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第二版)》是2019年9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作者是劉建煒。
本書主要內容共分為九章,包括初識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準備、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製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教育技術(第二版)
- 作者:劉建煒
-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
- ISBN:9787568523233
內容簡介,教材目錄,
內容簡介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本教材依據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遵循國家標準、規劃、政策、準則編寫而成。本教材為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圍繞深化教學改革和“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發展需求,推進課程建設、教材編寫、配套資源開發、信息技術套用一體化而設計的新形態教材。在教材內容上精選教學內容,凸顯反思性實踐取向;重構教材知識體系,強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以此體現“學中做、做中學”的職業教育特點。
1.突出高職特色,做到實踐優先,知能並重
本教材的定位是使學生掌握信息化教與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具備在自身的學習、教育教學中運用教育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從而能夠運用教育技術最佳化教與學,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為了適應這種定位,我們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精益求精,在總結高職師範院校的課程建設經驗後,結合高職院校“培養套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制定出“實踐優先,知能並重,與地方需求和技術進步相適應”的教學內容選擇指導方針,並基於此指導方針選擇教材內容。本教材操作性和實用性較強,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訓練項目,通過介紹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案例,為師範生提供了模仿、創新的原型。
2.教材內容實用性強,滿足教師信息化套用能力水平的發展要求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標準(試行)》中指出,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本教材希望能夠幫助學習者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具備資訊時代所必備的素養,具備“開展國小、幼稚園信息化教育活動的能力”,具體包括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和社會性媒體在國小、幼稚園教育活動中的套用能力;國小、幼稚園信息化環境創設和使用能力;國小、幼稚園信息化教育活動中多媒體素材獲取、處理加工、套用的能力;國小、幼稚園信息化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能力;國小、幼稚園多媒體課件和微課製作能力等。通過結合當前師範專業認證標準,整合學科專業資源、突出專業功能,重點培養國小、幼稚園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構建、開發、套用、創新的實踐能力。
3.適應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滿足行動導向教學
本教材變學科體系為行動體系,便於教師的行動導向教學,確保學科體系知識的總量夠用、實用,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基礎模組部分,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講解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先有結論,後有行動,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材目錄
第一章 初識教育技術 / 1
第一節 教育技術的概念 / 1
一、教育技術的含義 / 1
二、教育技術的本質特徵 / 4
三、教育技術的功能和作用 / 5
四、教育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 6
第二節 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 / 9
一、學習理論 / 10
二、教學理論 / 12
三、教育傳播學理論 / 13
四、系統科學理論 / 14
第二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 16
第一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概述 / 16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 / 16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 17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 / 18
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 19
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 / 20
第二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主要教學模式 / 21
一、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模式 / 22
二、基於網路資源利用的研究性學習模式 / 22
三、基於專題網站的探究性學習模式 / 23
四、基於網路課程的個別化自主學習模式 / 24
第三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 25
一、教學系統設計的含義 / 25
二、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模式及要素分析 / 25
第四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評價 / 32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評價原則 / 32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評價類型 / 32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評價內容 / 34
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評價常用方法 / 36
第三章 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環境 / 40
第一節 教育傳播媒體 / 40
一、教育傳播媒體的基本概念 / 40
二、教育傳播媒體的功能與特性 / 41
第二節 視覺教育傳播媒體 / 42
一、光學投影儀 / 42
二、光學照相機 / 42
三、數位相機 / 43
第三節 聽覺教育傳播媒體 / 44
一、錄音機 / 44
二、雷射唱機與 CD 光碟 / 44
第四節 視聽教育傳播媒體 / 44
一、電視系統和電視機 / 44
二、錄像機 / 45
三、攝像機 / 46
四、VCD 與 DVD / 46
第五節 綜合教育媒體 / 47
一、多媒體教室 / 47
二、網路機房 / 52
三、微格教室 / 55
四、互動式電子白板 / 59
第四章 多媒體教學資源準備 / 62
第一節 多媒體教學素材選擇 / 62
一、多媒體教學素材的基本概念 / 62
二、多媒體教學素材資源的選擇 / 63
第二節 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獲取 / 64
一、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獲取 / 64
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常見格式 / 64
三、文本素材的獲取 / 65
四、圖形圖像素材的獲取 / 67
五、音頻素材的獲取 / 68
六、視頻素材的獲取 / 69
第三節 多媒體教學資源加工 / 70
一、圖像素材的編輯 / 70
二、聲音素材的編輯 / 76
三、動畫素材的製作 / 80
四、視頻素材的剪輯 / 84
第五章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製作 / 90
第一節 多媒體課件概述 / 90
一、多媒體課件的概念 / 90
二、多媒體課件的基本性質及優勢 / 90
第二節 學習理論在多媒體課件中的套用 / 91
一、行為主義在多媒體課件中的套用 / 91
二、建構主義在多媒體課件中的套用 / 94
三、行為主義與建構主義在多媒體課件中的套用對比 / 97
四、強化+建構: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 / 99
第三節 多媒體課件的分類 / 101
一、根據課件運行環境分類 / 101
二、根據使用對象分類 / 101
三、根據課件內容與作用分類 / 101
第四節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流程 / 101
第五節 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工具簡介 / 105
一、Authorware多媒體製作工具 / 105
二、Flash製作工具 / 107
三、PowerPoint 製作工具 / 108
第六章 PowerPoint 2010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 110
第一節 PowerPoint 2010簡介 / 110
一、PowerPoint 2010的工作界面 / 110
二、演示文稿製作方法 / 111
第二節 PowerPoint 2010中模板和母版的使用 / 113
一、模板(版式)的使用 / 113
二、母版的使用 / 113
第三節 PowerPoint 2010多媒體的套用 / 115
一、演示文稿的動畫設定 / 115
二、演示文稿的配音 / 117
三、為文稿添加影片 / 118
第四節 演示文稿的美化 / 118
第五節 演示文稿的播放 / 122
一、設定幻燈片切換方式 / 122
二、設定適當的播放方式 / 122
三、幻燈片的跳轉 / 124
四、放映技巧 / 124
第六節 幻燈片打包 / 125
一、直接複製播放 / 125
二、用播放器播放 / 125
三、打包播放 / 125
四、創建視頻播放 / 127
第七節 PowerPoint 2010課件製作實例 / 128
一、教學設計 / 128
二、腳本設計 / 129
第七章 多媒體課件的美學設計 / 136
第一節 多媒體美學 / 136
第二節 頁面構圖 / 137
一、構圖法則 / 138
二、構圖技法 / 141
第三節 色 彩 / 154
一、光的色散 / 154
二、色彩的混合 / 155
三、色彩體系 / 155
四、色彩的配合 / 157
五、色彩的情感 / 161
第四節 聲 音 / 163
一、背景音樂 / 163
二、解說詞 / 164
三、音響或音效 / 164
第八章 網路教學微課程設計與製作 / 166
第一節 網路教學微課程概述 / 166
一、微課的概念 / 166
二、微課的特點 / 167
三、微課的基本結構 / 168
四、微課的評價 / 170
五、微課程製作流程 / 172
第二節 微課程製作軟體及使用方法 / 176
一、軟體準備 / 176
二、螢幕錄製 / 177
三、視頻編輯 / 180
四、視頻檔案生成 / 183
第三節 微課程製作實例 / 183
一、選題分析 / 183
二、課前設計 / 183
三、素材準備 / 184
四、教學活動實施與錄製 / 190
五、視頻編輯 / 190
六、測試評估 / 194
第四節 教學微課程的網路分享與學習 / 195
一、通過網路課程平台創建課程 / 195
二、通過網路課程平台進行學習 / 198
第九章 實訓項目 / 203
實訓項目一 交流體驗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套用 / 203
實訓項目二 多媒體教室的使用 / 204
實訓項目三 教學設計實訓 / 206
實訓項目四 圖形圖像素材的採集與修改 / 208
實訓項目五 音頻素材的製作 / 209
實訓項目六 視頻素材的採集與製作 / 212
實訓項目七 用PowerPoint 2010製作多媒體課件 / 215
實訓項目八 網路微課程的拍攝與製作 / 218
參考文獻 / 220
附錄 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 /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