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轉型之痛苦“肉身”:魯迅思想與文學新論

現代轉型之痛苦“肉身”:魯迅思想與文學新論

《現代轉型之痛苦"肉身":魯迅思想與文學新論》在整體上對魯迅研究既有格局和觀點進行了全方位突破,並將之落實到具體的問題和文本研究當中。魯迅思想,是中國現代轉型的一個深刻精神維度,它以對現代轉型的精神基礎的深刻關注,提供了一個深度視點,而魯迅文學,作為魯迅參與現代轉型的主要途徑及其副產品,刻錄下了魯迅以文學參與現實的歷史軌跡,及其充滿挫折與絕望的心靈歷程,在某種意義上成為20世紀中國艱難現代轉型的痛苦肉身。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轉型之痛苦"肉身":魯迅思想與文學新論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407頁
  • 開本:16
  • 定價:49.00
  • 作者:汪衛東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1217919, 9787301217917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現代轉型之痛苦"肉身":魯迅思想與文學新論》為《未名·觀點叢書》之一。近代以來,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代轉型。現代轉型的深層,是新型文化的挑戰。放寬歷史的視界,魯迅,是這一空前轉型中出現的一個傑出現代思想者和文學家,對其思想與文學價值的估量,離不開現代轉型的宏闊背景。

作者簡介

汪衛東,男,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江蘇省魯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已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魯迅研究論文六十多篇,出版魯迅研究專著三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魯迅思想:現代轉型的精神深度
第一節“個人”觀念與魯迅現代思想的資源
第二節20世紀的“文學主義”:魯迅文學觀念鉤沉
第三節國民性批判:中國現代轉型的最深視點
第四節第二次絕望:1923年的魯迅
第五節《野草》:穿越絕望的行動
第六節魯迅雜文與20世紀中國的“文學性”
第七節魯迅與20世紀中國
第二章魯迅文學:現代轉型的痛苦“肉身”
第一節無聲的“吶喊”
第二節《彷徨》的“夢魘”意識
第三節《野草》的蹤跡
第四節“個人”、“精神”與“意力”:《文化偏至論》中“個人”觀念的梳理
第五節 生命的保存:魯迅五四時期雜文對中國人生存的思考
第三章資料、闡釋與傳承
第一節《隨感錄》研究
第二節新發現魯迅《文化偏至論》中有關施蒂納的材源
第三節魯迅闡釋的可能性
第四節新語境中的魯迅課教學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1923年的魯迅
1923年,是魯迅兩個創作高峰間的沉默的一年。在此之前,是五四高潮時期的“一發而不可收”的《吶喊》的創作,其後,開始了《彷徨》和《野草》的創作,而在這一年,魯迅卻幾乎停止了創作,除了沒有間斷的日記,現在所能見到的作品,是收入《魯迅全集》中的《關於(小說世界)》和《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從)以後的幾旬聲明》兩篇,以及致蔡元培、許壽裳和孫伏園三位熟人的四封信,前者收入他去世後輯錄的《集外集拾遺補編》,後者收入“書信”集,皆為其生平所未親自收集者。總之,魯迅1923年的文字,只有寥寥幾篇,其中很難找到真正稱得上是創作的作品,更不用談小說的創作了。因此可以說,魯迅在這一年陷入了沉默。具有象徵意味的是,恰在1923年的“前夜”——1922年12月3日夜,魯迅編定自己前期最重要的成果——小說集《吶喊》,並作了著名的《(吶喊)自序》;走出1923年的1924年2月7日,魯迅開始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祝福》的寫作,並一發而不可收。年前的總結和年終的發言,正好襯托出這一年中黑洞般的沉默。
1923年,也是魯迅前期成果開始收穫的一年。1923年6月,他與周作人合譯的《現代日本小說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8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2月,所編講義《中國小說史略》(上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同時,下冊也已編定。這些成果,包括小說創作、翻譯和學術研究,幾乎囊括了走出會館以後各方面所有的成果。諸多收成在同一年獲得,如果從象徵意義來看,大概意味著前一時期工作的告一段落吧。
1923年,發生了對於魯迅的人生有著決定性影響的事件。1923年7月19日,魯迅接到周作人親手遞給他的一封絕交信,曾經誓言永不分離的周氏兄弟突然失和,8月2日,魯迅搬出八道灣十一號;同在7月,魯迅因許壽裳的關係,受聘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講師,並於10月13日開始授課。如果說兄弟二人的分裂讓魯迅與前期的家庭生活告一段落,那么,接受北京女子師範學校的聘書,因為涉及女師大事件及許廣平的“闖入”,拉開了魯迅此後新的人生大幕。應該說,這兩個偶然發生於同月的事件,恰恰在魯迅的人生中起到了決定性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