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式瓶

琮式瓶

琮式瓶始見於宋,一般認為始出現於南宋,但是現已發現,自北宋以來就有琮式瓶的生產。宋代盛行仿古之風,這種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成。南宋官窯、龍泉窯均有這種器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琮式瓶
  • 始見朝代:北宋
  • 外形:外方內圓方柱形,周邊有八卦圖案
簡介,歷史,器形特點,價值,汝窯的造型,

簡介

,音從。方柱形,內有圓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時期的禮器,也稱為玉琮。器型是圓口,短頸,方柱形長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橫線裝飾。其器內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瓷質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圓,上下通透,而瓷製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為一種瓶。

歷史

琮式瓶的燒制,到元代也沿襲下來,元代龍泉窯常見琮式瓶。
明代時廣東石灣窯多產此類瓶。
清代官窯大量燒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爐均釉、仿鈞釉、仿官釉、仿哥窯釉等品種。 景德鎮也有燒造。
最早的瓷質琮式瓶見於南宋官窯與龍泉窯器。明代石灣窯此類造型多施月白釉。入清以後,器身橫線裝飾演變為八卦紋,故後期又稱為“八卦瓶”。
琮式瓶

器形特點

圓口,方身,直腹,圈足。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橫豎線紋為裝飾,口與足大小相若。
琮式瓶
不同朝代在器形上各有特點:
● 宋官窯琮式瓶,瓶體短碩;宋代龍窯琮式瓶瓶體瘦長。
● 元代龍泉窯還燒制過連體琮式瓶。
● 明代廣東石灣窯多產此類瓶,多施月白釉。
● 入清以後,器身橫線裝飾演變為八卦紋,故後期又稱為"八卦瓶"。清代官窯大量燒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爐均釉、仿鈞釉、仿官釉、仿哥窯釉等品種。

價值

琮式瓶以宋代製品為最佳,且最為難得。在拍賣市場上,價格不菲。
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佳士得在一次春拍中推出的一件南宋“粉青色琮式瓶”,最後以25.3萬港元成交;而北京翰海秋拍會上推出的一件宋代官窯琮式瓶,更以902萬元人民幣成交。
2006年春拍,北京翰海成交了兩件拍品,一件是南宋官窯琮式瓶,另一件則是南宋龍泉窯琮式瓶,其中南宋龍泉窯琮式瓶以275萬元成交。
琮式瓶

汝窯的造型

汝窯瓷器造型有盤、碗、瓶、洗、尊、盞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變化較為豐富,有紙槌瓶、玉壺春瓶、琮式瓶、膽瓶等多種。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托、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鑑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閒情逸趣。
山東布衣莊氏收藏了一枚北宋時期的琮式瓶,證實了琮式瓶最早產自北宋時期,該藏品高6厘米,款9.5厘米,底足和瓶口均為圓形,口徑為9厘米。外方內圓,外壁有八卦印花圖案,做工精細,線條流暢,規整大氣,為模壓合成。圖片如下:
北宋汝窯琮式瓶側視圖北宋汝窯琮式瓶側視圖
北宋汝窯琮式瓶鳥瞰圖北宋汝窯琮式瓶鳥瞰圖
北宋汝窯琮式瓶底足圖北宋汝窯琮式瓶底足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