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閩江大橋概況
琅岐閩江大橋及接線工程將採用造型美觀的雙塔(等高)斜拉橋,主橋長1160米,寬約28.2米,雙向4車道(預留6車道)。
目前,琅岐閩江大橋已經進入了前期準備的實質性階段。記者近日從馬尾亭江搭乘輪渡去琅岐,到了琅岐輪渡碼頭,記者看到紅光村至江邊(設計中大橋琅岐端點)的通道正在拓寬。
琅岐經濟區管委會相關人士介紹,琅岐閩江大橋選址在亭江東岐碼頭上游約800米處,大橋向西與長安大道相交後,與瀋海高速東側規劃路併線向南至大橋橋位後向東跨越閩江,至琅岐島環島路與通和路。大橋總投資27億元。
琅岐閩江大橋及接線工程分為琅岐閩江大橋、亭江互通立交、琅岐環島路互通立交、亭江接線,由中鐵大橋局施工。其中,主線為一級公路兼具城市I級主幹道,設計車速每小時60公里,起點位於國道104線(2300公里+272米處),向西至亭江互通,向東跨越閩江接琅岐島環島路與通和路。其中,琅岐閩江大橋長2675米,主橋長1280米,主橋橋面寬28.7米,按雙向4車道加緊急停車帶設計,預留雙向6車道。橋下可通航3萬噸級海輪。主橋設計為主跨680米長的雙塔等高斜拉橋,主跨長度居世界同類橋樑前10名。琅岐閩江大橋建成後,從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區可直接通過該橋進入琅岐,隨著今後周邊路網的進一步完善,福州中心城區至琅岐島的距離也將縮短到23公里左右,行車時間可縮短至20分鐘左右,從而大大拉近琅岐與福州中心城區的距離,進一步凸顯琅岐在閩江口的區位優勢,為琅岐大開發、大發展、大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琅岐閩江大橋施工單位為:中交二航局、中鐵大橋局,監理單位為:西安方舟工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2011年5月17日10:10分琅岐閩江大橋4-10#(4#墩10#樁)開盤,封盤時間20:10分,累計澆築混凝土548立方米。
設計說明
本項目起點K0+000,位於國道104 線的2300km+272m 里程號處,向西與長安大道相交
後,與瀋海高速東側規劃路併線至亭江互通後,向東跨越閩江,至琅岐島環島路與通和路。
亭江接線起點為亭江互通中心點,向南利用瀋海高速公路東側規劃路及5 號路連線國道104
線,5 號路與國道104 線相交處的國道104 線里程號為2302km+707m。
本項目主線全長6.789 km,整個工程包括琅岐閩江大橋、琅岐互通、亭江互通及亭江
接線4 個部分。
琅岐閩江大橋全長2675m,按里程增加方向,依次為:⑴ 亭江側陸上引橋:跨度布置為(4×45+4×45)m=360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⑵ 琅岐閩江大橋主橋:跨度布置為(60+90+150+680+150+90+60)m=1280m 鋼
箱梁斜拉橋。
⑶ 琅岐側水中引橋:跨度布置為(9×60)m=540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⑷ 琅岐側陸上引橋:跨度布置為(6×45+5×45)m=495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本項目土建部分分為兩個標段,兩標段以主橋跨中為界,具體分界裡程樁號為
K3+657.00,以此為分界點,向北為第Ⅰ契約段(K0+000~K3+657.000),向南為第Ⅱ契約段
(K3+657.000~K6+789.000),各契約段的具體內容如下:
第Ⅰ契約段:主橋(亭江側全長634m)、亭江側陸上引橋、亭江互通、亭江接線;
第Ⅱ契約段:主橋(琅岐側全長646m,含跨中合龍段)、琅岐側水中引橋、琅岐側陸上
引橋、琅岐互通。
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
設計基準期:100 年。
道路等級:主線為公路一級兼顧城市Ⅰ級主幹道,支線為城市Ⅰ級主幹道;
設計行車速度:60 公里/小時;
設計荷載等級:公路—Ⅰ級;
橋樑寬度:主橋28.7 米,引橋25.5 米;
道路寬度:45 米、32 米
設計洪水頻率:1/300;
橋樑通航標準:Ⅰ級航道 ,通航3 萬噸級海輪;
通航淨空:最高通航水位:6.778m(羅零高程),淨高>55.1m;
通航淨寬:單孔雙向通航,淨寬大於630m;
設計風速:10m 高度處100 年一遇基本風速為39.1m/s;
地震:工程場地50 年超越機率10%和100 年超越機率10%、4%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
度分別為66 和93、138gal;
建設條件
工程區域氣候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寒暖暑涼交替出現,乾濕季分明;臨海
的地理位置使其冬無嚴寒,夏少酷暑,氣候暖熱,雨量一般;在季節劃分上3~6 月為春季,
7~9 月為夏季,10~11 月為秋季,12~2 月為冬季。工程區域年平均氣溫19.3~20.0℃,春季平均溫度19.5~20.2℃,夏季平均氣溫基本
維持在27.3~27.9℃左右,氣溫變率小,秋季平均氣溫19.3~20.1℃,冬季平均溫度11.1~
11.9℃。年平均相對濕度75%~81%,年降雨量1380~1550 毫米;年降水峰期出現在3~6
月和7~9 月;降水季節分布不均,以春季為多雨期。春季降水接近年雨量的一半,占45%~
50%;夏季雨日不多,但雨強大,季雨量占年雨量的31%~36%;秋、冬季為少雨期,以秋季
為甚,兩季雨量分別占年雨量的7%~8%和11%~12%。本區多颱風影響,初台最早出現在5
月中旬,7~9 月是颱風影響集中期,颱風影響高頻時段為8 月下旬、9 月上旬和7 月下旬。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19.5℃左右,最冷月為1 月,最熱月為7 月,極端最高氣溫為38.0
℃,極端最低氣溫為-1.1℃。氣壓:年平均氣壓為1014Pa 左右,最高出現在12 月,最低為8 月。極端最高氣壓為
1036.3 hPa;極端最低氣壓975.5 hPa。
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以6 月為最大, 11、12 月最小。最小相對濕度的為13%。
風:年平均風速為3 米/秒左右,秋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相對為小。十分鐘平均
最大風速為26 米/秒,風向東北風。主導風向軸比較明顯,夏季為SSW,其餘季節為NE。
重點(關鍵)和難點工程監理工作分析
主要結構設計特徵分析
本項目主線全長6.789Km,整個工程包括琅岐閩江大橋、琅岐互通、亭江互通及亭江接線四個部分。琅岐閩江大橋全長2675m,按里程增加方向依次為:亭江側陸上引橋、琅岐閩江大橋主橋、琅岐側水中引橋、琅岐側陸上銀橋。
(1) 琅岐閩江大橋
琅岐閩江大橋主橋是本工程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大橋主橋橋跨布置為(60+90+150+680+150+90+60)m=1280m,位於半徑12000m的豎曲線上,橋面寬28.7m,設2.0%雙向坡,採用半漂浮體系。主梁採用抗風性能好、整體性強、造型美觀的封閉式流線型扁平整幅鋼箱梁,主梁鋼材選用Q345qD。主梁標準節段長15m,邊跨梁段長9m,梁段最大吊重約為250t。全橋共168根斜拉索,呈扇形布置,斜拉索採用Φ7高強鋼絲,斜拉索按鋼絲絲數編排分為9種類型,斜拉索在鋼箱樑上的錨固採用了錨拉板結構形式。 索塔採用花瓶形結構,C50混凝土,自承台頂以上塔高223.0m,橋面以上塔高156.04m。主塔由兩塔柱及三道橫樑組成,各構件均採用單箱單室截面。塔柱外輪廓尺寸縱橋向寬7.2~12.0m,下橫樑為等高梁,梁高7.0m,寬10.0m,中橫樑跨中梁高5.0m,寬8.0m,上橫樑跨中梁高3.0m,寬6m,根據結構受力需要,橫樑內均配有19-Φs15.24預應力鋼絞線。主塔墩選用整體式基礎,採用32根Φ2.8m鑽孔樁,樁頂55m採用Φ3.0m鋼護筒共同參與受力,樁基呈行列式布置,順橋向樁距8.0m,橫橋向樁距7.0m,樁基礎按柱樁設計,要求進入微風化輝綠岩不小於2倍樁直徑。承台為矩形承台,順橋向寬30.0m,橫橋向寬55.0m,承台厚6.0m,承台以上設一長方稜台形塔座,橫橋向上緣寬38m,下緣寬44m,順橋向上緣寬16m,下緣寬22m,塔座高3m。材料:樁基採用水下C35混凝土,承台採用C35混凝土,塔座為C40混凝土。 亭江側0~2號墩位於陸地上,基礎採用10根Φ1.8m鑽孔樁,樁基呈梅花型布置,按柱樁設計,承台為圓端形承台,外輪廓平面尺寸為16.5m×12.0m,承台厚4.0m。主橋琅岐側5~7號墩位於水中,基礎採用10根Φ2.5m鑽孔樁,樁基呈梅花型布置,按柱樁設計,承台為圓端形承台,外輪廓平面尺寸為20.9m×14.0m,承台厚5.0m。主橋0~2、5~7號墩身為花瓶形板式空心墩,墩頂寬15.0m,中間直線部分墩身寬7.0m,墩底寬從7.0m變化到墩底9.0m,墩身厚4.0m。材料:樁基採用水下C30混凝土,承台採用C35混凝土,墩身採用C40混凝土。 亭江側陸上引橋為45m跨徑等高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橋樑,整幅布置,全長360m,共2聯8孔。橋面寬25.5m,設雙向2%橫坡,梁高2.6m,單箱雙室結構。基礎採用8根1.8m鑽孔樁,按柱樁設計,承台為矩形承台,墩身為花瓶形板式空心墩。琅岐側水中引橋採用跨徑60m等高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整幅布置,全長540m,一聯9孔(9×60m),橋面寬25.5m,設雙向2%橫坡,梁高3.5m,單箱雙室結構。基礎10根Φ1.8m鑽孔樁,按柱樁設計,承台為矩形承台,墩身為花瓶形板式空心墩。 琅岐側岸上引橋採用跨徑45m等高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整幅布置,全長495m,兩聯11孔(6×45m+5×45m),橋面寬25.5m,設雙向2%橫坡,梁高2.6m,單箱雙室結構。基礎5根Φ1.8m鑽孔樁,按柱樁設計,承台為矩形承台,墩身分為花瓶形板式空心墩與花瓶形實體板式墩兩種。
亭江側與琅岐側岸上、陸上引橋樁基均採用水下C30混凝土,承台均採用C35混凝土,墩身均採用C40混凝土,主梁均採用C50混凝土。(2) 琅岐互通
互通式立交中心交叉樁號K5+900.719,立交範圍為:樁號K5+338—K6+778.898,主線上跨琅岐環島路,互通式立交採用半直連式T型交叉形式,共設匝道四條,其中B、D匝道為右轉定向匝道,單向腳踏車道;A、C匝道為左轉半定向匝道,單向雙車道。 琅岐環島路互通主線長度為1440.898m,其中主線橋長725m,寬度為19~25.5m;A匝道長度為963.343m,其中匝道橋長839.4m,橋面寬10.5m;B匝道長度為179.715m,其中匝道橋長90m,橋面寬8.5m;C匝道長度為908.602m,其中匝道橋長756.7m,橋面寬10.5m;D匝道長度為196.609m,其中匝道橋長60m,橋面寬8.5m。主線橋及匝道橋基礎均採用鑽孔灌注樁,下部結構採用柱式墩與肋板式橋台,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本互通立交範圍地勢平坦,路基部分全部為填方,路基土石方約317786m3。特殊路基需做換填處共38732m2。經對路基的工後沉降及穩定計算後,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地段(含橋頭路段),採用CFG樁進行處理,共131593m/6580根。
(3) 亭江互通及亭江接線
互通式立交中心交叉樁號K2+117.000,立交範圍為:K1+280~K2+663,主線上跨亭江接線,互通式立交採用半直連式T型交叉形式,共設匝道三條,其中A匝道為與亭江琅岐大橋相接,B、C匝道為與連江方向的亭江接線相連,B匝道下穿A匝道。A匝道長968m,其中匝道橋長880m,橋面寬19~25.5m;B匝道長1219.122m,其中匝道橋長1098m,橋面寬10.5~19m;C匝道長1022.142m,其中匝道橋長909m,橋面寬10.5~19m。主線橋及匝道橋基礎均採用鑽孔灌注樁,下部結構採用柱式墩與肋板式、U式橋台,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亭江接線主要包括省道201線與連線104國道接線兩部分。路基土石方約858648m3,特殊路基需做換填的30166m2、加筋路堤4480 m2、管樁+加筋路堤38583 m2、CGF樁處理路段46689m/2208根。
地質條件
擬建福州琅岐閩江大橋及接線工程場地地表多為第四系沖海積淤泥、淤泥質土和黏性土覆蓋,場地兩岸地段出露的基岩主要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崗岩。
(1) 覆蓋層
①岩性主要為場地表部鬆散雜填土和流塑狀淤泥;②層為場地主要地層,岩性主要為淤泥、淤泥質土、夾淤泥薄層的粉砂,厚22.2~50.5m;③層為場地主要土層,岩性以黏性土為主,層厚2.3~27.4m;④層岩性以密實砂類土為主,層厚2.4~11.5m。
(2) 基岩
為花崗岩,局部為輝綠岩岩脈。強風化層普遍分布且厚度較大;主橋段微風化基岩岩面起伏很大,其高程自-27.23~-75.60m不等,沿橋軸線琅岐到亭江方向基岩面埋深逐漸抬升,直至山地基岩裸露。
水文條件
(1) 徑流
閩江徑流年內分配及不均勻,4~7月為主汛期,徑流流量占全年的61%,10月至次年2月僅占全年的17.7%。
(2) 潮位
閩江口為強潮路相接河口,潮型為規則半日潮,潮汐一天有兩個周期。
(3) 設計水位
設計最高通航水位採用當地歷史最高潮位,確定設計最高通航水位4.57m,橋位處設計最低通航水位為-2.64m。亭江側主塔處河床標高為0.388 m,琅岐側主塔處河床標高為-3.561 m。
主要特點及難點分析
(1) 工程規模大,以特大橋結構為主,技術含量高。
本項目起點位於國道104線亭江段,向西至亭江互通,向東跨越閩江接琅岐島環島路與通和路。主線為一級公路兼具城市I級主幹道,共分為琅岐閩江大橋、亭江和琅岐側互通立交、省道201連線線、亭江段與國道104連線線四個部分,全長6.789Km。工程以特大橋結構為主,其中跨越閩江的主航道橋為一座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大橋通航淨高>55.1米,通航淨寬>630米,通航3萬噸級海輪,是本工程跨越閩江的主要結構物,結構複雜,技術含量高。
(2) 主航道七跨連續斜拉橋結構複雜,680米主跨跨度大,施工控制難度高。
本項目主航道橋為七跨連續的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半飄浮體系,斜拉索與鋼箱梁的連線採用了少見的錨拉板形式。斜拉橋主跨跨徑680m,全長1280m,主跨長度居世界同類橋樑前10名。特大跨徑的斜拉橋給結構內力及線形控制帶來一定的難度。
(3) 主航道斜拉橋87米近海大直徑深樁受不可預見的地質、水文條件影響大,樁基成孔難度高。
斜拉橋主墩樁基按柱樁設計,樁徑2.8m,樁長達87m,要求進入微風化岩層不少於2倍樁徑。本項目地質條件複雜,橋位處微風化基岩岩面起伏大(-27.23~-75.60),覆蓋層厚,樁基施工受不可預見的地質條件影響大;由於橋位處閩江口為強潮路相接河口,潮湧對鑽孔平台的穩定性、對鋼護筒的剛度、垂直度控制影響較大,樁基成孔成孔難度大。
(4) 主航道斜拉橋9858立方米大體積承台混凝土水化熱控制難,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溫控措施要求高。
斜拉橋承台混凝土體積9858m3、塔座2344m3,水中和兩岸陸地引橋承台體積1286m3、
715m3。特別是索塔承台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對混凝土的的配合比設計、內外溫差、表面與外界溫差、層間溫差控制要求高,否則極易使結構產生溫度收縮裂縫,降低結構的耐久性。
(5) 主航道斜拉橋223米大高區、大斜率索塔線形及應力控制難,高空作業安全隱患大。
斜拉橋索塔高223m,中上塔柱斜率達1/11.8707。索塔高標號、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要求高、難度大;施工階段的裸塔振動,以及索塔振動對施工設備的影響,是施工階段索塔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是上部結構施工的重點;索塔施工過程中受日照、溫度、工藝的影響,大高區、大斜率塔肢澆築線形控制、中塔柱根部應力控制難,上塔柱索導管精度及塔身垂直度控制難度高;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泵送能力及澆築工藝是確保索塔混凝土質量的關鍵;索塔水上高空高難作業安全隱患大。
(6) 主航道斜拉橋亭江側邊跨位於岸上,鋼箱梁運輸及輔助墩頂、過渡墩墩頂梁段安裝高難。
斜拉橋亭江側邊跨主梁位於岸上,鋼箱梁無法通過常規水上駁船運輸就位,必須修築專用滑道及配備特大噸位上岸設備;岸上輔助墩墩頂、過渡墩墩頂梁段無法利用浮吊也難以利用橋面吊機吊裝到位,安裝難度極高,是本項目鋼箱梁安裝的主要難點之一。
(7) 主航道斜拉橋356米大噸位超長斜拉索掛索及牽引難度大,大懸臂工況下對臨時減震措施要求高。
本橋斜拉索索長最長達356.127m,單根索最大索重達22.7t。拉索上橋、展索、掛設、牽引、張拉都屬於高空高難作業,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主梁施工進入大懸臂工況後受施工階段風荷載的影響,對拉索臨時減振措施要求高。
(8) 主航道680m特大跨度七跨連續斜拉橋體系複雜,大懸臂施工線形及內力控制難,主跨合龍過程的體系轉換至為關鍵。
大跨度斜拉橋大懸臂工況下施工標高與索力及縫寬三者之間的綜合控制難度大,主梁線形控制難度高,合攏精度難度大。中跨合攏體系轉換的關鍵在於如何在合龍時主跨結構由單懸臂狀況向七跨連續狀況轉換過程中控制溫度變化以保證整個體系轉換過程中不出現內力對正在焊接中的合龍段施工質量產生影響,施工控制及體系轉換難度大。
(9) 主航道斜拉橋大體積混凝土澆注、大高區索塔施工、大噸位鋼箱梁吊裝對大型施工設備要求高。
斜拉橋承台水上混凝土分次澆注達9858m3、塔座2344m3,對大型混凝土拌合設備能力要求高,對水上大批量混凝土連續作業的組織、運輸條件要求高;大高區、大斜率索塔
施工對附壁塔吊的起重性能、成套液壓爬模設備、以及下橫樑澆注支架體系、中塔柱主動支撐等設施設備要求高;鋼箱梁梁段最大吊重達250t,主梁0號塊吊裝、懸臂對稱吊裝對大型浮吊、橋面吊機的起重能力要求高。
(10) 主航道斜拉橋受近海環境影響,混凝土及鋼構件防腐控制至關重要。
本項目位於閩江下游入海口的分叉處,所處位置的氣象、水文、地形、地質等條件十分複雜,屬海水氯化物易引起鋼筋鏽蝕的近海環境。由於其地處南方炎熱潮濕地區,環境對結構的腐蝕嚴重。因此對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及鋼箱梁結構的防腐施工極為關鍵。
(11) 本項目建設場地屬於近海環境,颱風、濃霧、潮汐對施工干擾大,安全風險大。
特別是對於主航道橋及水中引橋施工,颱風、濃霧、潮汐條件對水上施工臨時設施及設備、水上工作平台、鋼套箱運輸、沉放、定位、大高區索塔水上高空作業、大懸臂鋼箱梁的運輸及吊裝施工干擾大,在颱風等極端氣候條件下斜拉橋大懸臂工況安全風險極高。
(12) 本項目屬於擬開發的琅岐國際旅遊島的配套工程,工程外觀質量要求高。
本項目西至亭江互通,向東跨越閩江接琅岐島,是擬開發的琅岐國際旅遊島的配套工程。因此本工程對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質量、斜拉橋索塔及主梁的線形控制要求高,行車舒適性要求高。
(13) 本項目場地地處城市近郊,現有道路、航運交通交織,施工干擾大。
本項目西側亭江接線與瀋海高速並行,主線橫跨104國道,東側主線橫跨琅岐環島路,接通和路,受現有道路干擾大;斜拉橋主跨橫跨閩江主航道,施工期間受主航道的通航和限制干擾,組織協調難度大。
(14) 本項目引橋、匝道橋、軟基處理施工工法多,技術管理工作量大。
琅岐閩江大橋水中引橋採用掛籃對稱懸臂現澆施工,陸上引橋採用落地膺架現澆,匝道橋採用支架法現澆;軟基處理工藝有換填、加筋路堤、管樁+加筋路堤、CGF樁處理等,施工工藝多,涉及技術面廣,技術管理工作量大。
(15) 本項目施工工期短,施工組織和工期控制難度大。
本項目施工工期為28個月,較之國內同類型特大斜拉橋的建設工期較為緊張,如南京長江二橋主跨為628m的雙塔鋼箱梁斜拉橋,建設工期歷時33個月;南京長江三橋主跨648m的雙塔(鋼塔)鋼箱梁斜拉橋,建設工期歷時29個月;安慶長江公路大橋主跨為510m的雙塔鋼箱梁斜拉橋,建設工期歷時37個月。因此,如何科學、合理進行施工組織和管理是保障工期目標的關鍵。
相關資訊
琅岐閩江大橋Ⅱ標段4號主塔墩下游塔柱開始澆築首節混凝土,標誌著琅岐閩江大橋主塔墩全面進入塔柱施工階段。
琅岐閩江大橋正式通車 榕向濱江濱海大都市邁進
琅岐大橋1日通車
福州新聞網訊 1日,琅岐人的大橋夢圓了。歷經989天的建設,琅岐閩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10時23分,通車指令一下,一輛輛轎車、中巴車、公車從亭江側開上琅岐閩江大橋,駛入琅岐島。孤懸海上的福州第一大島終於踏平江海阻隔,奔向福州主城懷抱。
琅岐閩江大橋通車後,福州的城市版圖從地理上邁入江海,向濱江濱海現代化大都市又邁進了一步。
刷新福州大橋新紀錄
琅岐閩江大橋及接線工程項目是交通運輸部“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是福建省重點項目,也是福州市五大戰役重點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2.56億元,其中琅岐閩江大橋長2675米,主橋長1280米,主橋橋面寬28.7米,引橋橋面寬25.5米,採用雙塔等高斜拉橋方案,雙向6車道。琅岐閩江大橋主跨680米,居世界同類橋樑前10名;主塔高223米,為福州同類橋樑第一高塔。
琅岐閩江大橋於2010年9月24日開工建設,建設歷時989天,工期比全國同類橋樑平均工期縮短了一年半。
琅岐立體交通體系打開
據了解,琅岐閩江大橋主線為一級公路兼具城市I級主幹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橋下可通航3萬噸級海輪。大橋起於亭江,向西至亭江互通連線104國道及規劃中的福州東部快速路,向東跨越閩江連線琅岐環島路與通和路。在現有的周邊交通狀況下,大橋通車後,琅岐至馬尾車程縮短至20分鐘左右,至福州主城區車程縮短至40分鐘左右。等到104國道改線工程及規劃中的福州東部快速路建成後,琅岐至福州的距離將縮短至20分鐘。
1日,馬尾往返琅岐的180路公車率先進島。目前,福州往返琅岐的公交線路正在協調之中,預計下半年可開通。馬尾區還計畫在琅岐建設一座公交首末站,讓公交在島上過夜,方便島上民眾出行。
目前,琅岐環島路一期工程已完工。今年內,環島路將全線動工,計畫用2年到3年完成島內路網建設。此外,琅岐島上新客運碼頭也將啟動建設,建成後可經停兩馬航線,未來將計畫開通台灣本島航線。
琅岐生態旅遊島建設提速
琅岐島總面積92平方公里,是馬尾新城閩江口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福州新區沿江向海發展中重要一環。
馬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大橋的通車將促進福州新區沿海大通道建設,還有利於推進琅岐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使琅岐的民生髮展水平進一步與城區接軌,使琅岐生態旅遊島建設提速。
未來,琅岐將打造成以生態旅遊、度假購物、健康養生、智慧創意、文化休閒等綜合服務為主體,四季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的國際生態旅遊島。
按照規劃,琅岐島西部將規劃為休閒運動複合功能區,將利用山水自然資源,發展遊艇、濱水遊樂及山地運動等休閒體育項目。東部規劃為智慧創意複合功能區,以建設琅岐島特色海洋經濟園為主題項目,以發展遠洋漁業、海洋食品加工及冷鏈物流為主導產業。東南部則將規劃為會議度假複合功能區,而琅岐島雁行江兩岸區域將定位為健康養生複合功能區,將根據雁行江濕地優美的自然環境,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養生度假區。此外,琅岐島核心片區定位為綜合服務功能複合區,以行政金融商貿服務為主,重點發展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