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葉榕(中藥)

琴葉榕(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琴葉榕,中藥名。為桑科植物琴葉榕Ficus pandurata Hance的根、葉。分布於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黃疽,瘧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癰,痛經,閉經,癰癤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琴葉榕
  • 別稱:山甘草、山沉香、過山香、鐵牛入石、牛根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榕屬
  • :琴葉榕
  • 分布區域:華南、浙江、江西、福建、雲南
  • 毒性:無毒(《中華藥海》)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葉。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功效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黃疽,瘧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癰,痛經,閉經,癰癤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黃疸:琴葉榕根60g,馬藍60g。水煎服。
2、治瘧疾:琴葉榕根30-60g。切片,酒炒,水煎2次,於症發前4h和2h各服1次。
3、治乳癰:鮮琴葉榕根60g。水煎去渣,用甜酒兌服。外用琴葉榕葉搗敷患處。(1-3方出自《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痛經:琴葉榕乾根30g,益母草15g,艾葉6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跌打損傷:琴葉榕鮮根45g,酒水各半煎服;另取鮮葉搗爛,加酒糟調勻,烘熱外敷。(《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根,全年可采,秋季為佳;葉,夏、秋季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琴葉榕又名雞公木、篩箕子木、奶汁樹、牛奶子樹、牛奶柴、水榕、牛奶樹、小牛奶樹、倒吊葫蘆。落葉小灌木,高1-2m。小枝及葉柄幼時生短柔毛,後變無毛。葉互生;葉柄長4-8mm,被粗伏毛;托葉遲落,披針形,長約4mm,無毛或於基部被灰白色毛;葉片紙質,提琴形或倒卵形,長4-11cm,寬1.5-6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淺綠,有短毛;基出脈3條,側脈3-5對,網脈明顯。隱頭花序(榕果)單生於葉腋或已落葉的葉腋,卵圓形,成熟時紫紅色,直徑6-10m,先端有臍狀突起,基部圓形或收縮成短柄,基部的苞片3,卵形;總花梗長3-10mm;雄花、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雄花花被片4,雄蕊3,稀有2,花絲長短不一;癭花花被片3-4,花柱側生;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4,花柱側生。瘦果。花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乾山地疏林、灌木叢或村落路旁。分布於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江西民間草藥驗方》:“祛風,去濕,解毒。療癓,通乳汁。”
2.《福建中草藥》:“活血行氣,舒筋通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