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挖掘

現實挖掘

現實挖掘,是桑迪·彭特蘭提出的通過人類現實的行為動作來獲取數據信息。智慧型手機中的感應器,或者通過特別設定一些可以隨身攜帶的感應器,能夠捕捉和測量人們平時看不見的行為和社會互動,還可以使用算法來挖掘這種數據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實挖掘
  • 類型:經濟詞條
提出的背景,試驗,

提出的背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Media Lab),是全球頂尖的創意聚集地。在這裡研究者們自由地跨界探索,創造未來。記者參觀實驗室時,常常被各種新奇的材料和發明所吸引,這裡有可摺疊的汽車、能夠識別人類情緒並作出回應的機器人、可以調整軟硬程度的新材料、類似電影《少數派報告》中湯姆·克魯斯使用的那種完全用手勢控制的系統等等。
不過,有一個實驗室很特別,那裡沒有堆滿材料和新奇的發明。他們研究的是如何通過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來揭示人性,甚至預測人們的行為。這就是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教授桑迪·彭特蘭(Sandy Pentland)成立和領導的“人類動力學”(Human Dynamics)實驗室。
桑迪·彭特蘭還是前文所提到的世界經濟論壇“重新思考個人數據”項目的指導委員會成員,在他看來,“個人數據的生態系統”將會成為世界上的下一個大事件:Facebook、手機、社交網站等都是可以獲取個人信息的碎片,如果能將這些碎片整合起來,將更為有力。因此可以預見,未來我們將會有整套全新的公司和系統,這不僅僅是指IT產業,還包括了交通、健康、政府等等,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圍繞個人數據的生態系統,來整合碎片化的信息,提升效率。
桑迪·彭特蘭相信,除了語言以外,人類的行為,例如動作、語調等等,透露著大量信息。智慧型手機中的感應器,或者通過特別設定一些可以隨身攜帶的感應器,能夠捕捉和測量人們平時看不見的行為和社會互動,還可以使用算法來挖掘這種數據的價值,這叫做“現實挖掘”。
以往,大多數組織總是通過問卷或者訪談的方式來了解僱員的情況,這些記憶可能與真實情況有很大的偏離。而“現實挖掘”技術可以捕捉和分析最為真實的人類行為。
這些個人數據揭示著我們是誰,認識哪些人,有怎樣的生活形態。雖然目前這些海量信息仍然呈現出較為雜亂的無序狀態,然而各種數據整合和分析的技術已經層出不窮,幫助各種機構進一步理解甚至預測人們的行為,並勾勒出一條條過去被隱藏的現實世界運行的邏輯。

試驗

現實挖掘技術促進了計算社會科學的發展,這一技術也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讚譽為“將會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建立了兩個行為測量平台以加速這一新科學的發展,它們為全世界數百個研究組提供了大量的定量數據。
第一個平台是社會計量標牌,它用一個記錄佩戴者行為的電子標牌取代了簡陋的工作牌;
第二個平台是面向現在已經無處不在的智慧型手機的行為測量軟體(Funf)。本部分將簡要介紹這兩個數據收集平台。
使用社會計量標牌和智慧型手機Funf系統的一般框架是縱向生活實驗室或社會瞭望台類型的研究,這類研究結合了用於感知、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支持系統,以及用於目標人群反饋和溝通的一組工具。
這類生活實驗室實驗的關鍵目標之一是同時在各種網路形式(如面對面、通話、電郵等)中收集數據,從而更好地理解它們的性質以及彼此的相關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