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種族

現代種族

《現代種族》是中國社會學家吳澤霖編著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32年。

《現代種族》是中國第一部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人類種族及種族問題的論著,全書分為五章,作者在書中論述了種族的產生和意義,批判了種族不平等的謬論,而且還以超前的眼光察覺中國人口必然過剩,預先提出節制生育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現代種族
  • 作者:吳澤霖
  • 類別:社會學
  • 首版時間:1932年
  • 字數:3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現代種族》共五章,作者在書中主要回答了他在“序言”中所提出的五個問題:一、什麼是種族?二、現代種族是怎么來的?三、種族分類套用什麼標準?四、現代種族可以分成幾種?五、種族是否平等?而這五個問題,全都是為了說明和論證“種族平等”這樣一個總的問題。作者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閱讀和參考了當時國際上人類學家的最新著述,利用了中國國內外考古發掘的最新成果。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種族?
第二章 現代種族怎樣來的?
第三章 種族分類套用什麼標準?
第四章 現代種族可以分成幾種?
第五章 種族是否平等?

創作背景

19世紀以前人類的種族觀念比較淡薄,戰爭主要是由於貨物、土地、宗教等因素引起的。但進入19世紀,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上的種種糾紛和爭執,主要原因為種族的差別,即當時流行的民族主義思潮的崛起。不僅弱小民族為反抗強大民族的外來統治而要求民族獨立,強大民族也自以為自己優越,並將這種優越感套上科學的外衣。為了澄清這一問題,吳澤霖在書中探討了種族的概念,種族的分類及其標準,最後對種族是否平等,種族優劣有無科學根據等重大現實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
作者編寫《現代種族》的目的在於系統地普及關於人類種族的科學知識,使中華民族的兒女在目空一切的白人種族主義者面前都能掌握起銳利的科學武器,用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識破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御用學者關於種族有優劣之分和種族天生不平等的謬論,從科學基礎上給種族主義來一個釜底抽薪,徹底戮穿白種人優秀偉大的虛假神話,堅決抵制某些“洋大人”蔑視中國人的蠻橫態度,奮起反抗一切帝國主義者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

作品思想

作者認為,種族就是指具有相同特殊遺傳體質的群體,但種族間的區分並非絕對,由於個性差異的存在和種族血統的混雜,純粹的種族是一種理想,事實上並不存在。進而,又從人類演進的漫長歷史進程闡明了現代種族的起源。這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種族純粹論和種族起源的創世說。關於種族的分類及其標準問題,吳澤霖認為,任何分類方法都是主觀的,而且種族之間的特徵區別並沒有什麼絕對嚴格的界限。但是只要遵循人種分類的普遍性與遺傳性原則,就可以對人種進行大致的劃分。他總結了當時流行的而且比較科學的分類標準為毛髮的形式結構和顏色、顎部突度、頭形指數,鼻形指數、皮膚顏色、血液、唇色、身軀高度、眼的形色、面形指數、腦量等十一種,在實際分類時這些標準必須結合起來使用、而不應只根據其一而劃分。進而他從中抽取出毛髮、皮色、體軀、頭部等主要標準,將世界的人種分為捲髮人種、波發人種和直發人種三大類、各大類之中又有分類。這樣,就將關於種族的分類及其標準的問題建立在科學考察的基礎之上來予以解答。
關於種族之間是否平等的問題,吳澤霖認為,只是由於無知、迷信、傳統思想、對科學結論的誤解等原因才造成了種族自大的心理是普遍的、自然的現象,但如果從體質、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的科學比較來看,這種種族自大的心理卻是沒有根據的。
在體質特徵方面,種族主義者認為白種人是上帝創造出來專門統治有色人種的,可是,後來受到進化論學說的衝擊,便感到難以立足,於是反過來又歪曲利用進化學說,而企圖證明白種人在進化過程中是進化程度最高的,而黑種人是進化程度最低的,最接近於猿猴。他們的根據就是說黑種人頜部突度最大、前額低平,鼻子扁而寬。吳澤霖指出:根據這幾點來看,白種人進化程度最高,似乎是無可諱言的事實。但是,種族分類的標準不止上述幾種,如以毛髮來做標準,白種人身上面的鬚毛最豐滿,那應是白種人與類人猿最相近,若從體毛的稀少或頭髮的長度來看,應以黃種人的進化程度最高;若以嘴唇厚度或頭形指數來看,則應以黑種人的進化程度最高。由此可見,體質的比較不足以證明種族進化程度的高下,更不足決定種族品質的優劣。吳澤霖認為,原人自與猿類分家以後,散布於全球,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食物,使他們的某種器官特別專化,遂使各個種族之間呈現出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都是適應特種環境的結果,決不可以拿了主觀的價值來規定它們的優劣地位。
其次,戈比諾以及其他種族主義者還經常在種族的“純潔性”上做文章,標榜自己是”純粹的諾迪克種”“純雅利安種”“純盎格魯撒克遜種”等,鼓吹這些“純種”最優秀最寶貴,反對白種人與有色人種通婚混血,以維護白種人的種族“純潔性”等。針對這些謬論,吳澤霖在書中第一章專門寫了一節“種族純潔問題”,用大量歷史事實完全否定了“種族純潔性”的存在。吳澤霖指出,自人類發軔以後,他們在各處受了不同氣候、地勢、食物的影響,體質上形成了許多專化的特徵,經過了長時間以後,這許多專化特徵逐漸固定,就變成了種族上的遺傳特質。在他們形成遺傳特質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盤據在一個地方與外界不相來往地去過他們的生活。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些初民的生活不是固定的,他們流動移殖得厲害。在他們流動的過程中,時常與其他種族或同種內的其他支派接觸往來。接觸的形式,或許是鬥爭屠殺,或許是和平交往。鬥爭的結果,得勝者常把失敗者的女子俘虜過來做他們的妻奴。和平的交往,一方面吸收彼此的文化,一方面互相通婚姻。所以,初民中無論何種接觸,都能形成血統上的混雜,從很早民族的化石軀體上已可以看出這樣的痕跡。除了最偏僻的地方如安達曼土人,已滅種的塔斯馬尼亞人,以及有幾族愛斯基摩人等外,無論何種民族在血統上都已是很混雜的了。所以,可以很大膽地說,純粹的種族是一種理想,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吳澤霖還具體分析了英國民族的形成過程,證明盎格魯撤克遜人實際上是一個混雜的民族,而絕非種族主義者所宣揚和標榜的那樣是什麼“純粹的雅利安人種”。
吳澤霖指出殖民主義侵略給被壓迫民族帶來的災難,他認為近世紀來白種人的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他們為了要土地,為了要自然產物,許多的民族已被他們所征服、驅散、消滅,他們最厲害的武器是槍炮,但是疾病的傳染也使千萬的初民毫無抵抗地埋在他們的鐵蹄之下。例如痧子、天花、肺癆等症,在大多數的初民中從來沒有見過,與白種人接觸後,因為這種疾病,滅種的也有,人口減少至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到處都是。之後,吳澤霖批駁了對某些疾病抵抗力差是由於被壓迫民族體質低劣的謬論,他指出: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是由經驗而增加的,凡一種民族從未與某種疾病接觸過,一經傳染,凡沒有抵抗力的,自然很快地受他們的淘汰,但是留下抵抗力較強的子孫,就不會再像他們的祖宗那樣束手待斃,不久以後,全族的抵抗力就會增強起來。在玻里尼西亞人及印第安人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證實。他們與白人往來以後,到了第二第三代時,各種疾病的死亡率與白種人幾乎就沒有多大區別。可知疾病的抵抗力也是隨種族經驗而轉移的,並非是遺傳的特性,不足以拿來作為判定體質優劣的標準。
在心理比較方面,吳澤霖為了批判種族主義者關於白種人智商高、有色人智商低的觀點,在書中大量引用並分析了中外心理學家對不同種族所作的智商測驗結果。而且,即使是美國官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對應徵入伍的黑白士兵所作的心理測驗,經過吳澤霖的分析研究,也能從中找到批駁的根據。他在引用了測驗的結果後指出:黑人在標準的智力測驗之下成績比白人為劣。同時,也應注意,至少有20%—25%的黑人,成績超過白人,所以這二種民族間的相掩量並不為小。甲種測驗中的紐約黑人與南部白人相差極屬微幾,乙種測驗中的紐約黑人比了波蘭白人反為高越,可知智力的差異只可以說是數量上分配的差異,決不是質的不同。就是這種數量上的差異,也還不敢說完全是種族的遺傳,環境的勢力至少要負一部分責任。同時,吳澤霖還引用了華爾特在清華學校任教時對該校四年級學生所作的智力測驗,學生的智商一般在81—120之間,而且,在64人當中就有44人的智商超過100。可是,當他用團體的智力測驗來考驗這班學生時,所得的成績卻比美國學生為低。所以,華爾科特也承認說:“由這種研究中不能得到種族差別的特徵。”
吳澤霖經過大量的引證和分析,最後得出了三條重要的結論:(1)一個種族的人決不能比其他種族內所有的人的智力為高。就是在黑種中也有一部分人的智力比普通的白人為高。可知各種族間智力的程度,決沒有鴻溝似的界限,可以截然分段的;(2)智力是複雜的叢體,可以分析為若干單位,每一種族總有他們的特長,決沒有哪一個種族能夠包攬所有的優點;(3)智力測驗雖然已有一定成績,但是,測驗的結果仍不能說完全可靠。尤其是在比較兩種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的種族中,要得到一種公正的、不受文化影響的測驗,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作者指出,從心理方面,人們無從證明某種某族的優秀或低下,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種族在心理上是毫無區別的。從心理方面看起來,他們是有區別的,不過,這種區別不能作為優劣的標準。
在文化比較方面,吳澤霖認為:用文化的歷史來證明種族的優劣,須有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因為一個民族創造一種文明,絕對不是幾十年幾百年所能做到的。白人的文明比他種文明,似乎較為優越,但是文明的進退,從歷史的眼光看起來即是普遍的。東方的文明經歷了幾千年,才西遷至歐洲南部,在該處又經歷了數千年西歐文化才脫蛻出來。希臘、羅馬的文明到了很高的時候,歐洲西北部的文化尚極幼稚。那時候的諾迪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希臘羅馬的眼中還是一種不景氣、沒有出息的低下民族。哪知道幾百年以後,這些民族卻產生了一種比他們還要高的文明。歐西文明尚在年幼時期,將來當然還會繼續發展,即使到了成熟的時候,也決沒有人敢說這種文明已是竭盡人類的能力,登峰造極,沒有人可以比擬的了。根據以往的事實,在不遠的將來,在其他民族中,產生一種更高的文明是可能的。所以,人們決不能在某一民族文化超過其他民族的時期中,武斷地主張該民族為最優秀最高等。從邏輯上、從歷史事實上看起來,這種主張都是不能成立的。
吳澤霖還對種族主義學者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混亂作了進一步的揭露和批判。他指出,戈比諾這般人的結論,都是拿各民族的文化成績去推測他們的能力。這又是邏輯上的錯誤。一個人有做國民政府主席的能力,但是他的環境如不允許他做到這個成績,他的一生也許埋沒在國小教員生活中,同樣,一個文化的發展也有種種的限制,自然環境、文化接觸、文化背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子。如果二個能力相等的種族,一個生長在撒哈拉沙漠中或格陵蘭冰島上,一個生長在交通方便的溫帶區域內,與別族接觸的機會既多,天然產物又極豐富,這二種人文化的成績自然有天壤之別。所以,只拿文化的成績,不能窺測各種族的能力。並且,無論何種偉大的文明,都只能有一二方面特別發展。如以希臘文明為例,美術、文學、哲學等可算是優異,但是政治的組織、科學的深造都遠落人後。即以盎格魯撒克遜的文明來看,他們的軍備、他們的商業組織固然超一等,但在美術方面,尤其是雕刻和音樂,則毫無出人頭地的地方,從雕刻家、音樂家的目光中,英國就不是文明最高的國家。可見,文化的判斷太主觀,拿來決定種族的優劣,自屬欠妥。
吳澤霖在該書的結尾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作者指出:他已經把種族不平等的各種根據加以簡單地申述,最後的結論以為從這些根據上不能證明種族的不平等,不能證明某種人為天賦的優種,某種人為天賦的劣種。同時,作者並不主張所有的種族在體質上、心理上、文化上是完全相同的。事實證明,各種族間有很大的差異,很明顯的區別,這些區別差異都是適應環境的結果,與種族的品質沒有多大的關係。種族間本來無所謂優劣,一般以種族自豪的人,為了要維護他們主觀的情感,或圖饜足他個已偏見,才去掛了科學的招牌,武斷地倡立了種族階級說。但是,一經真正科學的分析,這種學說便毫無立足的餘地。

作品影響

吳澤霖在《現代種族》中的科學方法從人類學角度回答了當時世界所面臨的種族問題,從而為當時的人們廓清了認識視野,並深遠地影響著以後對種族問題的研究。

作品評價

中國近代史學家汪楊時:綜觀全書,作者完全以學者的態度立場,方法謹慎而縝密,雖是三四萬字的小冊子,但敘述簡明而扼要,毫無遺漏,特別見解之處頗多,確可當做一般的讀物和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吳澤霖(1898—1990),江蘇常熟人,中國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和教育家,曾被選為中國人類學會、中國民族學會、中國社會學會、中國民俗學會、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北京市社會學會等學術團體的顧問和湖北省社會學會名譽會長。吳澤霖對中國人類學、社會學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其代表作品有《人類學辭典》《美國人對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的態度》《貴州苗夷社會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