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虛擬社會:人際關係的文化探究》是2010年5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霞。
基本介紹
- 書名:現實與虛擬社會:人際關係的文化探究
- 作者:王曉霞
- 頁數: 386頁
-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0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王曉霞,教授,博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南開大學法學碩士、博士(社會學專業社會心理學方向)。天津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天津行政學院學報》編委。曾主持國家級課題研究兩項,省部級課題研究八項;作為第二作者參加國家級課題研究一項、省部級課題研究一項;參與省部級課題研究三項。出版專著、教材及譯著共21部(其中三本獨立完成,四本主編,四本副主編,一本兩人合著,一本合譯,八本參編),在《光明日報》《哲學研究》《南開學報》《道德與文明》《社會科學研究》《半月談》等報紙和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所著專著和論文曾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全國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一項;為第二作者和副主編的專著曾獲天津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兩項;參與編著的專著曾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
內容簡介
《現實與虛擬社會人際關係的文化探究》以文化為主線,從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兩種視域對當代中國人際關係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現實與虛擬社會人際關係的文化探究》主要涉及兩大問題:一是從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和道家人際關係理論入手,以文化傳承和嬗變視角對中國人際關係的文化特徵進行解析;二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討網際網路對中國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以及網路人際交往和現實社會人際交往所具有的“文化契合性”問題。
目錄
理論篇 中國人際關係的本土特徵與網路人際關係的文化研究
緒論/3
一 當代中國人際關係本土文化特徵溯源/9
(一)儒家文化中的人際關係理論/9
1.人際關係理論的核心——“仁者愛人”/10
2.人際關係的宗旨——“和為貴”與“和而不同”/14
3.整合人際關係的手段——“禮尚往來”/16
4.調整人際關係的價值基礎——合“義”/21
5.調適群我關係的主導原則——“整體主義”24
6.人際交往的試金石——“誠”與“信”/26
7.達致人際關係和諧的主要方法——“中庸”、“謙讓”、“寬容”、“恭敬”/30
(二)道家文化中的人際關係思想/33
1.眾皆平等的人際交往理念/33
2.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36
3.處理人際關係的韜略:外圓內方/43
4.道家人際關係思想追求的目標與主體價值/48
二 當代中國現實社會人際關係的本土文化基本特徵/51
(一)人際交往重“關係”,“關係基礎”是人際關係建構的前提/51
1.“關係基礎”概念解讀/52
2.“關係基礎”的構成/53
3.“關係基礎”決定了親緣關係外推為人際認知的起點/56
(二)人際交往以‘‘特殊信任”與“特殊懷疑”為主,但亦呈現“普遍懷疑”趨向/59
1.人際信任與人際懷疑的界定/59
2.信任心理與懷疑心理的功能/62
3.人際信任與懷疑心理建立的基礎/64
4.特殊信任與特殊懷疑仍是當代中國人人際關係建立的心理起點/67
5.人際關係開始呈現普遍懷疑為主的趨向/71
(三)功利性正在淡化“人情”中的感情因素/74
1.“人情”在中國人際關係體系中的作用/74
2.對“人情”內涵的不同理解及本書的界定/76
3.“人情”在當代中國人際關係中的主要功能/80
4.功利性的人際關係淡化了“人情”關係中的感情因素/84
(四)“面子”是人際關係的調節器/85
1.“面子”概念的界定/86
2.“面子”的“自賦性”與“他賦性”的統一/88
3.“面子”的“自尊”與“他尊”的統一/90
4.“面子”在人際關係中的調節作用/91
(五)滲透著整體主義的團隊精神與摻雜著自我主義的個人主義共存/93
1.關於中國人人己關係主導原則的不同觀點/93
2.團隊精神和整體主義、個人主義和自我主義概念的釐清/95
3.整體主義與自我主義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的人際關係/1 01
4.當前人際關係主導原則:滲透著整體主義的團隊精神與摻雜著自我主義的個人主義共存/102
5.團隊精神與個人主義交雜將是中國人今後處理人己關係的主導原則/105
三 網路人際交往形成的基礎與網路交往的主要手段(工具)/106
(一)網路人際交往形成的基礎——網路社會的基本特徵/106
1.網際網路、網路空間、網路社會的界定/106
2.網路社會的基本特徵/110
(二)網路人際交往基本概念解讀與網路交往的主要手段(工具)/118
1.網路人際交往基本概念解讀/118
2.網路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工具)/122
四 網路社會人際關係的文化特徵/132
(一)人際交往的開放性與隔離性/134
1.網路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的開放性/134
2.網路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的隔離性/136
(二)人際交往的匿名性與人與人之問的弱聯繫/137
1.網路人際交往的匿名性/137
2.網路人際關係的弱聯繫/141
(三)特殊信任減弱與普遍信任加強/143
1.關於網路社會人際信任狀況的不同看法及本書的實證調查結果/144
2.網路人際信任的文化分析/145
(四)網路人際情感的疏離與增強/149
1.網路交往影響現實社會交往及情感溝通/150
2.網路交往是現實交往的補充,有助於人際情感溝通/152
3.客觀看待網路交往中的人際情感/154
(五)凸顯的人際平等與潛在的不平等/156
(六)人際認知直接性的削弱與認知偏差的增加/158
(七)人際關係的自主性與難掌控性/161
1.網路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的自主性/161
2.網路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的難以掌控/164
(八)人際溝通語言的符號化/166
五 網路人際交往有助於網民實現交往動機/171
(一)充分展示、實現自我,增強自我認同/171
(二)滿足現實社會無法滿足的需要,寄託、宣洩情感/174
(三)自主地扮演角色和轉換角色/177
(四)獲得社會支持/178
(五)人際吸引內在和外在因素兼具/179
(六)歸屬心儀的群體/180
(七)隨心所欲地談情說愛/182
六 網路人際交往典型形式——網路聊天與網路婚戀/184
(一)網路人際交往典型形式之——網路聊天/184
1.網路聊天的基本內涵與類型/184
2.網路聊天的生成及其特質/187
3.網路聊天的意義/190
4.網路聊天易引發一些社會問題/191
(二)網路人際交往典型形式之二——網路婚戀/192
1.網路婚戀界定及其主要特徵/193
2.網路婚戀的主要類型/196
3.當前我國網路婚戀基本情況分析/198
4.網路婚戀的引導/202
七 構建和諧網路人際關係/205
(一)針對網路交往特徵,調適網路人際關係/205
1.加強網路倫理建設,確立有普遍意義的網路人際交往規範/205
2.制定和完善維繫網路人際交往秩序的相關法規/209
3.利用網路特有的虛擬性為人際交往的實習提供條件/210
4.利用網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人際調適的心理援助/211
5.加強網路教育和控制/212
(二)借鑑中國傳統人際關係理論的有益成分,構建和諧網路人際關係/213
1.以“仁愛”與“眾皆平等”思想為網路人際關係的指導原則/213
2.以“禮”約束網路人際交往行為/216
3.以重整體合作與“己群兼顧”維繫網路人際交往/218
4.以“和為貴”與“貴柔、謙下”減少網路人際交往的摩擦/219
5.以“信任”為網路人際關係建立的心理起點/222
6.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和“以德交友”為網路交友之道/223
實證篇 網路人際交往調查研究報告——網路人際交往動機、特點及熱點問題調查
緒論/227
一 調查總體情況說明/228
(一)關於調查的幾點說明及網民基本特徵分析/228
1.關於調查方法的說明/228
2.關於問卷設計的說明/232
3.關於調查問卷回答率的說明/233
4.關於問卷調查統計分析中的幾點說明/233
(二)調查樣本代表性分析/235
1.網民的性別與CNNIC調查結果一致/235
2.網民主要年齡段比例排序與CNNIC調查結果一致/236
3.網民文化程度比CINNIC調查結果略高/237
4.網民職業分布與CNNIC調查結果基本一致/238
5.網民婚姻狀況與CNNIC調查結果基本一致/239
(三)本次調查樣本基本特徵分析/240
二 網民網路交往的動機、特徵及熱點問題總體分析/242
(一)網民網路人際交往動機總體分析/242
(二)網路人際交往基本特徵總體分析/244
(三)網際網路為不良信息在人際問傳播提供了便利/246
(四)網民關於網路交往熱點問題態度總體分析/247
三 網路交往有助於網民實現多種交往動機/250
四 網路交往的獨特性使網民熱衷於網路交往/259
五 網際網路擴大了網民交友範圍/266
(一)網際網路突破了現實社會交往的種種限制,擴大了網民交往範圍——絕大多數網民通過網際網路結交了朋友/266
(二)網際網路擴展了網民與朋友溝通的途徑一網民與朋友溝通主要是溝通信息和情感/270
(三)網民結交的朋友是信息、情感、精神和事業方面的朋友/273
六 網際網路豐富了網民的溝通方式,為與陌生人交往搭建了平台/280
(一)網民在網際網路上主要與同學溝通信息/280
(二)網民在網際網路上主要與家人溝通情感/284
(三)網際網路為網民與陌生人交往搭建了平台。是對現實交往的一個重要突破/287
七 網際網路為網民談戀愛、調情和宣洩開闢了新渠道/293
(一)網際網路為網民婚戀提供了新的形式/293
1.網民的網路戀愛更主要是為了尋找現實中的意中人/293
2.三成網民有過網戀經歷/303
(二)網際網路有助於網民逃避現實煩惱,也為網民調情、玩遊戲和休閒提供了便利/306
1.網際網路為網民逃避現實中的煩惱提供了港灣/306
2.網際網路為網民調情和宣洩提供了場所/306
3.網際網路為網民與不同人休閒和玩遊戲搭建了平台/307
4.網上玩過暴力遊戲的網民為少數/308
(三)網際網路也利於網民探討問題,滿足網民的好奇心理和遊戲人生的需求/310
1.網際網路有助於網民探討問題/310
2.網際網路能夠滿足少數網民的好奇心/311
3.網際網路也能滿足少部分網民遊戲人生的需要/311
八 網際網路為網民獲取黃色信息提供了方便。影響了現實交往/312
九 網路交往信任問題——網路人際交往熱點問題分析之一/319
(一)網民對新結識的網友以不信任態度為主/319
(二)網民對結識很久的網友以信任態度為主/320
(三)網民對“網上結交朋友的真實可信性”持中性態度最多/322
(四)多數網民認為網上交往很容易受騙/324
(五)多數網民不相信“網上交往對象的角色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角色”/325
(六)網路交往信任問題的相關分析/328
十 網路交往與現實交往的比較問題——網路人際交往熱點問題分析之二/330
(一)認為網上交往與現實交往意義基本相同的網民最多/330
(二)網民對網友和現實中朋友之間的感情哪個更和諧與真誠各持己見/332
(三)多數網民認為網上交往不容易影響與現實中的朋友、同學和家人的交往/334
(四)多數網良認為網上交往對現實生活方式改變有一定影響,但不大/335
(五)網路交往與現實社會交往比較問題的相關分析/337
十一 關於網路人際交往中的道德問題——網路人際交往熱點問題分析之三/339
(一)“網路交往對現實道德水平提高或下降是否有影響”網民難以抉擇的較多/340
1.關於“網路交往對現實社會道德水平提高”影響的分析/340
2.關於“網路交往對現實社會道德水平下降影響”的分析/341
(二)多數網民認為“網路交往中應遵守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343
(三)對“網上是否允許說假話和涉及道德問題”網民看法各異,否定觀點略多/345
(四)對“網路交往中傳統道德是否有約束力”,網民以持中問態度為主,但肯定多於否定/346
(五)較多網民認為“網上交往絕對自由,他人無權干涉”,但反對觀點也不少/348
(六)網路人際交往中道德問題的相關分析/349
十二 關於網戀與網路上自我認同等問題——網路人際交往熱點問題分析之四/352
(一)較多網民認為“網戀是現實社會戀愛的一種補充形式”/352
(二)對網戀是—場遊戲,不能轉化為現實中的戀愛問題,網民各持己見,贊成者略多/353
(三)多數網民認為在網上交往最能展示自我/355
(四)網路人際交往中的網戀及自我認同等問題的相關分析/356
十三 網路人際交往動機等問題與網路交往熱點問題秩和檢驗/358
(一)網路人際交往動機與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58
1.“廣交朋友”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58
2.“談戀愛”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59
3.“與素不相識的人聊天”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59
4.“與朋友溝通”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60
5.“與同學溝通”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61
6.“與家人溝通”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61
7.“休閒和玩遊戲”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61
8.“探討問題”與人際交往中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62
(二)網上結交朋友數量、是否有過網戀經歷與熱點問題態度的秩和檢驗/363
參考文獻/362
後記/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