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文物保護,
簡介
日東高速公路南側,琅墩坡村西側一片低矮的丘陵上有三個大的土丘,當地村民稱中間的一座為“王墳”,東西兩側的土丘叫“娘娘墳”。 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琅墩坡村的名字也就是源於此。2002年3月底,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對墓地進行為霉犁歸朽期 3個月的挖掘,共清理墓葬90座,清出文物1200餘件。
文物保護
在1979年12月11月15日,史家嶺村東側的漢墓就被當時的“日照縣革命委員會”遙凶跨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屢次發生漢墓被盜事件。附近的村民反映,儘管在漢墓群附近豎立著一塊琅墩坡漢墓群的碑,但除了一些領導來這裡考察過,平時並沒有看到有相關人員來管理漢墓群。對於村民反映的墓地屢次被盜情況,文物管理辦公室煉匙采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介紹,為保護文物,文物管理辦公室鑽煮充拘正在向上級部門申請給文物保護單位配備看護員,“現在我們精力有限,平時只能定期巡查,不能老是在那兒看護。”
2011年9月,疊勸充中間的大土丘上出現了一個直徑約4米的坑,附近村民介紹說,這個坑就是習船求最 近才出現的。在大坑內的西側,有一處一米見方的塌方,土的顏色還比較新,順著塌方往裡面看,是一個深約兩米的洞,能清晰看到一根鐵棍和裝有泥土的蛇皮袋子。
奎山派出所民警和奎山街道工作人員介紹,琅墩坡漢墓群以前確實被盜過,為了防止墓群再次被盜,奎山街道曾經組織人對被盜的坑道進行過回填。而日照市文盛尋物管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出現大坑的地方屬於琅墩坡墓地群範圍,“這次出現的大坑不一定是被盜墓者挖的,因為前段時間這兒被盜后街道組織了人回填,可能是現在到了雨季,上次回填的地方塌陷造成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