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政治:政治哲學視閾下的比較分析

理性政治:政治哲學視閾下的比較分析

《理性政治:政治哲學視閾下的比較分析》是2014年3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志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性政治:政治哲學視閾下的比較分析
  • 作者:劉志偉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頁數:221 頁
  • ISBN:9787515010618
  • 定價:4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理性政治》是一本政治哲學專著,它的基本框架和論述源自筆者劉志偉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論文。政治學與經濟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兩門顯學。《中國政治學前沿叢書·理性政治:政治哲學視閾下的比較分析》立足這兩門顯學的根基——有關人性的基本假定,通過政治人理性與經濟人理性精到的比較分析,深刻闡述了理性政治有關國家與社會關係、公共權力合法獲得與合法使用、效率與公平等重大政治哲學問題。

圖書目錄

導論
一、論題緣起:人性實質與當代訴求、人性多樣性與人性假設“致命自負”
二、主要概念:理性、經濟人理性和政治人理性
三、分析視角與分析方法:行為主體分析的視角和比較分析的方法
四、基本思路:概念分析、比較分析、制度分析和歷史演變
第一章 經濟人理性:從“斯密問題”“到恩格斯的“惡欲說”
第一節 解讀“斯密問題”:從德國歷史學派到阿馬蒂亞·森
一、德國歷史學派:“自利論”與“利他論”的對立觀
二、阿馬蒂亞·森:“自利論”與“利他論”的二元觀
三、亞當·斯密:人性基本假設“自利論”的一元觀
第二節 經濟人理性:自利行為、市場行為、價值理性行為
一、自利行為:自利性與自私性
二、市場行為:市場性與非市場性
三、理性行為:理性與非理性
第三節 “惡欲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經濟人理性”評價的再解讀
第二章 政治人理性:權力分析與利益分析
第一節 追問權力:權力的內涵與權力的結構
一、權力的內涵:是意志?還是利益?
二、權力與權威:權力主體的兩種影響力
第二節 政治人理性:自利行為、社會公共性行為、工具理性行為
一、特徵:以滿足精神需要為主要特徵的自利行為
二、特徵:社會公共性行為
三、特徵:政治行為主體的工具理性
第三章 比較分析:政治人理性的經濟學誤讀
第一節 雙重疑惑:經濟人理性的單一化和外衍化
一、單一化:經濟人理性≠人的自利性
二、外衍化:經濟人理性≠政治人理性
第二節 五重比較分析:經濟人理性與政治人理性的區別
一、比較分析: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
二、比較分析:平等與不平等
三、比較分析:均衡與非均衡
四、比較分析:個人本位與集體本位
五、比較分析:私法與公法
第四章 制度分析:兩種制度的核心範疇和兩種理性的價值追求
第一節 制度分析:從凡勃倫、康芒斯到加爾布雷思、諾思
一、內涵與意蘊:制度主義的新舊變遷
二、兩種安排: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
三、社會秩序的基礎:制度的巨大作用
第二節 制度分析: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核心範疇的比較
一、科斯定理:產權是經濟制度的核心範疇
二、阿克頓定律:權力是政治制度的核心範疇
第三節 制度分析:政治人理性與經濟人理性價值追求的比較
一、比較分析:效率的價值追求
二、比較分析:公平的價值追求
三、比較分析:效率與公平的抉擇
第五章 歷史演變:後古典時期的政治人理性與經濟人理性
第一節 發展與變革:經濟學從“古典”到“當代”
一、從“追逐物慾”到“人文關懷”
二、從“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
第二節 發展與變革:政治學從“古典”到“當代”
一、從“追逐權力”到“尋求善治”
二、從“完全主權”到“受限主權”
第三節 不變的學理:經濟學與政治學的當代回應
一、現象與本質:“變”與“不變”的分析
二、休謨的鍘刀:應然分析與實然分析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