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真儒:張履祥學術思想研究

《理學真儒:張履祥學術思想研究》是2013年4月1日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寶華。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he Real Confucianism Thinker:a Study of Zhang Luxiang's Academic Thought
  • 書名:理學真儒:張履祥學術思想研究
  • 作者:程寶華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209900
  • 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 
  • 頁數:337頁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理學真儒:張履祥學術思想研究》緊扣張履祥學術思想的發展脈絡,以張履祥思想展開的社會歷史為背景,全面系統考察其對於復興理學、構建現實社會生活秩序的理論主題。筆者程寶華認為,張履祥哲學思想有完整的系統性。其思想體系展開的現實前提,是他對於現實的民生經濟、社會興衰治亂的關注;而其理論的切入點乃在從學理上追究治亂興衰之理論根源而覺悟王學末流的錯誤,進而得悟儒家學術之“實體實用”的精神,從而主張倡導復興程朱理學及其學、教、治一致之道,以構建民安物阜、乾坤安泰的儒學理想的社會生活。

作者簡介

程寶華,蒙古族,遼寧阜新人。南開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現任教於內蒙古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大學時代,讀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言而感動,開始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碩士階段學習現代新儒家思想,深感若要對中國文化有所貢獻必須兼通中西,綜合創新。博士階段開始嘗試中國哲學的現代闡釋,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在工作中,將儒者風範和現代學術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與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發展。

圖書目錄

引言
研究來源與意義
研究現狀綜述
思路及創新
第一章 張履祥學術思想的來源及演變
張履祥著作及學術來源
張履祥的作品及整理
海昌范鯤刻本
嘉慶朱芬刻本
平湖屈氏本
江蘇書局刻本
陳祖武校點本
張履祥的學術思想來源
優良的家學傳統
啟蒙老師的影響
服膺業師劉宗周
自身勤奮努力、篤實踐履
張履祥的學術交遊
張履祥與陳確的交往
張履祥與呂留良的交往
張履祥與黃宗羲的關係
張履祥學術思想的演變
學術思想的形成期
學術思想的發展期
第二章 擇善之學——張履祥學術思想主旨
擇善之學形成的背景
明末清初的社會狀況
王學的發展及影響
張履祥對王學的反思
“擇善”的為學主旨
擇善之學的特點
實理
實功
實行
實用
第三章 本體論——擇善之學的理論依據
理氣論
“理”論
天然之理
天理人慾
“氣”論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氣論
萬物一氣
養氣功夫
理氣關係論
心性論
心之概念
知覺之·心
心為主宰
道心人·心
性之概念
仁義禮智之性
氣質之性
仁義禮智之性不能外氣質之性
心性關係論
第四章 功夫論——擇善之學的為學之方
立志說
立志的意義
立志的途徑
博文約禮
博文約禮之辨
博文約禮論
博文的內容
約禮的內容
博文約禮非二事
居敬功夫
儒學“敬”的傳統
居敬窮理論
擇善不離居敬窮理
主敬而不主靜
終身持敬
格物與致知
格物致知之辨
格物致知論
擇善即格物之謂
處之各得其宜
致知與格物不可分
論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的源頭
克己復禮論
禮者,天理之節文
修己治人莫大於禮樂
第五章 經世論——擇善之學的學問格局
經學
反求諸其身的經學思想
《四書》與《周易》
《四書》
《周易》
史學
張履祥史學思想來源
朱熹史學思想的影響
浙江的學術傳統
經世思想的借鑑
史學思想
經史並重——為史觀
史以致用——史用觀
史書不可盡信——疑史觀
史有所主——主體精神
政治
論明亡的原因
黨爭削弱國家力量
社會黑暗腐敗
政府失能天災淪為人禍
政治理念論
為政以德——治理觀
選賢與能——人才觀
施為次第——發展觀
因時制宜——變革觀
保聚制度
經濟
重視經濟問題
田制必當變
有別異而天下治
發展農業生產
多種田不如多治地——效益優先
用人一道俱當講求——重視勞力
耕讀不能相兼非也——統籌兼顧
闢佛老
明代的儒、釋、道融合趨勢
王陽明對禪學的吸收
陽明後學的禪學化
明清易代對士人的影響
釋、道引發的社會問題
不守清規戒律
變亂社會
敗壞學術人心
張履祥闢佛老
嚴辨儒、釋、道
批駁釋、道習氣
指出陽明學的佛教性質
學問本於儒家
第六章 張履祥學術思想評價
擇善之學是修正道學的學說
擇善之學體現了清代學術轉向
擇善之學的實學精神
參考文獻
致 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