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有/沒(有)”組構的不對稱及共現研究》是陳偉創作語言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8月。
該書以現代漢語“有/沒(有)”組構的不對稱及共現現象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作為動詞用法的“有”及其否定形式“沒”與其它成分進行組構的不對稱;二是“有”與“沒(有)”共現時的功能及其間蘊含的不對稱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現代漢語“有/沒(有)”組構的不對稱及共現研究
- 作者:陳偉
- 類別:語言學著作
- 首版時間:2021年8月
- 字數:296000
- ISBN:9787520387903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旨在研究現代漢語句法一語義的不對稱現象,其主要內容可分為形式組構的不對稱和內部語義的不對稱兩類。兩類不對稱現象處於短語層面、句子層面及語篇層面。處於三個層面的兩類不對稱現象,根據其句法語義功能分為以下六個研究視角:1.位於短語層面形式組構的不對稱;2.位於句子層面形式組構的不對稱;3.位於語篇層面形式組構的不對稱;4.位於短語層面內部語義的不對稱;5.位於句子層面內部語義的不對稱;6.位於語篇層面內部語義的不對稱。將上述不對稱現象放入句法一語義相結合的研究中,探索了其總體規律特徵,為漢語語言學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有/沒”組構的不對稱及共現現象概述 第三章 “有/沒”與名詞性成分組構的不對 第四章 “有/沒”與抽象名詞組構的不對稱 第五章 “有/沒”與抽象名詞組構的語義偏移 第六章 “有”與抽象名詞組構的語義負向偏移 | 第七章 “沒”與抽象名詞組構的語用功能 第八章 表比較的“有/沒”與名詞性成分組構的不對稱 第九章 共現形式“有沒有”的界定與功能特徵分析 第十章 共現形式“有X沒X”的結構類型探析 第十一章 共現形式“有X沒X”的形式與功能及其辭彙化 第十二章 構式視角下“有X沒X”的特徵及演變 第十三章 總論 |
創作背景
“有”和“沒”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對非常重要的肯定與否定動詞,肯定形式“有”的用法較為豐富,也是本課題的重點所在,而否定形式“沒”既與“有”相對,也有其專職的否定功能。“有/沒”與其他成分搭配時,在許多情況下肯定與否定並不對稱。不難發現“沒轍”可以說,“*有轍”不可以說;與之相應的“有會子”可以說,“*沒會子”就不可以。另外一種情況是,外在形式對稱但表義功能卻不對稱,如“有問題”和“沒問題”,當“問題”為本義時,二者表義為肯定與否定的對稱,當“問題”所指為“矛盾、疑難、麻煩”時,二者表義傾向發生偏移,肯定與否定就呈現了不對稱性。具有比較功能“有/沒”比較句也存在不對稱性,如“A有B那么高”“A沒B那么高”“A沒B那么矮”可以說,而“*A有B那么矮”一般不可以說。除上述“有/沒”各自組配的情形外,還有一些“有”與“沒”共現的現象,如“有沒有”“有X沒X”(有影沒影、有完沒完等),當“有”與“沒”在相應句式中共現時,“有/沒”的對稱性依具體語境而定,既有並置對稱的情況,也有語義偏向於其中一方的情況。基於以上不對稱的語法現象,《現代漢語“有/沒(有)”組構的不對稱及共現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以現代漢語“有/沒”組構的不對稱與共現現象為研究對象,運用語料分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總體闡釋與個案分析相結合、形式分析與功能解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地探討了動詞“有”及其否定形式“沒”在相關用法中的不對稱表現,並就不對稱現象的個案做了深入細緻地分析,探求形式上不對稱的內因、語義偏移的動因、會話互動的機制、共現的功能特徵、整合過程及演變規律等。
書中所謂的不對稱現象是指形式上的不對稱和表義功能上的不對稱兩個方面:一、形式上的不對稱,是指“有/沒”組構的不對稱,即有些成分只能與“有”或“沒”其中之一組構。二、功能上的不對稱包括“有/沒”與名詞性成分組構同形多義時,有的義項存在肯否不對稱的情況;“有”與“沒”共現時的不對稱,表現為不同情況下同一形式在語義或語用功能上的不對稱。
該書從形式匹配上的不對稱現象出發,首先通過闡釋“有/沒”與名詞性成分組構的不對稱現象,找到了導致此現象發生的類別範圍和觸發原因,即必須是抽象名詞且是寄生抽象名詞,不對稱現象發生的原因與肯定與否定的功能扭曲有關。簡單地說,即“有”的肯定功能包括領屬和存現,而“沒”的否定功能僅表存現,語義及語用表現也有所不同,肯定形式表主觀和客觀肯定兩個方面,而否定形式僅表客觀否定;肯定形式能夠產生語義增值並可表程度深或大量,而否定形式語義虛無沒有具體的內涵;肯定形式能夠肯定評價和敘述,而否定形式僅能表否定敘述。
關於“有/沒”與名詞性成分組構的語義偏移的研究涉及“有”與名詞性成分組構的正向偏移與負向偏移,“沒”與名詞性成分組構的語義及語用傾向的研究。由於“有+NP”正向偏移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已有較為明確的見地,因此選用“有+NP”的負向偏移作為研究對象,以求證實發生語義負向偏移的原因。與“有+NP”語義發生負向偏移現象不同的是,“沒”與一些抽象名詞性成分搭配能夠自然地形成否定性的應答標記,經語料庫的統計確定其應答功能及其引發語的關係類別,以形成互動機制和話輪功能的關係圖,這也是否定形式“沒”區別於肯定形式“沒”在話語功能上不對稱的關鍵所在。
在“有/沒”比較句中也存在著不對稱現象,其中“有”字比較句不能與負向形容詞進行搭配,“沒”字比較句可以同正向、中性、負向形容詞搭配。主要表現為“有”、“沒”兩種比較句式的語法意義各自不同,對應平比和差比的邏輯語義邏輯語義結構同樣有明顯的區別。其不對稱的原因一是與“有/沒”比較句中“有”字功能特徵和“沒”字功能特徵有關,二是與量度形容詞和肯否比較句式的對應性有關。
關於功能上“有”與“沒(有)”共現的不對稱現象,以共現的基本形式“有沒有”著手。根據發話人已知信息的多少或疑惑程度的不同,將“有沒有”所在的疑問句分為三種句式,即詢問句、測度句、反詰句。通過分析發現,“有沒有”測度句既有詢問的功能,即發話人有疑惑需要聽話人給予解答,也有反詰的功能,即發話人實施請求或指令的祈使性行為。“有沒有”三類句式的語義傾向存在不對稱現象,該現象的產生與說話人的主觀性傾向性有關,不同的期待方向造就正向和負向兩種表達方式,因此就有了偏向於肯定形式“有”的測度句和偏向於否定形式“沒有”的反詰句。
加入同一個變數的“有”“沒”共現形式“有X沒X”結構是本文考察的落腳點。首先根據“有X沒X”結構中“有N沒N”所在的句法環境,得出該形式是一個形式固定但語義不自足,而且其韻律節奏隨言者主觀意圖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的結構,其次依據“有N沒N”在相關語境中的功能來判定“有N沒N”屬於隱性的從句組合結構,並用三個叢點的斜坡理論將該結構分為並列結構、主從結構和從屬結構三個類型,在此基礎上對比分析後得知該結構類型分別符合語法化過程中所對應的各階段。與之搭配的“N”在不同的結構類型中也呈現不同的特性,並且語用義也有所不同。通過對“有X沒X”大類的考察,發現該結構包括四類形式,而且各形式的功能有所不同,梳理各類別“有X沒X”句法、結構和語義功能,推斷出各類別的辭彙化判定條件,接著考察“有X沒X”的辭彙化過程,找到了“有X沒X”各類形式歷時層面不同句法表現的依據,並得出“有X沒X”中有些語例整合成為習語的機制。最後,將“有X沒X”放入構式框架中進行探討,發現該構式的語法化與修辭化是在互動中進行的,由最初的原構式發展至現構式經歷了螺旋式的前進過程,可以說語法化與修辭化是該構式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因,同時還受到構式內部和外部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如今具有習語特性的“有X沒X”結構是典型的修辭構式。通過探究該構式的修辭動因,發現“有X沒X”在共時平面的同構異義的現象,可以在歷時演變過程中找到線索。修辭構式“有X沒X”的發展始終貫穿著語法化和修辭化兩條路徑,修辭化的絕對促動性和語法化的相對穩固性,使二者在互動的過程中,形式及語義功能不斷發生變化,直至生成現有修辭構式“有X沒X”。可以說“有X沒X”結構經歷了由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循環變更並且不斷發展的過程。
作者簡介
陳偉,語言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現代漢語語法、認知語言學和語言哲學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外語研究》《對外漢語研究》《語言研究集刊》《勵耘語言學刊》《浙江社會科學》《新疆大學學報》《國際漢語學報》《海外華文教育》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