琊川貢米,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鳳岡縣境內氣候溫和濕潤,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降雨量1019.8毫米,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年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1078.6小時,適宜種植水稻。琊川貢米粒型長,整精米率高,堊白度和堊白率低。圓潤飽滿,色澤光亮、潔白透明,自然清香,蒸煮成飯後口感鬆軟柔和,糯而不膩、適口性好,冷飯不回生。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琊川貢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琊川貢米
- 產地名稱: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
- 品質特點:圓潤飽滿,色澤光亮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琊川貢米粒型長,整精米率高,堊白度和堊白率低。圓潤飽滿,色澤光亮、潔白透明,自然清香,蒸煮成飯後口感鬆軟柔和,糯而不膩、適口性好,冷飯不回生。該產品蛋白質含量為≥4克/100克、直鏈澱粉含量14-20%、堊百度≤10%、膠稠度≥55毫米、硒含量0.025-0.1毫克/千克,鋅含量10.28-20毫克/千克。
藥用價值
大米具有很高的營養功效,是提供維生素B的主要來源,是預防腳氣病、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療資源。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米湯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並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琊川貢米產地平均海拔820米,土壤主要為黃壤、黃色石灰土、紫色土,土壤養分:有機質平均含量27.82克/千克,全氮1.74克/千克,速效磷17.44克/千克,鹼解氮124.12克/千克,速效鉀129.1克/千克,緩效鉀338.96克/千克。
水文情況
鳳岡縣境內氣候溫和濕潤,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降雨量1019.8毫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879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8%。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內最高氣溫39.2℃,最低氣溫-6.2℃,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年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1078.6小時,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區內活動積溫有利於水稻生產和品質的形成,水稻灌漿期的7月至9月,日均溫和晝夜溫差利於優質澱粉顆粒的形成和香氣物質的積累。
歷史淵源
貴州稻田養魚具有悠久的歷史,《黎平府志》記載:“鯉生卵附水草上,取出別盆淺水中,置於樹下漏下陽曝之,三五日即出子謂之魚花。在肥田者一年內可重四五兩”,這裡描述了貴州稻田養鯉魚的狀況。據民族遷徙情況及風俗習慣推斷,稻田養魚在貴州省已有千年的歷史。
2016年,鳳岡縣成立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生產情況
2016年,鳳岡縣種植水稻19.6萬畝,其中優質稻占80%。
2017年,鳳岡縣琊川貢米保護面積為12475.58公頃。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琊川貢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琊川貢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鳳岡縣所轄琊川鎮、進化鎮、何壩鎮、蜂岩鎮、天橋鎮總計5個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5′-107°54′,北緯27°32′-27°57′。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品種選用:選擇抗性強的優質水稻品種如:宜香優2215、豐優香占、玉針香等品種。
(2)播種期:嚴格卡死播期,適時早播,播種期4月1日-20日。
(3)育苗技術
可採取機插秧育秧、無紡布旱育秧和無紡布濕潤育秧方式育秧。
無紡布旱育秧:選用旱地或炕冬田作苗床,播種前30天用沼肥或豬糞培肥床土。播種前耕翻苗床,碎土作廂,廂寬3.6尺,高3寸,廂溝寬1.2尺,長度不能超過6丈。播種前用旱育保姆拌種,澆足水分,每平方米播芽谷40-50克。播後蓋細土後噴專用除草劑,再平蓋一層地膜,然後拱架覆蓋無紡布保溫保濕。出苗後揭去地膜。
機插秧育秧:採用半旱式機插秧育秧方式,每秧盤播2200粒左右種子。放好秧盤後平蓋一層地膜,然後拱架覆蓋無紡布保溫保濕。出苗後揭去地膜。
無紡布濕潤育秧:選用有水源的稻田作秧床,播種前30天用沼肥或豬糞培肥床土。播種前耕翻苗床作廂,廂寬3.6尺,高3寸,廂溝寬1.2尺,長度不能超過6丈,廂溝中保持半溝水,廂面保持濕潤。播種時進行浸種催芽,然後用拌種劑拌種,每平方米播芽谷40-50克,然後拱架覆蓋無紡布保溫保濕。
(4)大田移栽技術
整地:移栽前12-15天精細整地,力求平整,並利用淹水防治雜草發生,移栽前三天水耙耮平,做到田平、泥爛、肥勻、水淺,寸水不露泥。
移栽、合理密植:適時移栽,儘可能提早移栽期,移栽期控制在5月25日以內,移栽方式可採取眾人工栽插、機插或拋秧方式。人工移栽密度:採取寬窄行拉繩定距移栽,寬行1尺,窄行6寸,株距5-6寸,確保移栽密度1.2萬窩/畝以上。拋秧:分次拋勻後按9尺-12尺留8寸-1尺的管理行,確保基本苗6-8萬片/畝。
(5)施肥技術
底肥:大田畝施沼肥1000-1500斤,水稻專用複合肥30-50公斤/畝。追肥:移栽後7-10天追施尿素7-10公斤;拔節期每畝視秧苗長勢酌施尿素8-10公斤;抽穗至齊穗期畝用沼液30兌水100斤葉面噴施作壯粒肥。
(6)病蟲害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0畝左右/盞)誘殺田間趨光性害蟲。藥劑防治:選用生物農藥蘇雲金桿菌(Bt)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稈蠅;苦參鹼防治稻飛虱;用井岡黴素防治紋枯病;用春雷黴素防治防治稻瘟病。
(7)水漿管理:有機水稻必須採取潔水灌溉,絕不能用生活污水,工業用水灌田,應做到單排單灌,在水層管理上,以淺為主,適時擱田,多次輕擱,夠苗曬田,以水增溫,以水促控,以氣養根,以根保葉;抽穗揚花期確保水層,黃熟期停水,活稈成熟。
(8)收穫、儲藏技術
黃熟期搶晴天收穫,分品種單獨收穫、晾曬、儲藏,禁止曝曬,做到一乾、二淨、三飽滿。
- 產品品質特色及質量安全規定
產地環境GB/T18407.1,衛生標準GB2715,感官檢驗按GB/T5009.36、GB/T15682規定的方法檢驗,種子DB522636/T02,糧食銷售包裝GB/T17109,生產過程GB14881,用於加工的稻穀必須符合GB/T17891的一級、二級的要求。
- 標誌使用規定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琊川貢米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鳳岡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琊川貢米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