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編輯
《
現代臨床流行病學》實為臨床科研設計和評價的方法學。《現代臨床流行病學》共分十六章,具體章節名包括:臨床流行病學的性質和任務、臨床科研設計的思路和方法、普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診斷試驗的評價、臨床療效和預後的評定、病因和危險因素的調查方法、臨床科研中的偏倚識別和控制方法、統計方法的選擇和解釋、臨床經濟學、生命質量評估及臨床決策分析等。書後附有實例討論,供初學者理論聯繫實際用。
《現代臨床流行病學》內容豐富,資料新穎,科學性及實用性較強,有大量的實際例子,便於理解和套用。可供長年制本科生、研究生作為教材,亦可供臨床醫師、進修醫師、醫學雜誌編審人員作為繼續教育的參考書。
現代臨床流行病學作者簡介
編輯
林果為,1936年出生。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1959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本科。1982~1983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普內科進修臨床流行病學,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晉升為血液科教授,1993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歷任華山醫院內科教研室副主任、診斷學教研室主任、臨床流行病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第二屆全國臨床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首屆臨床流行病學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第六屆血液學分會常委,上海市第四、五屆血液學專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華山醫院終身教授,《實用內科學》主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血液學雜誌》、《英國醫學雜誌》、《中國循證醫學雜誌》、《上海醫學》及《內科理論與實踐》雜誌編委。長期從事臨床血液學和血液病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共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項及市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項,並獲得寶鋼及普康優秀教師獎。培養博士生16名,碩士生9名,博士後1名。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近200篇,主編專著6本,參編16本。1991年分別被英國和美國傳記中心錄入世界名人錄。
沈福民,1931年出生。復旦大學流行病學教授。1955年畢業於瀋陽中國醫科大學,1956~1980年執教於啥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系流行病學教研室,1980~1998年執教於上海醫科大學流行病學教研室,1986年晉升為教授。1982~1983年赴美國作博士後研究,期間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惠敏頓醫學中心細胞遺傳室進修遺傳流行病學及細胞遺傳學。自1990年始長期同美國福克斯·蔡司癌症中心、華盛頓大學醫學遺傳室協作肝癌、乳癌、系統性紅斑狼瘡、耳聾等遺傳流行病學的研究。同錢宇平教授一起建立了遺傳流行病學,並舉辦了三屆學習班。較早地套用群體遺傳學同分子遺傳學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了各種慢性病、腫瘤的病因研究;發表了相應的論文、綜述或譯著共140餘篇。培養碩士生14名、博士生9名、博士後1名。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八六三計畫”課題,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及國家教委二等獎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