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武俠小說:關東》是一部網路武俠小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武俠小說:關東
- 類別:小說
- 來源:網路
- 類型:武俠
章節簡介,簡介,
章節簡介
第一章森林裡的十三頭狼 第二章伏擊
第三章中伏
第四章六道閃電
第五章四十九劍
亡命
第一章素女劍
第二章破店裡的醉貓
第三章雪山神鷹
第四章英雄年少
第五章赤焰掌
第六章黑夜刺客
第七章無謂先生
第八章巨鷹
第九章圍攻
第十章泥團之戰
第十一章公子無敵
妖紅
第一章抓不回來,就殺了他!
第二章顫紅
第三章無限風光在險峰
第四章夜斗一言堂
慘綠
第一章絕筆之風華
第二章多劫女子
第三章孤單二人(上)
第三章孤單二人(下)
第四章吃花的少女
第五章未完之結
簡介
秦、漢、三國時期的關東三國指虎牢關以東的。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
三國演義書第六回焚金闕董卓行兇匿玉璽孫堅背約
卓曰:“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余。
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秦、漢時期:函谷關以東。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多出將帥。典出.秦漢時普遍用地處崤山谷地的函谷關作為區分東、西兩大地域的界標,分別稱關東、關西。
以上等等表明秦漢關東由來
現在的
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蒙東源於東北)三省區,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歷代對東北行政區劃不一,名稱種種,而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海之變,最終躋身於中華民族文化之林,成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歷史上的關東
歷史是最可靠的見證。不妨從歷史的源頭說起。
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已載入典籍。最早把東北載入典籍,當推《尚書·禹貢》,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蓋今遼寧省西部地區;〃青州〃則把今遼寧南部主要是遼東半島置於州的轄境之內。相傳〃九州〃為禹治水後所設,而舜又析〃九州〃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東北〃為幽州,即遼寧北鎮以西地區簡稱遼西;分青州〃東北〃為營州,即今北鎮以東地區稱遼東。遼西東之分,大抵以今遼河為限隔。除,還有,及等書,都做了相類似的記載。其實,所謂〃九州〃、〃十二州〃之設,不過是春秋戰國之際或稍晚時文化人把遠古時代的理想化,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地理概念。因為堯舜禹三代還不具備形成國家的條件,自然也就不會有〃州〃的行政區劃與設定。儘管如此,至少在春秋戰國之際,在人們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遼寧省境分別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營州的轄境之內。此四州之設,並不包括今吉林與黑龍江兩省之地,僅以方位〃東北〃指稱今遼寧省地。
考之史,春秋以前,尚未在東北地區設制,僅以邊疆民族朝貢來確認其土地與居民同中原王朝的政治隸屬關係。據載:早在舜時,北方朝貢的民族有〃山戎、北發、息慎〃。息慎即肅慎,在堯舜時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所以,周繼承了堯舜時的遺產,稱:〃隸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時,肅慎繼續朝貢,孔子曾親眼見過其貢品――楛矢石砮,並為陳國惠公做了鑑定.也有關於肅慎的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不鹹即今長白山,肅慎族居於長白山地區又得到了確證。
以上所證,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擴展至白山黑水即相當今之吉林、黑龍江兩省之境。此時,因無明確的行政區劃,仍以方位〃東北〃代稱本地區,同時,又把民族作為地區的代名稱。
東北正式有了本區域名稱,是到了戰國時期,與燕國在此設郡聯繫在一起。燕國處北方,經常遭到強敵東胡的內侵。昭王時,始築長城,幾乎把現今遼寧省全境括在長城以內,設郡以轄其地。據載記甚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遼西與遼東兩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遼寧省境。襄平即今遼寧省遼陽市,就是當時遼東郡的首府。這是有史以來,首次在遼寧也是在東北地區建制設郡。自此,遼即成了今遼寧地區的代名稱,歷代相沿不變。有時也把遼泛指為東北地區,但它真正含義,還是限指遼寧地區。
秦結束了戰國長期紛爭的局面,第一次實現了大統一。為防禦匈奴,集燕、趙長城之大成,將各段長城連為一體,如說:〃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遼東段長城,基本沿襲燕長城的走向,仍把遼寧大部劃入長城的藩籬之內,所置遼東、遼西與右北平三郡,是對燕制的承襲和進一步完善。
兩漢時期,繼承燕、秦之制,除仍設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前漢時增設蒼海郡、玄菟郡、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這些郡都設於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其中,蒼海郡僅設2年即廢,至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將真番、臨屯兩郡分別歸併到玄菟郡、樂浪郡。這些郡已把今松花江流域、圖們江流域,相當於今吉林省及接近黑龍江省地區,置於轄境之內,特別是把今朝鮮也分其地為四郡,歸為漢的統一管轄之下。這表明,兩漢時對東北的行政管轄進一步擴大了。以後,歷朝不斷擴大管轄範圍,郡縣州道設定也越來越多。隨著郡縣制的鞏固和完善,自然也促進了東北區域的最後形成。
就地區名稱而言,自秦漢以來,直至明中葉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可以涵蓋今三省地區的總名稱,惟遼東、遼西兩郡之名沿用已久,以遼概指今遼寧而已。前述〃東北〃只具方位含義,而燕秦以後,逐步在今三省分設郡縣,但漢人與各少數民族不同處,行政區劃各異,就是說,尚未統一起來,也就難用一個名稱涵蓋全地區。作為一個地區,必然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習俗諸方面形成大致的同一性,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而名稱不過是對歷史發展的一個界定。我們看到,從遠古以〃東北〃方位泛指,再演變到具體的遼東、遼西,實際是一個地區的兩部分,故後人合遼東西統稱今遼寧省地為〃遼〃。這又與行政區劃建制不可分地聯繫在一起,就是說,沒有行政區劃就無法形成一個具有同一性的區域。
燕國在今遼寧設郡,對東北區域的形成來說,無疑具有開創意義。秦漢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東北的行政區劃,基本沿襲秦漢的設定,推行郡縣制。這些郡縣(州),都設定在今遼寧省境及朝鮮部分地區,而不及吉林和黑龍江省。對生活在現今吉黑兩省與今內蒙古東部的東夷各族、鮮卑、烏桓等民族,另設東夷校尉、護鮮卑校尉、護烏桓尉等管轄。這些民族同中原王朝保持著朝貢關係,維持著安定的局面。
從隋唐,中經遼金至元,約700多年,是東北區域形成與發展時期,突出表現,就是中原王朝對東北的行政區劃,從原有的南部向北部即吉黑兩省發展,並使全地區的行政區劃完善起來,從而建立了中原王朝對全地區的統治,特別是少數民族建立的遼金元三代王朝,對全地區的發展尤有特殊的意義。
隋存在時間不過30多年,對東北的建樹不明顯,僅設北平郡與遼西郡,其轄境從今河北省東北部至今遼寧西部地區。因為高句麗處於戰爭狀態,隋對東北的行政管轄有限,高句麗沒滅,而它自身卻短命身亡。唐繼其後,國力迅速強大,最終滅亡了高句麗,而且把行政建置推進至黑龍江流域,開創了區域發展的新時代。
高句麗是在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被滅掉的。當年十二月,唐即設安東都護府,恢復中央對遼東故地的行政管轄。不僅如此,而且將府治設在平壤,漢江以北、東達日本海的今朝鮮北部疆土歸入中國的版圖,置於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之下。但這種局面未能持續多久,隨著府治的不斷內遷,轄境也漸漸縮小。上元三年(676年),將府治自平壤遷至今遼陽市舊城,再遷至新城(今遼寧撫順高爾山山城),以後,又遷至幽州、平州、燕郡,直至遷到遼西故城,亦即隋朝的遼西郡,約當今遼寧義縣大凌河東王民屯附近。安東都護府治的屢次內遷,最重大的一個後果,就是放棄了中國應領有的今朝鮮北部的疆土,退回到漢魏時遼東郡的轄境,沿襲了唐以前歷代對這一地區的管轄權。
在今遼寧西部地區,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流域,是契丹人聚居之地。唐朝在這裡分設營州都督府與松漠都督府,其下各設所屬契丹州,共有17個。嚴格地說,在契丹聚居地設定行政管理機構,實始於唐,表明契丹族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已進入中華民族的行列,同時,也與東北區域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奚族居住的老哈河流域,設饒樂都督府;在霫族居住的今西拉木倫河以北,至大興安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分置真顏州、居延州,今屬內蒙烏珠穆沁旗一帶。而在室韋諸部落居住區所設行政機構已深入到今黑龍江省腹部。據考定,室韋部落的主要居住區是在嫩江流域。約至唐中後期,在這一地區設室韋都督。尤有重大意義的是,唐自建國初,至中期,先後在黑龍江流域靺鞨人的居住區設定管轄機構。舉其要者,如,著名的黑水都督府,即設在黑龍江下游黑水靺鞨所在地區;忽汗州都督府設在今俄國濱海地區東南的沿海一帶。當渤海國建立後,其國王受唐朝敕封為渤海郡王,成為唐管轄下的東北地方政權。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大,共建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原黑水都督府所轄之地,直至遼東地區都並歸為它的屬下。
唐統治時期,特別是滅亡高句麗以後,在已有的建制基礎上,對今東北三省包括吉黑兩省西部的內蒙部分地區,全面進行政治建制,系統而完備,遠遠超過了唐以前歷代建制規模和水平。後雖歸併於渤海國治下,卻仍然是唐代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代對今東北地區大規模的政治建制,有力地促進了本區域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共同發展。今明兩天此時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名稱,就是說,還沒有一個可以涵蓋今三省的區域名稱。
這種情況,到了遼統一北方的時期,人們的地理概念有了新的變化,就是將今三省看作是一個大區域。這從遼代的軍政建製得到了充分地反應。據載,分〃東北路招討司、東北路統軍司、東北路女直兵馬司〃,各統所轄諸民族軍政。其又有〃長春路諸司,控制東北諸國〃的說法。顯然,在遼代已把地理方位——東北,引用為建制名稱,並得到了廣泛地套用。金代繼承了遼代的習慣用法,仍以〃東北路〃設官職和機構。實際上,遼金兩代已把相當現今東北地區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故其軍政機構皆以〃東北〃名之。比起建制雖屬完備而名稱各異的唐代,的確是一個進步。這它表明,遼金人已把同處一個地理方位的今遼、吉、黑三省視為一個整體,第一次把表示地理方位〃東北〃引為機構建制名稱。這不僅僅是個名稱的變化,還反映了人們的地理觀念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