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於介紹“現代瘢痕學”的教學用書,書中具體包括了:燒傷及其創面修復、表皮培養及其臨床套用研究、瘢痕模型及其實驗研究、真皮替代物的研製及其複合移植套用、瘢痕的國際化認識和防治動態療法、喉氣管食管瘢痕性狹窄、醫用黏合劑的套用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瘢痕學
- 作者:蔡景龍 編
- ISBN:9787117103329
- 頁數:878
- 定價:299.00元
- 出版時間:2008-10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目錄,
內容介紹
《現代癜痕學(第2版)》包括第1~20章,重點介紹了皮膚的胚胎髮生、基本結構和功能,皮膚創傷修復概論,胎兒皮膚創傷無瘢痕修復,表皮(乾)細胞、皮膚附屬檔案、細胞凋亡及TGF—p信號轉導與創傷修復,燒傷及其創面修復,瘢痕病理學、組織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細胞因子及遺傳學研究,生命元素、自由基、NO、P物質和性激素與瘢痕形成,表皮培養、複合培養皮膚研製及其臨床套用,皮膚組織工程,瘢痕分子治療實驗研究,瘢痕模型及其實驗研究等內容,有插圖140餘張,較全面地反映了瘢痕的基礎研究現狀和國內外新進展,較深入地探討了瘢痕的發病機制及新的治療方法,為瘢痕這個一直困擾著所有外科醫生,特別是整形外科醫生的臨床難題,揭示了許多息息相關的科學研究新進展,為開展瘢痕的基礎研究拓寬思路和奠定基礎。
作者介紹
蔡景龍,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1965年9月生於山東省蒼山縣。
1986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留校分配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工作。1994年創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燒傷整形科,1997年(32歲)破格晉升副教授,1999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36歲)破格晉升教授,2002年(37歲)任整形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獲評山東省醫藥衛生系統首批中青年重點科技人才,並被引進到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創建山東省最大的美容整形燒傷中心。2005年獲中國美容整形醫師獎,2006年獲中國美容整形醫師提名獎。其帶領的學科2005年被評為中國最受消費者信賴的百家美容整形機構,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獲2007十省市百家傳媒整形大獎:中國十大整形品牌。蔡景龍現任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美容整形燒傷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會青年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專業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燒傷整形學會及醫學美學與美容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學會外科醫師分會和山東省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資金及863計畫評審專家,教育部、衛生部及山東省課題及成果評審專家,《中華整形外科雜誌》、《中華創傷雜誌》、《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電子版)》、《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中國美容醫學》、《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誌、《解剖與臨床》和《疑難病雜誌》等雜誌編委、常務編委或執行編委。蔡景龍擅長於美容、整形和燒傷救治工作,研究方向為創面癒合與瘢痕防治、美容整形新材料與新技術.重點從事瘢痕、唇裂繼發畸形及男性乳房發育症的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主編出版了專著《現代瘢痕治療學》和《燒傷創傷微量元素學》,填補了國內空白,發表了學術論文近百篇。目前主持完成科研課題8項,獲教育部、中華醫學會、山東省科委等成果獎勵十餘次。
目錄
上篇 基礎研究
第一章 皮膚基本結構與功能
第二章 皮膚創傷修復概論
第三章 胎兒皮膚創傷無瘢痕修復
第四章 表皮(乾)細胞、皮膚附屬檔案與創傷修復
第五章 細胞凋亡與創傷修復
第六章 TGF信號轉導與創傷修復
第七章 燒傷及其創面修復
第八章 瘢痕病理學研究
第九章 瘢痕組織學研究
第十章 瘢痕生物化學研究
第十一章 瘢痕免疫學研究
第十二章 瘢痕細胞因子研究
第十三章 瘢痕遺傳學研究
第十四章 生命元素、自由基與瘢痕
第十五章 NO、P物質和性激素與瘢痕
第十六章 表皮培養及其臨床套用研究
第十七章 複合培養皮膚研製及其臨床套用
第十八章 皮膚組織工程
第十九章 瘢痕分子治療實驗研究
第二十章 瘢痕模型及其實驗研究
中篇 臨床總論
第二十一章 臨床特點與病因學研究
第二十二章 瘢痕臨床分類與診斷
第二十三章 手術治療和抗生素套用
第二十四章 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套用
第二十五章 顯微外科技術套用
第二十六章 真皮替代物的研製及其複合移植套用
第二十七章 加壓治療
第二十八章 藥物治療
第二十九章 放射治療
第三十章 矽凝膠套用
第三十一章 雷射治療
第三十二章 冷凍治療
第三十三章 物理康復治療
第三十四章 中醫藥治療
第三十五章 心理治療
第三十六章 醫用黏合劑的套用
第三十七章 瘢痕手術的麻醉選擇
第三十八章 瘢痕護理
第三十九章 瘢痕預防
第四十章 瘢痕的國際化認識和防治動態療法
下篇
第四十一章 頭皮瘢痕
第四十二章 眉部瘢痕
第四十三章 眼部瘢痕
第四十四章 耳部瘢痕
第四十五章 鼻部瘢痕
第四十六章 唇周瘢痕
第四十七章 頰部瘢痕
第四十八章 頜頸胸部瘢痕
第四十九章 軀幹瘢痕
第五十章 上肢瘢痕
第五十一章 下肢瘢痕
第五十二章 會陰部瘢痕
第五十三章 喉氣管食管瘢痕性狹窄
第五十四章 剖宮產術後子宮瘢痕
第五十五章 泌尿道瘢痕性狹窄
第五十六章 硬脊膜外瘢痕粘連與肌腱粘連
第五十七章 腹腔及其臟器間的瘢痕粘連
第五十八章 瘢痕疙瘩
第六十章 痤瘡瘢痕
第六十一章 常用瘢痕整形材料、藥物及器械
第五十九章 瘢痕惡變
第六十二章 臨床病例照片選登
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匯總
索引
編後語
第一章 皮膚基本結構與功能
第二章 皮膚創傷修復概論
第三章 胎兒皮膚創傷無瘢痕修復
第四章 表皮(乾)細胞、皮膚附屬檔案與創傷修復
第五章 細胞凋亡與創傷修復
第六章 TGF信號轉導與創傷修復
第七章 燒傷及其創面修復
第八章 瘢痕病理學研究
第九章 瘢痕組織學研究
第十章 瘢痕生物化學研究
第十一章 瘢痕免疫學研究
第十二章 瘢痕細胞因子研究
第十三章 瘢痕遺傳學研究
第十四章 生命元素、自由基與瘢痕
第十五章 NO、P物質和性激素與瘢痕
第十六章 表皮培養及其臨床套用研究
第十七章 複合培養皮膚研製及其臨床套用
第十八章 皮膚組織工程
第十九章 瘢痕分子治療實驗研究
第二十章 瘢痕模型及其實驗研究
中篇 臨床總論
第二十一章 臨床特點與病因學研究
第二十二章 瘢痕臨床分類與診斷
第二十三章 手術治療和抗生素套用
第二十四章 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套用
第二十五章 顯微外科技術套用
第二十六章 真皮替代物的研製及其複合移植套用
第二十七章 加壓治療
第二十八章 藥物治療
第二十九章 放射治療
第三十章 矽凝膠套用
第三十一章 雷射治療
第三十二章 冷凍治療
第三十三章 物理康復治療
第三十四章 中醫藥治療
第三十五章 心理治療
第三十六章 醫用黏合劑的套用
第三十七章 瘢痕手術的麻醉選擇
第三十八章 瘢痕護理
第三十九章 瘢痕預防
第四十章 瘢痕的國際化認識和防治動態療法
下篇
第四十一章 頭皮瘢痕
第四十二章 眉部瘢痕
第四十三章 眼部瘢痕
第四十四章 耳部瘢痕
第四十五章 鼻部瘢痕
第四十六章 唇周瘢痕
第四十七章 頰部瘢痕
第四十八章 頜頸胸部瘢痕
第四十九章 軀幹瘢痕
第五十章 上肢瘢痕
第五十一章 下肢瘢痕
第五十二章 會陰部瘢痕
第五十三章 喉氣管食管瘢痕性狹窄
第五十四章 剖宮產術後子宮瘢痕
第五十五章 泌尿道瘢痕性狹窄
第五十六章 硬脊膜外瘢痕粘連與肌腱粘連
第五十七章 腹腔及其臟器間的瘢痕粘連
第五十八章 瘢痕疙瘩
第六十章 痤瘡瘢痕
第六十一章 常用瘢痕整形材料、藥物及器械
第五十九章 瘢痕惡變
第六十二章 臨床病例照片選登
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匯總
索引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