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書是一種中國民間藝術。曲藝中的琴書,因演唱時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琴書的表現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兩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詞也...
北京琴書流傳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曲藝劇種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琴書形成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種之一。...
山東琴書是山東重要的地方曲藝品種,又稱“唱揚琴”或“山東揚琴”。它源於明代中期魯西南菏澤(古曹州)地區興起的民間小曲自娛演唱形式“莊家耍”(又稱“玩局”)。...
關學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男,滿族,原名關士清,出師後取藝名“學曾”,是“單琴大鼓”第二代傳人,北京琴書創始人。關學曾生前曾任北京曲藝家...
蘇北琴書又稱打揚琴或打蠻琴,是以江蘇宿遷方言說唱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它源自明末清初的傳統民間小調,清道光年間(1821年)形成於宿遷一帶,並不斷向周邊地區傳播...
豫東琴書是一種河南省永城市、民權縣、柘城縣的戲曲劇種,其發源地就在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皖北、魯東南一帶。1988年,當時的商丘地區文化部門曾對全地區琴書藝人...
安徽琴書又稱淮北琴書、泗州琴書,是一種流行於安徽省淮河、渦河兩岸及合肥等城市的傳統戲曲劇種。安徽琴書由民間說唱藝術琴戲演變而來,安徽琴書通常由演員二至三人分...
商派琴書,是一種山東省的傳統說唱藝術。東路琴書代表人物商業興(1896~1970),也是商派琴書的創始人,東營區史口鎮西商村人。6歲喪父母,由叔父收養。叔父是廣北...
徐州琴書是一種由徐州本地人承認江蘇省的戲曲劇種。流傳於徐州。起初是徐州地區農閒時的“玩友玩藝”的自娛活動。人們在村頭場院吹敲碟子,圍坐演唱並演奏。2008...
湖州琴書俗稱胡琴書,簡稱琴書,是一種浙江省的傳統說唱藝術。由於它是湖州灘簧的重要分支,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書稱做為“湖灘”。...
河南琴書是一種地方傳統曲藝曲種,其發展約有兩百年的歷史。其中河南琴書只是中國曲藝的一小部分。...
武鄉琴書是起源於山西武鄉農村的傳統說唱藝術。現流行於武鄉、襄垣、榆社、左權等縣,約有200年歷史。從1985年起以土製月琴為主伴奏,始稱武鄉琴書。其音樂唱腔中的...
貴州琴書是貴州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舊時稱為“唱洋琴”、“唱曲子”、“洋琴戲”。流行於貴州省大部分城鎮。演唱形式為坐唱,一般為7、8人,分生、旦、淨、...
江蘇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張巧玲做客我校鏡湖大講堂解讀彭城琴書文化,展現經典藝術魅力。徐州市曲藝家協會秘書長徐芳,徐州市曲藝家...
靈璧琴書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說唱藝術。於清光緒年間,從山東發展而來,它吸收了靈璧地方戲曲、民歌小調,並融進周邊地區戲曲藝術,經過琴書藝人的長期藝術實踐形成,唱腔...
東路琴書是中國的一篇古文,屬於文言文。1910年左右,山東廣饒縣琴書藝人商秀嶺來蓬萊等地演唱,在當地與文人翁樂明(翁曾凱)相識,合編了《宋江坐樓》、《老少換妻...
張振業(1890—1960) 宿遷人。蘇北琴書名演員。自幼家貧,雙目失明。16歲隨師陸成銀學藝。抗日戰爭前,他到南京定居演唱。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原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
山東琴書立門戶,濟寧城隍廟砸揚琴棚的事件發生後,琴書藝人遂公推殷田昌等,由濟寧書詞公會會長張善仰(評書藝人)率領至濟南,在長安飯店宴請書詞界名流,懇請支持建立...
曲沃琴書是一種形成並主要流行於山西南部的曲沃縣及其周邊山、陝、豫三省交界地帶的地方傳統曲藝形式。因表演時手持八角鼓和單扇鈸交替擊節伴奏,故舊稱“鼓兒書”...
鄧九如(1894—1969) 范縣鄧莊(今屬河南省)人。山東琴書演員。少時家貧,以賣唱討飯為生。15歲流落濟南。17歲拜陽穀縣南路琴書藝人褚朝仲為師,學唱琴書。1918年...
孫芝美(1904—1972) 祖籍江蘇贛榆,生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蘇北琴書名藝人、琴師。自幼受父親影響,愛好京、徽劇,並能演唱和伴奏。他還有一手“仿拉”絕活,無論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