詞純用賦筆,即景抒情,藝術手法亦自具特色。(《婉約詞典評》)
作者簡介
唐圭璋(1901~1990),詩人,詞學家,字季特,南京人。1949年前曾任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中文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編著有《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宋詞鑑賞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