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

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

《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是201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開盛。

基本介紹

  • 書名: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
  • 作者:李開盛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1日
  • 頁數:226 頁
  • 定價:38.00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0494102 
  • 外文名:Identity, National Revival and China's Foreign Strategy (1949-2009)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家身份仍未最終定形,從最初史達林式的正統社會主義,到鄧小平建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文化大革命”中的掃除“四舊”到20世紀90年代對傳統文化的推崇,從以第三世界和開發中國家為自豪到當前大國意識的逐漸覺醒,中國的國家身份仍然在不斷探索與調整之中。這種身份衝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對外行為。李開盛所著的《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國家身份探求)》論述了新中國建國六十年的外交中國家身份的變遷,從國家身份入手來理解中國外交的動力與本質。本書認為,在國家身份與利益的關係中,身份並不是一個終極變數,恰當的邏輯應該是利益建構身份,身份決定行為。 知識界被中國外交的不確定性所困惑,致力於探討中國外交變化背後的動力。有的認為是意識形態決定中國外交,有的認為是對地位的追求,等等。本書從國家身份的角度探討外交變化的動力,認為利益建構身份,身份決定行為。具有新穎性。
《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國家身份探求》論述了新中國建國六十年的外交中國家身份的變遷,從國家身份入手來理解中國外交的動力與本質。《理解中國外交(1949-2009):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國家身份探求》認為在國家身份與利益的關係中,身份並不是一個終極變數,恰當的邏輯應該是利益建構身份,身份決定行為。知識界被中國外交的不確定性所困惑,致力於探討中國外交變化背後的動力。有的認為是意識形態決定中國外交,有的認為是對地位的追求,等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外交的邏輯:利益、身份與戰略
第一節基本概念
一國家利益
二國家身份
三對外戰略
第二節利益與身份關係的再思考
一三種邏輯
二對溫特身份觀的批判
三利益塑造身份
第三節身份為什麼重要
一作為行為指南的身份
二身份:自我實現的預言
三國家身份的危機與變遷
結論
第二章民族復興與當代中國外交
第一節當代中國外交的根源
一千年文明和屈辱世紀
二牴觸中的學習:中西關係的另一個視角
三中國的世界觀
第二節民族復興與國家身份
一民族復興的內涵
二當代中國的身份結構
第三節身份視野下的當代中國外交
一身份變遷及其特點
二身份變遷的利益根源與戰略體現
結論
第三章“一邊倒”: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第一節選擇社會主義的歷史背景
一冷戰割裂了世界
二美蘇對抗與中共抉擇
第二節利益之一:獨立中國
一中美、中蘇關係的歷史背景
二利益分析:安全、尊嚴與統一
三為何要借重蘇聯
第二節利益之二:富強中國
一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興起
二蘇聯模式的吸引力
三走向蘇聯道路
結論
第四章從聯美制蘇到獨立自主:中國屬於第三世界
第一節推進中美關係的動因
一1969:中國眼中的蘇聯印象
二逐漸口號化的美帝國主義
三北京迎來了尼克森
第二節改革開放對中西關係的影響
一富強中國成為首要利益
二打開國門,走向世界
三拒絕走西方式道路
第三節走向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中美不可能結成同盟
二售台武器引起的戰略反思
三中國屬於第三世界
結論
第五章走向和平發展:一個傳統東方大國的重現?
第一節堅持:西方圍堵與挑戰下的中國社會主義
一蘇東劇變衝擊下的社會主義
二政治風波與中西政治關係的再定位
三對社會主義的重新界定與發展
第二節猶疑:“開發中國家”與“負責任大國”
一從“第三世界”到“開發中國家”
二不夠用的“開發中國家”
三大國意識的浮現
第三節新途:傳統文化身份與和平發展道路
一和平發展戰略的提出
二文化身份:回歸東方傳統
三文明中國:上升中的國家利益
結論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李開盛,1976年生,湖南望城人,法學(國際關係專業)博士,副教授。1996年中專畢業後參加工作,後進一步深造。2004年在湘潭大學獲碩士學位,200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湘潭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史、國際倫理與中國外交,曾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外交評論》、《美國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在《世界知識》、《百科知識》、《聯合早報》、《環球時報》等報刊上發表評論六十餘篇,與人合著《當代中越關係史》、《國際關係理論流派概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