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

琴瑟

據文獻記載,伏羲發明琴瑟。琴與瑟均由梧桐木製成,帶有空腔,絲繩為弦。琴初為五弦,後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瑟
  • 發明者:伏羲
  • 外形:帶有空腔,絲繩為弦
  • 開始:五弦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解,琴瑟的來歷和異同,古詩,原文,賞析,譯文,

詞目

琴瑟

拼音

qín sè

出處與詳解

1、.樂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種。
《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
陸機擬西北有高樓》詩:“佳人撫琴瑟,縴手清且閒。”琴,一本作“ 瑤 ”。
杜甫 《錦樹行》:“飛書 白帝 營斗粟,琴瑟几杖柴門幽。”
梁辰魚浣紗記·見王》:“桐作琴瑟,音調和也。”
郭沫若 《歷史人物·隋代大音樂家萬寶常》:“琴瑟的輸入,大約在春秋初年。”
2、指琴瑟之聲,古人以之為雅樂正聲。
荀子·非相》:“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
鮑溶相和歌辭·怨詩》:肅肅羊雁禮,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居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統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濁殊塗;丹漆不施,而豐儉異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詩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強暴拱手。”
3、彈奏琴瑟。
《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後比喻夫婦間感情和諧。亦借指夫婦、匹配。
蘇軾 《答求親啟》:“許敦兄弟之好,永結琴瑟之歡。”
王錂 《春蕪記·感嘆》:“我年已逼桑榆,爾尚未諧琴瑟。”
蒲松齡聊齋志異·竹青》:“且卿與仆,名為琴瑟,而不認一家,奈何!”
4、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誼。
三國 魏 曹植《王仲宣誄》:“吾與夫子,義貫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劉峻 《廣絕交論》:“心同琴瑟,言鬱郁於蘭茝;道葉膠漆,志婉孌於塤箎。”
陳子昂 《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琴瑟的來歷和異同

據文獻記載,伏羲(公元前2400 -公元前2370 )發明琴瑟。琴與瑟均由梧桐木製成,帶有空腔,
絲繩為弦。“琴瑟”二字均從“珏(jué)”。“珏”為“二玉相併之形”,意為“二玉相碰之聲”,表示這是一種“玉聲”即“悅耳聲音”,而且是彈碰聲響,暗示這不是通過氣流發聲,而是通過彈撥發聲的樂器。琴初為五弦,後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數可知瑟的體積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區別在於演奏的場合不同。琴用於在貴賓面前彈撥,客人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看彈琴和聽琴聲。這是正式的音樂會場合。瑟用於背景音樂的彈奏。瑟被置於屏風后面,客人圍著桌案坐,在音樂聲中邊閒談、邊吃喝。這是社交性場合。當然,琴與瑟可以聯合起來演奏,琴在台前,面對賓客;瑟在台後;琴離客人近;瑟離客人遠;琴師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師則可以是老年男子。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所以琴瑟的發明時間是在公元前2400 -公元前2370 ,發明地點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陽市。
漢宮琴瑟漢宮琴瑟

古詩

原文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賞析

這首詩歷來注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錦瑟。但以為是悼亡詩者為最多。有人認為,開首以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這話未免有嫌牽強。但是,首聯哀悼早逝卻是真實。頷聯以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而啼血,間接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頸聯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後抒寫生前情愛漫不經心,死後追憶已經惘然的難以排遣的情緒。

譯文

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我心像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像望帝化杜鵑,寄託春心哀怨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