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理察·塞拉(Richard Serra)1939年出生美國加州舊金山。是美國的
極簡主義雕塑家和錄影家。以用金屬板組合而成的大型雕塑作品聞名。理察·塞拉曾於1957至1961年間先後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和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主修英語文學。之後於1961至1964年間在耶魯大學研讀美術。當定居於美國西海岸後,理察·塞拉在煉鋼廠工作以賺取生活費,這個經驗也深深影響了他之後的作品。理察·塞拉如今已是世界最著名的
極簡主義雕塑大師,在許多國家的重要場所都可以看見他的作品。
改變之旅
重塑空間
1964年理察·塞拉以耶魯大學獎學金去巴黎第一次看到布朗庫西的雕塑時,便被深深吸引:僅僅一條邊緣的線就能暗示雕塑的體積。於是他放棄了繪畫,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陽光下與女性主義藝術家琳達·賓格勒斯討論一下午的主題就是弧線:線表示出形在傾斜時的重量。他說:“我想用雕塑的形式讓空間產生變化”。
引領思維
這並不是一項容易完成的任務,但更加困難的卻是查德·塞拉選擇的藝術道路。一般認為,藝術作品如果不美,不能夠帶來美的視覺享受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理察·塞拉對此用實踐提出了質疑。在他的作品中,總是充斥著籠罩、逼迫、恐慌等消極元素,他期望以這種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方式迫使人們震驚並思考。理察·塞拉認為:“去看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看。如果你能改變人們觀看的方式,就可能改變他們思考的方式;因此,作品沒必要被所有人接受和喜愛。事實上,即使最後失敗了,你也曾有過一個改變人們思維模式的機會。這很重要。”
藝術啟發
名畫空間
理察·塞拉雕塑創作的理念來自
委拉斯開茲的油畫。委託斯開茲的油畫與眾不同,耐人尋味,如他的作品《侍女》,畫面中只有幾個人像,藝術家把自己放往畫面背景的畫架旁。當觀眾面對這個作品時,就會發現畫面中的藝術家正在凝視自己。因此,繪畫的空間得以延伸出來,觀眾也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理察·塞拉說,他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作品,使他的雕塑藝術有了新的思考,以及一種新的方式指導他的創作。
庭園規模
另一個對塞拉雕塑創作產生影響的是日本庭園。理察·塞拉曾提到他的雕塑風格的改變是在1970年訪問日本時,日本的花園給了他很多靈感和啟發。訪日前,他的作品都小規模站立觀賞的。此後,他改變創作理念,開始創作規模龐大的雕塑,人們可以親臨其境感受雕塑的內涵。
藝術特色
秘境環生
理察·塞拉以構成造型藝術的最基本的元素:線、面、體積、重量與空間,令人在“銅牆鐵壁”的行走中產生不同的反應:感到被吸引,被推動,被保護,被威脅;或感到一種力量,一種龐大,一種莊嚴,一種神秘,一種暢快……總之,你絕不會無動於衷!這就是他的藝術魅力。理察·塞拉的開創性探討了藝術作品、場所,和觀眾之間的置換關係。
顫慄快感
一名寫過納粹大屠殺主題作品的長篇小說家,在參觀理察·塞拉的雕塑作品後感慨:這樣一個巨大的弧形鋼鐵牆壁,擋住了他前進的腳步,讓他似乎迷失在這片黑色的空間裡,幽閉壓抑的氣氛讓他下意識地想起了納粹集中營。雖然這個雕塑使這個作家覺得壓抑害怕,但他仍然被這種敬畏、恐懼和快樂混合在一起的作品所吸引。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著名策展人馬丁·施萬德,這樣評論理察·塞拉的雕塑:“他的作品,通常與危險和壓迫感相關”。然而,窄小的通道開始變得越來越寬,而且光亮,使人們突然感覺到舒適。這正如哲學家康德說的:“伴隨著憂鬱和恐懼同在的顫慄的快感”。也正如中國古詩所形容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體驗抽象
儘管理察·塞拉的雕塑很
抽象,但人們還是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因為作品的內涵在與空間的相互關係中產生和諧。一件作品的內涵體現在於觀眾的理解,而不在於雕塑本身。雕塑的空間構造和時間觀點,則是觀眾了解理察·塞拉雕塑的不同方式。觀眾並不需要對雕塑作品是否了解,而是要親身體驗。當人們在雕塑周圍的空間走動,他們的體會就是作品所要表現的內涵。
廣場風波
美國著名的藝術和歷史學家
羅伯特·休斯評價:“在世界上活著的
雕塑家中,他是最偉大的。”雖然理察·塞拉被羅伯特·休斯等名家肯定為現代藝術大師,但是他的作品也並不總是為世人所讚賞。
1981年,一個12英尺高、120英尺長的巨大弧形雕塑被樹立在了紐約聯邦廣場,這就是理察·塞拉完成的《傾斜的弧》。這件巨型雕塑幾乎占據了整個聯邦廣場,但也因此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普通民眾認為,作品看上去更像是一堵牆,而非好看的裝飾品。它在醜化廣場空間的同時,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要求移走雕塑。羅伯特·塞拉辯解道:這件作品是為了這個廣場而設計的,如果移走,作品將因喪失意義而毀滅。他還試圖通過審查制度和政府未能履行契約為理由,來阻止搬走雕塑的決定。但經過一系列的抗訴後,塞拉的辯解還是以失敗收場。1989年,雕塑被搬出廣場。
藝術成就
國際景觀
理察·塞拉的作品,還是被更多的人所理解與喜愛。1983年,他的作品《克拉克拉》被放置在杜勒伊花園與協和廣場的交界處,儘管最初人們誤認為這裡是“建築工地”。1990年,他的作品《阿凡嘎》又出現在了冰島。接下來,他的作品便開始廣泛遍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空曠郊野到高聳山巒再到都市廣場,幾乎都能看到理察·塞拉的影子。
延伸無止
2008年6月,美國維廉大學授予理察·塞拉美術博士的榮譽學位;2010年,他又獲得了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藝術獎。
人們開始明白,儘管理察·塞拉的雕塑很
抽象,但還是可以被感知和理解的。當我們圍繞著作品走動,從半封閉的空間中進去再走出來時,我們的確感覺到了一種空間的延伸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