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寒石

理寒石是西華縣人,原名是李鬯和,字卿雲,號寒石,而以號名世。

基本介紹

  • 本名:理寒石
  • 別名:李鬯和
  • :卿雲
  • :寒石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西華縣
  • 主要作品:《腹園遺草》、《沙水需言》等
  • 主要成就:魯仲連後第一人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軼事典故,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他求學時認西華縣的胡然為師,學問日進,學成後又在西華縣講學。
他平生專注治學,“所為詩文,奇情異致,海涌山立,自成一家。”為當時朝野所重。“壬午鄉試未解名,癸未欽命補俊,蓋異數也。”他於明崇禎壬午年(1642年)參加鄉試,但未能中舉。由於他的學問知名度很高——“才名徹帝坐”——連皇帝都知道他是個詩文俱佳的奇才,第二年崇禎帝特批補錄李寒石為舉人,仍算壬午榜。這個“異數”,就是指皇帝給了他很高很特殊的禮遇。
那一年,農民起義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即將取得全國政權之際,李自成重視網路天下英才,因慕李寒石大名,派人請他赴西安就任高官,而李寒石藉口有病,堅辭不就。當時全國三大儒學家之一的輝縣人孫奇逢稱李寒石為“魯仲連後第一人。”
李寒石認為李自成反明為天理所不容,恥於和李自成同姓,於是他及兩個弟弟、兒子改姓為“理”,表明他與李自成勢不兩立的立場,並強調此“理”為天理之“理”。
當時,為河南參政、守開封的張浚玄與理寒石是相知好友,他多次向哥哥張蓬玄推舉理寒石。當張蓬玄奉命任蘇州巡撫時,念及其弟好友,乃奏請朝廷恩準,薦寒石為監紀推官。於是,理寒石赴蘇州就職,為張蓬元掌管文案並參與軍務。吳中奇在為理寒石寫的傳中說“以才簡授蘇州府司理,兼劃浙直兵務,尋監楚豫軍”。

人物評價

理寒石在蘇州雖然從政時間不長,但政聲甚好。《陳州府志》載:“監紀蘇州,凡告諭皆朱書,為政五日,有神君之稱。”《西華縣誌》載:“李自成犯闕,奉母走金陵,巡撫張蓬元薦授蘇州府推官充監紀,深倚之。兼贊劃浙右兵務。尋監楚豫軍,和戢兵戎,紀律嚴肅。”
吳中奇在《理寒石傳》中寫道:“先生甫齠知學,即補邑博士弟子(秀才的別稱),有重名。”意思是說他在換牙的年齡就知道在學習上下工夫了,後來考上秀才。其文才當時在全縣很有名氣。“於書無所不覽,而能不汩古人句下。居恆多病,弱不勝衣。”這說明他讀書很多,又能消化吸收,不被古書中的內容和思想所束縛。但少年時雖然愛學習,身體並不怎么好。
好友韓愈程說他在蘇州“有所推問(推究訊問)無不允當。而謀議大事多引經傳以為證,張公大倚重之”。
張仲濤在文中寫道:“呈為公舉忠烈先哲,懇恩轉申,俯準奉祀,以式風教事……考其生平,自幼而壯而老,崢嶸豪俠之氣,光日月而麗山河;談其著作,由詩而賦而文,奇倔傲兀之才,泣鬼神而驚風雨。所撰有《腹園遺草》、《沙水需言》、《虞華集》、《呂左升傳》、《鄭烈女傳》等書。雖薄蝕已久,散帙遺編,不無亥豕魚魯之誤;而灰燼所余,片錦半豹,皆有琮璧琬琰之色。藏名山而傳其人,常留風采;備輕軒而登柱史,貯會龍彰。第思忠魂茫茫,白骨與青磷俱化;夜台渺渺,碧血與白露齊湮……今合學公議:招魂置主,深仰止於高山;捐資修祠,奉俎豆於桑梓。復思幽光潛德,必須大人之品題;而春祀秋嘗,當有後裔之供奉。緣此,公舉嫡孫理宗,少年老成,不愧賢嗣。叩乞本縣老師恩準,申詳憲大宗師賜之匾額,抒藻煥龍螭之潤;準給奉祀,恩光流河漢之波。則頑廉懦立,感激於風俗人心;而義士忠臣,鼓舞於天下後世矣。”

軼事典故

1645年初,好友韓愈程到吳會相訪,他對程坦陳心跡:自認為一介書聲,所好在做學問上,做官並不能得到快樂,因兵荒馬亂,老母無所養,更因國難當頭而難以辭官。臨別他寫詩贈與程。
清軍攻破北京後,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弘光皇帝,成立南明政權。任東閣大學士(即宰相,當時又稱首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馬士英即調理寒石任職方主事,負責軍隊編制征討,與當時南明軍事重臣史可法共同執掌軍事。
1645年春天,當時權傾朝野的馬士英策化了全城官民舉行興師動眾的活動——春遊,以宣揚南明治理半壁江山之功。理寒石考慮到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一周年之際,這樣做既不嚴肅,又有損國儀,立即寫了《上東閣大學士書》:“頃聞老師有郊垧之游,沐浴春風,誠可嗣響,舞雩雅步。但今日屬烈皇帝忌辰,老師相才出門,全國觀瞻,伏祈可緩日,以全金精美玉之品。某仰知遇之恩,無可為報,惟有不欺寸心,以事函席而已,不識忌諱,何任悚祝,望三思。”讓馬士英“以全金精美玉之品”,這在當時來說是需要很大膽魄,其為人耿介可見一斑。正如人評“性情剛正,不阿權貴”。
當南下清軍進逼江淮之際,馬士英等命史可法赴揚州作戰、理寒石主持楚豫軍事,各率大軍決心死戰。史可法在揚州城破之時戰死,清軍攻破南京後,弘光皇帝遇害,馬士英也被清軍所殺。而唐王朱鍵正又在福州繼皇帝位,繼續南明政權,號召南方軍民守地抗清,理寒石隨軍轉戰江浙。他在戰亂中見到韓程愈,理寒石“愀然不樂,形容亦大憔悴”。清軍南犯,韓隨理寒石奔走。當江西虔州(今贛州)危急時,理寒石奉命馳救,率南明軍奮力守城。終因大勢已去,在清軍入城之時,自墜城樓以身殉國,保全了民族氣節。他的好友韓程愈當時也在城上,對他的自殉看得清楚,並為之料理後事。吳中奇在傳中寫道“其友韓程愈葬之東郭外”。
理寒石自殉後,很多人不知他的下落,有人說他泛海訪問日本,在那裡當了日本國王的老師,不回來了。韓愈程聞此謠言,為正視聽,寫傳述實,說他“好古嗜奇,博聞強記,須髯如戟……外柔內剛,語平守奇”。對他的生平作了記述,最後寫道:“……兵既至而虔州亂,城亦將陷,寒石度不能濟,乃從城上投下,死之。”
理寒石死後,其長子李習、次子李溥奉祖母離虔州北返故里。

個人作品

理寒石平生著述很多,經戰亂後散失了不少。他死後,輝縣孫奇逢以天下大儒,領袖群倫之資,致書西華縣縣長左國楨收存其遺稿。得《沙水需言》、《天經虞華集》、《五倫圖》、《赤城圖》、《呂左升傳》、《鄭烈女傳》諸作。理寒石弟弟理安和的孫子作了最後的整理,刻印《寒石先生文集》三卷行於世,200多年後的民國時期又散失殆盡,經西華文人凌保生多方蒐集其詩文著作,與其他兩位西華文人的文稿合編為《西華三先生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