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學引論

現代藝術學引論

《現代藝術學引論》是2011年9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修銀、黎遙、楊愛新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藝術學引論
  • 作者彭修銀、黎遙、楊愛新
  • ISBN:9787500499237
  • 類別:藝術理論與評論
  • 頁數:297頁
  • 定價:¥40.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現代藝術學引論》緊密地聯繫當下的哲學發展和藝術實踐,較為準確、全面地把握了東西方哲學、藝術美學的發展,把其中所包含的標誌著人類審美把握各個階段的那些美學範疇揭示了出來。

內容簡介

《現代藝術學引論》將藝術作為一個開放的結構,從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現代與後現代、本土化與全球化——歷史、文化語境中尋找藝術美學理論的現代生長點,以較為規範的學術話語,建構了一個有別於一般美學和藝術學的現代美學體系。
《現代藝術學引論》打破了以往的藝術學僅以文學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模式,拓展對以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各個門類藝術本質特徵的闡發與理論建構;《現代藝術學引論》吸收了近年來有關藝術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通過對東西方藝術學的綜合、融會,通過對東西方藝術美學範疇的重新審視和界定,建立了一套新的藝術美學話語系統。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在對藝術學話語的本義層闡釋的基礎上,原原本本地解釋範疇固有的含義,還原其本來面目;2.在對藝術美學話語多義層闡述的基礎上,清理、剖析範疇在東西方不同的審美體系中的特定含義和特殊運用;3.在對藝術學話語的本質層闡述的基礎上剝掉範疇的外在形態(普遍形式)和特殊運動(特殊內涵),提煉出它所包含的作為人類審美意識發展的必然環節的內在本質;4.在對藝術學話語系統建構層闡述的基礎上,對範疇系統和結構進行了解構和再造,把古代的美學思想投射到現在和未來的層面,使之具有現在性和未來性。
《現代藝術學引論》的內容,大都是在現代東西方美學發展中起過重大影響,具有普遍而深刻的藝術美學範疇。它包括“藝術本體論範疇”、“藝術發生論範疇”、“藝術生產論範疇”、“藝術體驗論範疇”、“藝術接受論範疇”、“藝術價值論範疇”、“藝術作品論範疇”、“藝術形態論範疇”、“藝術發展論範疇”、“藝術家論範疇”。在“藝術本體論範疇”中,從東亞藝術的意境與善、南亞藝術的韻味與知、西亞藝術的迷狂與愛,這種注重審美體驗、蔑視對藝術本質追問,與西方古典主義從藝術本質人手界定、追問藝術的本質進行了比較研究,並在後現代的文化語境中提出藝術是開放的概念和流動的範疇。在“藝術發生論”中,認為藝術起源從客觀上來講是“藝術符號”的確立過程,即“原始符號”向“現實符號”再向“藝術符號”的轉換過程。藝術起源從主觀上來講是藝術精神的確立過程:人類從自我意識、補償意識、人類永恆的返鄉活動到審美意識的誕生、藝術精神的確立。“藝術生產論”中,提出了藝術生產是一種觀念的生產、情感的生產,從藝術簡化、藝術變形到藝術意象的生成過程。“藝術體驗論”中,提出了“生產體驗”和“接受體驗”兩個概念。藝術家的體驗即生產體驗,主要體驗意象、體驗創作過程;接受體驗即讀者體驗,主要體驗藝術意境的多層次結構,體驗藝術活動。在“藝術價值論”中,具體闡述了藝術價值的多層次結構:中心價值與邊緣價值、穩定價值與浮動價值。“藝術作品論”中,重點論述了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即作品與文本、文本與演湊、藝術作品與人工製品。提出了藝術作品是承載藝術精神的對象,並以此對後現代藝術作品進行了嘗試性解讀。“藝術形態論”中,提出了原始藝術、古典藝術、現代藝術及後現代藝術四大形態。原始藝術:形式與內容無法契合;古典藝術:內容與形式契合無間,達到高度和諧統一;現代藝術:打破了藝術真善美的三維結構,以反藝術來苟延藝術的生命;後現代藝術:藝術形象的回歸。
《現代藝術學引論》緊密地聯繫當下的哲學發展和藝術實踐,較為準確、全面地把握了東西方哲學、藝術美學的發展,把其中所包含的標誌著人類審美把握各個階段的那些美學範疇揭示了出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美學範疇被大量引進、介紹到中國,這對擴大我們的視野,在方法上補充、豐富自己,突破舊的思維定式和理論模式是很有意義:的。但由於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隔閡以及研究者的某些局限,在一些論著中普遍存在生吞活剝、晦澀難懂的毛病,尤其對一些基本範疇的闡釋較混亂,從而給我們藝術批評帶來了消極影響。本研究成果就是透過這種朦朧迷離的外在形態而把握其游移不定的內在本質,儘可能地澄清了對一些基本範疇理解和使用上的混亂。一方面幫助讀者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借鑑和吸收現當代美學的精華;另一方面對藝術美學話語系統加以詮釋、轉移和重建,在東西方美學相互詮釋的過程中,趨向一個相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使東西方美學互融並納,從根本上解決東西方藝術學對話機制,並探索出一種新的語言媒體來表述21世紀的藝術現象。

目錄

緒論藝術觀念的轉換與美學話語的重構
第一節 藝術觀念當代轉換的邏輯描述
第二節 藝術創作觀念的當代轉換
第三節 藝術作品觀念的當代轉換
第四節 藝術欣賞觀念的當代轉換
第五節 藝術與生活同一趨向的本質分析
第一章 藝術本體論
第一節 藝術第一問題:什麼是藝術?
第二節 藝術界定的嘗試
第三節 藝術無定義
第二章 藝術發生論
第一節 有關藝術起源
第二節 藝術符號的確立
第三節 藝術精神的產生
第三章 藝術生產論
第一節 藝術生產的含義
第二節 藝術生產的前提
第三節 藝術生產的過程
第四節 藝術生產的準則
第四章 藝術再生產論
第一節 藝術體驗
第二節 藝術欣賞
第三節 藝術批評
第五章 藝術接受論
第一節 藝術接受的內涵
第二節 藝術接受的過程
第三節 藝術人生
第六章 藝術價值論
第一節 藝術價值的概述
第二節 審美價值
第三節 人文價值
第四節 經濟價值
第七章 藝術作品論
第一節 “藝術作品論”的現代困惑
第二節 藝術作品中人的印證:技巧與意向
第三節 藝術作品的同一性:變異與永恆
第四節 文化視閾中的藝術作品:雅俗紛爭與融合
第五節 藝術作品的一般構成:藝術語言和精神意蘊
第八章 藝術發展論
第一節 藝術發展方法論回顧
第二節 社會、經濟、文化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藝術自律及其發展規律
第九章 藝術家論
第一節 藝術家的身份確認
第二節 藝術家的素質與修養
第三節 藝術家的生命體驗
第四節 藝術家的使命承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