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台霜操
- 來源出處:瀘州八景
- 地理位置: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南城街道國窖社區
- 類型:歷史遺蹟
歷史沿革,歷史傳說,
歷史沿革
北宋范仲淹彈奏《履霜操》,故人稱范履霜,足見此琴曲的影響之甚。尹吉甫是周宣王時的太師,西周時期著名的賢相,輔助周宣王中興周朝、百姓安居樂業,被周宣王譽為“文武吉甫,天下為憲”,西周以後的封建王朝一直把尹吉甫推崇為做人為官的“忠義”典範。除了周太師的身份,尹吉甫還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採集者,被尊為中華詩祖,比屈原還早五百年。琴台霜操就是三華山下、“麻沙橋”邊的一塊可以俯瞰長江的平坦卻無奇的巨石。因為有尹吉甫之子伯奇作名曲、念孝悌的故事,被歷代文人雅士歌詠而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歷史人文價值。唐朝有韓愈著名的《琴操十首·履霜操》。清代有王士正的《撫琴台詩》:“明月生琴渡,如聞彈履霜。猿聲何處發,今夜宿江陽。更有巴渝曲,能沾旅客裳。楓林前路遠,葉葉似瀟湘。”
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能流顧兮知我冤。——韓愈《琴操十首·履霜操》。
歷史傳說
據傳在周朝,尹吉甫被萬歲封為太師以後,有一日,周天子召見他,賞他一個美女,名叫玉嬋。不久,太師原配夫人馬氏命兒子伯奇進京,請相父還鄉同度清明佳節。為討得太師歡心,玉嬋便催太師早日回鄉里與馬夫人團聚。誰知太師要玉嬋同行。回到家中,太師又令其她留在馬夫人身邊。這玉嬋思戀京城生活,無心留在鄉下。更有,這女子在京城之時,早已和太師家臣趙岐勾搭上了,現在趙岐也來到江陽小縣,回去不了,心中自然也大為不悅。 日子一晃過去了,到了中秋佳節,馬夫人叫伯奇去西園請玉嬋來花園中賞月。那知伯奇來至西園,正巧碰上玉嬋和趙岐在房中取樂,急忙返回。不料玉嬋察覺,玉嬋又惱又恨,又怕又急,與趙岐一商量,決定先毒死馬夫人,再逐伯奇出府。她便拿上毒藥來至花園,乘丫環不備,將藥放入酒中而回。 馬夫人賞花返回,叫丫環請伯奇來陪母親同飲。伯奇心中有事,又不敢違抗母命,只是勸母親多飲幾杯。那知這一杯又一杯之後,馬夫人感到頭昏,回到房中,頓時七竅來血而死。母親被害死,伯奇哭了幾天兒夜,很是傷心。那玉嬋心中暗喜,一面叫人飛報京城中的太師, 一面假惺惺地辦起喪事。 太師連夜趕回家中,玉嬋便惡人先告狀,中傷伯奇。說伯奇不忠不孝,串通壞人將母親毒死,謀占家產,事發外逃,被她拿住。太師聽信了玉嬋讒言,當眾命伯奇自盡。伯奇雖含冤屈,也深知家中發生這連串事的來龍去脈,本想為死去母親鳴不平,但見父親嚴聲厲色,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孝重泰山,寧可玉碎,只求父親讓他死後得個全屍,願投江而死。於是伯奇抱起古琴,一步一步來到城南石岩上,面對滾滾東去的大江,淚如雨下。“冤仇向何人去訴,母親之仇又何時得報啊!”悲憤已極,便抱琴跳下了長江。 事情也怪,伯奇投江時心中這-番話卻感動了水仙,所以當他投江後,卻未落入水中,而坐在浮萍和水草之上。他漂流水上,彈琴抒懷。琴聲悲傷,傳遍江岸,驚動了艄翁和打漁人,一隻只小船相競尾隨琴聲而來,一直追到長沱兩江匯合處,才把伯奇救上岸來。請他到山腰處,將他古琴放在七尺長的大青石上,用大青石作為撫琴台,請他撫琴。 伯奇便在這撫琴台上作了一曲《履霜操》,邊彈邊唱,彈得眾人熱淚如雨下,唱得長江無風卷浪濤。此事很快傳到尹太師耳里,太師大驚,便來到撫琴台,聽得琴聲,知自己錯怪了兒子伯奇,當即吟詩一首。 江水潺愛咽古台,履霜一曲古今哀。 可憐點點思親淚,灑作荒郊滿地苔。 尹太師為糾正自已過錯,回到府中,將玉嬋和趙岐-並送往縣衙嚴辦,又在伯奇撫琴處修造了撫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