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創傷敷料理論與實踐》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小兵。本書全面介紹了創傷敷料的發展、研製、臨床套用及對敷料性能和套用效果的評價方法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以“現代創傷敷料和修復材料研究與套用”為主題的專著。它既是一本來自於一線的科研人員和臨床工作者多年經驗的總結,也是一部目前國內外有關創傷敷料研製與套用最新成果的集成。
內容包括中國的組織修復與再生研究進展,創傷敷料與創傷修復的關係;創傷敷料的基本類型;創傷修復的高端產品——組織工程類敷料的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市售主要敷料的性能與特點;創傷修復材料的保存方法;創傷敷料的臨床套用;創傷敷料與感染的相互關係;用於創傷修復敷料與新藥評價的動物模型;創傷敷料及創傷癒合的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等。
本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較強的可讀性、實用性和較強的針對性。本書既可作為從事創傷、燒傷、皮膚病、生物材料等研究的科技人員和臨床醫護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有關的企事業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我國組織修復與再生研究主要領域的進展1
1?1基因工程藥物與創傷修復1
1?1?1我國的研究概況1
1?1?2套用前景與展望3
1?2組織工程技術與創傷修復4
1?2?1我國組織工程基礎研究的主要進展4
122我國組織工程化材料的初步套用5
123我國組織工程實驗研究需要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6
13幹細胞基礎研究與創傷修復和再生7
131我國幹細胞基礎研究領域的主要進展8
132幹細胞治療性套用研究領域的主要進展9
133套用前景與展望10
14嚴重創傷後的內臟損傷修復與再生11
15一些物理技術在促進創傷修復與組織再生中的套用13
151雷射、電磁、超音波、高壓氧等技術在組織修復中的套用13
152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與創面修復13
16傳統醫藥與創傷修復和組織再生14
17生物材料與創傷修復14
171敷料和創面覆蓋物與創傷修復14
172高分子生物醫用複合材料與創傷修復15
173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與創傷修復15
18基因治療與創傷修復和組織再生16
181進一步明確基因療法套用於創面修復的目的性16
182客觀評價創面癒合基因治療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17
183密切關注創面癒合基因治療尚待解決的主要問題18
19其他與創傷修復和組織再生相關的基礎研究19
191創傷修復中複雜的網路調控機制研究19
192促進組織由解剖修復到功能性修復的基礎研究19
193脂肪組織和脂肪幹細胞移植對提高修復質量的研究19
194性激素對皮膚生理及癒合方面的研究20
110結束語21
1101國內有關組織修復與再生重要研究基地的建立21
1102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擴大了我國該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21
1103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促進了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的進展22
1104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是該學科迅速發展的保證22
1105一批重要專著的出版和多項重要成果的獲取體現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22
1106我國組織修復與再生研究創新團隊已經形成22
參考文獻23
第2章創傷敷料與創傷修復25
21創傷敷料發展概況25
211歷史回顧25
212現代發展27
22創傷修復與創傷敷料基本概念30
221創傷修復基本概念30
222創傷敷料基本概念31
223創傷修復材料39
224人工皮膚或代用品41
225種子細胞42
226細胞外基質42
227生物組織工程類42
23創傷敷料的分類44
231引言44
232按來源分類44
233按材料性質分類45
234按材料套用部位分類45
235按使用要求分類45
236按性能分類45
24膠原蛋白與創傷癒合46
241引言46
242癒合期47
243肉芽組織形成51
244膠原基質的形成和改建52
245膠原蛋白與創傷修復61
25創傷修復材料基本功能與設計原則62
251引言62
252創傷修復材料的基本功能62
253創面環境的控制62
254修復材料的基本類型64
255修復材料的使用範圍64
256敷料設計的基本原則64
257生物敷料及生物複合人工皮66
26國外幾種創傷修復材料的研製方法70
261膠原GAG膜製作方法70
262膠原真皮人工皮70
263牛膠原膜的製作71
264膠原海綿的製作71
265牛皮膠原海綿的製作72
266雙層人工皮的製作72
267Biobrane生物合成皮73
268甲殼質及牛皮膠原創傷修復材料74
269體外培養皮膚移植物78
27國內幾種創傷修復材料研製情況79
2712號人工皮79
272“204”複合型人造皮80
273豬皮膠原及人工皮82
274豬真皮膠原膜84
275凍乾戊二醛皮的研製及套用86
276多肽人工皮(3號人工皮)87
277海藻酸鈉燒傷敷料88
27841型人工皮88
279T41型人工皮89
2710聚氨酯新型皮膚覆蓋材料91
2711新型複合燒傷敷料91
參考文獻91
第3章創傷敷料的基本類型(Ⅰ)96
31傳統類敷料96
311傳統敷料96
312傳統敷料的臨床套用98
32植物類敷料99
321棉質敷料100
322蘆薈葉100
323海藻100
324樹脂100
325香蕉葉100
326馬鈴薯皮101
327紅薯纖維製品101
328樹皮提取物102
33金屬類敷料102
331金箔103
332銀箔103
333鋁箔103
334含銀敷料103
335硝酸鈰108
336磺胺嘧啶鋅109
337銀鋅霜109
34薄膜類敷料109
341聚氨酯薄膜110
342矽酮薄膜111
343塑膠薄膜111
344絲綢薄膜111
345抗菌薄膜敷料111
346人角朊細胞+豬真皮112
347薄膜敷料112
348不透性膜112
349脂類人工膜112
3410辛烷基氰基丙烯酸酯113
3411吸收性創傷敷料113
35水膠體類敷料113
351水膠體顆粒繃帶114
352水膠體衍生敷料114
353Xeroform或Jelonet敷料114
354水膠體封閉敷料115
355水膠聚合物編織聚酯網115
36水凝膠類敷料115
361矽酮凝膠115
362膠原凝膠117
363蘆薈凝膠117
364殼聚糖凝膠117
365血小板凝膠118
366含酶凝膠118
367Ebrimycin 凝膠118
368凝膠敷料118
369泡沫凝膠膜片和凝膠膜片119
37海綿類敷料119
371海綿敷料119
372泡沫類敷料122
38噴霧類敷料125
381鹽酸甲磺米隆水溶液噴霧劑126
382凝血酶噴霧劑126
383細胞噴霧劑126
384其他噴霧劑127
39藥用類敷料127
391含銀敷料127
392軟膏類敷料128
393含碘敷料128
394含桿菌肽的膠原敷料128
395天然殺菌劑129
396局部藥物性繃帶129
397異丙酚敷料129
398局部類固醇129
310甲殼質及其衍生生物類敷料130
3101引言130
3102甲殼質及衍生物分子結構132
3103甲殼質性能132
3104甲殼質的提取與製備133
3105骨修復材料135
3106燒傷創面138
3107藥物緩釋載體140
3108手術縫合線141
3109抗凝血生物材料141
31010其他方面的套用141
31011殼聚糖生物物理性能141
311矽酮類敷料與燒傷康復144
3111引言144
3112矽酮材料在瘢痕治療中的套用145
3113組合方式147
3114結語148
312膠原類皮膚替代品148
3121引言148
3122膠原特性149
3123膠原敷料的要求及優點150
3124膠原提取及膠原敷料的製備150
3125膠原敷料的分類153
3126皮膚替代品153
313膠原類其他替代品160
3131縫合線161
3132膠原罩161
3133心瓣膜替代品162
3134血管移植物162
3135食管替代品163
3136氣管替代品163
3137骨骼替代品164
3138臨床套用164
3139性能評價166
314膠原類藥物遞釋物166
3141膠原膜167
3142可鈣化基質系統的膠原膜167
3143膠原防護物168
3144膠原海綿169
3145凝膠、水凝膠、脂質體性膠原169
3146丸劑或片劑170
3147納米顆粒或納米球170
3148其他171
參考文獻171
第4章創傷敷料的基本類型(Ⅱ)179
41同種異體皮膚類創面覆蓋物179
411皮膚套用解剖生理學179
412同種異體皮源及其製備方法179
413異體皮膚的移植方法182
414異體植皮的臨床套用及其隨訪185
415異體植皮的血運重建與免疫排斥187
416異體皮膚移植立法和存在的問題189
417結語190
42豬和其他動物源性創面覆蓋物190
421動物類創面覆蓋物的生物學特性190
422豬源性創面覆蓋物的種類191
423其他動物源性創面覆蓋物195
424動物類敷料的臨床套用198
425動物源性創面覆蓋物的血運重建模式200
426異種皮膚移植的免疫排斥和防治策略201
427動物源性創面覆蓋物套用的生物安全性204
43表皮類敷料205
431表皮細胞培養的研究歷史205
432培養皮膚的基本概念206
433表皮細胞培養的基本方法207
434表皮細胞培養的類型213
435表皮細胞的基因轉染和套用217
436表皮黑素細胞培養及其臨床套用220
437表皮細胞培養物的移植套用223
438表皮細胞培養技術的發展232
44真皮類創面覆蓋物233
441真皮替代物的定義和種類234
442脫細胞真皮基質的研製240
443ADM血管化與複合移植方法242
444ADM的臨床套用243
445ADM抗原性及其炎症免疫反應246
446ADM降解與炎症免疫反應247
447ADM的作用機制250
45生長因子類創傷修復材料251
451細胞生長因子敷料與臨床套用251
452表皮細胞生長因子252
453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54
454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258
455轉化生長因子β264
456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67
46基因類創傷修復材料270
461生長因子基因表達改變與創面癒合270
462基因治療在創面修復中的套用272
463基因治療技術273
464新型敷料的展望275
參考文獻276
第5章組織工程類敷料283
51皮膚組織工程的基礎生物學283
511引言283
512炎症283
513上皮化形成284
514肉芽組織286
515創面收縮和細胞外基質重組293
516減少瘢痕的治療設計294
52皮膚結構與功能294
521引言294
522皮膚結構與功能295
523工程化皮膚組織298
53真皮同質物的研製及其意義301
531引言301
532產業化細胞庫的組建和細胞檢測301
533真皮替代物的製作302
534創面癒合的臨床結果307
54複合培養皮膚替代物308
541複合培養皮膚的必要性308
542複合培養皮膚的種類和製作方法308
543複合培養皮膚的移植方法312
544複合培養皮膚移植物的評價314
545複合培養皮膚的血管生長方式及其誘導嘗試316
546複合培養皮膚設計和移植注意事項317
547複合培養皮膚覆蓋物與創傷敷料320
548複合培養皮膚的存在問題和發展方向321
549小結322
55培養皮膚替代品的組織工程學322
551引言322
552設計皮膚替代品的科學基礎與臨床323
553燒傷創面的特殊性324
554皮膚細胞培養的發展324
555傳統“小皮片移植”皮膚替代品325
556細胞懸液326
557細胞膜遞釋系統328
558培養細胞的異體合成生物載體329
559細胞培養及生物載體329
5510展望330
56組織工程化人活性皮膚替代品331
561引言331
562生物工程皮膚替代品的概述331
563組織工程皮膚產品的特性及其臨床套用332
564結論334
57燒傷生物工程化皮膚替代品334
571引言334
572暫時性皮膚替代品335
573培養表皮細胞的進展336
574角朊細胞移植材料的套用337
575真皮替代物的研製337
576表皮真皮複合培養移植物的發展338
577培養移植皮的感染問題340
578培養細胞對促進創面癒合的遺傳修飾340
579 Integra340
5710膠原海綿、基質真皮替代品341
5711異體真皮341
5712微型植皮技術對封閉創面的套用342
5713黑素細胞的替代品343
5714結語343
58燒傷及其他創傷生物工程化皮膚替代品343
581 引言343
582 培養表皮移植物345
583 真皮替代品346
584 真皮和人工表皮替代物348
585 雙層活皮膚構建物350
586 結語352
59 生物工程化皮膚的生產、安全及質量控制353
591引言353
592研製過程353
593安全性355
594質量控制355
510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與組織工程358
5101 引言358
5102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選擇標準358
5103生物衍生物可吸收聚合物359
5104 實驗性生物衍生的生物可吸收物361
5105 開發組織工程產品的材料366
5106 結語367
511工程化細胞和組織移植的方法367
5111引言367
5112開發可用替代品的策略368
5113移植物的作用方式——重要設計的依據369
5114宿主的作用370
5115細胞資源371
5116非自體細胞的免疫學373
5117安全問題374
5118 結語374
512神經再生與修復374
5121神經再生和神經組織工程374
5122 神經再生概述375
5123引導管的實驗室套用377
5124以生物材料為基礎的神經修復策略378
5125神經修復的組織工程學策略381
5126神經再連線的特異性382
5127結語383
參考文獻383
參考文獻427
第7章創傷修復材料的保存429
71組織保存的基礎概念429
711引言429
712低溫生物學429
713低溫醫學429
714低溫生物醫學技術430
715低溫保存430
716低溫保護劑430
717冷凍(卻)速率430
718過冷及過冷度431
719復溫431
7110再結晶431
7111冷凍損傷的機制431
7112危險溫度區432
7113玻璃化432
7114反玻璃化或反玻璃轉變432
7115低溫顯微鏡432
7116熱科學432
7117問題與研究433
72活細胞凍結的機制及其相關問題434
721生物活動停止期435
722凍結過程中細胞內水的歸宿435
723細胞冰核溫度的細胞生物學含義和預測細胞內凍結產生的能力439
724細胞內凍結對細胞活存的影響440
725細胞內冰晶的再結晶440
726慢速凍結細胞外液的變化441
727凍結過程中細胞外溶質的濃度441
728慢速冷凍對細胞活存的影響442
729冷卻速率、添加劑濃度及復溫速率對細胞活力的影響445
7210細胞解凍並置於生理溶液中的滲透性損傷446
7211凍結損傷的結局447
7212凍結與細胞膜447
7213凍結細胞在生物學、醫學及其他方面的意義447
73組織保存液與低溫保護劑448
731引言448
732常溫保存液448
7330℃以上的保存液449
734低溫保護劑449
735玻璃化抗凍劑450
74無活性材料的保存與冷凍乾燥452
741一般保存法452
742甘油保存法452
743冷凍乾燥保存法453
744膠原型創傷修復材料的冷凍乾燥459
75皮膚採集、消毒及4℃冰櫃的保存461
751引言461
752組織採集461
753屍體皮的消毒問題463
754電冰櫃保存皮464
755過量CO2儲皮法467
76皮膚在-80~0℃低溫冰櫃的保存468
761引言468
7620℃以下的保存468
763-80~-20℃的保存469
764-80℃低溫冰櫃保存皮膚的相關問題470
765乾冰保存475
77皮膚在液態氮中的保存475
771引言475
772非控制速率降溫LN2保存475
773程控速率降溫LN2保存477
774培養皮膚代用品的保存481
78皮庫及皮庫的管理481
781美國皮庫481
782英國皮庫486
783前南斯拉夫皮庫491
784我國皮庫491
79染色法對組織質量的評價494
791引言494
792台盼藍染色495
793茜素紅及其與台盼藍聯合染色497
794健那綠染色498
795四唑染色法498
710皮膚氧耗量活力的測定501
7101引言501
7102測量的原理501
7103皮膚氧耗量的直接測量法502
7104皮膚氧耗量的間接測量503
7105不同形式皮膚組織氧耗量的測量505
7106氧耗量測量的有關問題509
711角膜低溫保存的方法510
7111引言510
7112短期保存511
7113中期保存518
7114長期保存518
712角膜質量及活力的評價526
7121光學顯微鏡觀察527
7122電子顯微鏡觀察527
7123組織培養527
7124台盼藍染色法528
7125茜素紅染色法528
7126茜素紅台盼藍聯合染色528
7127健那綠染色方法一530
7128健那綠染色方法二532
7129組織化學酶活性染色535
71210生物法、電生理和碳酸氫鈉轉運測定536
71211移植試驗536
71212微極譜法536
71213氧微電極536
71214展望537
713角膜組織氧耗量的測定538
7131TG測定法538
7132Edilhauser測定法540
7133離體角膜氧耗量的測定541
714細胞、線粒體氧耗量的測定542
7141引言542
7142測量原理543
7143結構特點543
7144儀器安裝543
7145測量準備543
7146氧耗量測定543
7147生物測氧儀微機分析系統546
7148Harris和Hultman測定法549
7149MuEllerKlieser測定法550
71410Huskisson測定法552
715組織玻璃化低溫保存的方法552
7151引言552
7152玻璃化保存基本原理552
7153細胞玻璃化保存的關鍵因素558
7154皮膚組織玻璃化559
7155羊心瓣膜冷凍保存563
7156靜脈玻璃化保存563
7157器官玻璃化保存563
7158玻璃化在其他方面的研究564
716低溫保存在組織工程中的套用565
7161引言565
7162低溫保存技術在組織工程學中的套用565
7163發展低溫保存技術的挑戰566
7164細胞的低溫生物學567
7165組織的低溫生物學572
7166展望574
717組織低溫保存的儀器設備575
7171概述575
7172降溫設備575
7173保存設備578
7174運輸設備578
7175復溫裝置578
7176測溫設備578
7177冷凍乾燥設備578
參考文獻579
第8章創傷敷料的臨床套用588
81修復材料在臨床中的套用588
811皮膚及其他生物膜588
812人工皮596
813其他組織的修復材料597
82培養的皮膚替代品治療皮膚創傷的原理與實踐610
821引言610
822要求610
823人皮膚組織工程學的原則611
824臨床考慮和評估613
825臨床經驗616
826結論與展望617
83生物合成皮膚替代品在燒傷患者中的套用前景617
831皮膚替代品的性能617
832使用皮膚替代品時創面的準備618
833皮膚替代品調查報告618
834生物皮膚替代物619
835合成皮膚替代品620
836生物合成皮膚替代品621
837護理的責任622
838皮膚替代品未來發展趨勢622
84創傷敷料在治療糖尿病足部潰瘍中的套用623
841流行病學623
842發病誘因和意外因素624
843潰瘍面經久不愈624
844慢性創面的生物學625
845足部潰瘍的分類625
846治療原則625
847預防626
848醫療結構627
849療效評價627
參考文獻628
第9章創傷敷料的感染和修復的動物模型633
91生物材料的感染問題633
911定義633
912生物材料相關感染過程634
913生物膜636
914生物材料相關感染的防治637
915治療637
916預防638
92用豬作為人體創傷敷料評價的模型639
921引言639
922敷料640
923局部抗菌劑或局部抗生素641
924生長因子642
925載體和各種治療643
參考文獻644
第10章創傷敷料與創傷癒合的評價648
101創傷敷料相關性能的實驗室評價(一)648
1011厚度的測量648
1012孔徑及孔洞的體積648
1013力學實驗649
1014吸液和保液性651
1015膨脹率652
1016透濕(水)性652
102創傷敷料相關性能的實驗室評價(二)659
1021氧透過性測定659
1022中小分子物質的通透性662
1023膠原的鑑定662
1024黏附力實驗663
1025醛交聯及其對細菌膠原酶的耐受力664
1026凝血試驗664
1027免疫學試驗665
1028抑菌實驗666
1029隔菌實驗666
10210細菌透過試驗666
10211細胞學實驗668
10212其他669
103常規評價創面癒合的方法669
1031引言669
1032創面癒合率669
1033創面癒合時間669
1034創面閉合670
1035創面收縮率670
1036創面上皮化面積及上皮化率671
1037真皮及肉芽組織672
1038毛囊數672
1039在創面修復中的套用672
104創面癒合細胞和組織方面的評價675
1041細胞增殖情況675
1042巨噬細胞定量分析675
1043細胞DNA含量和細胞周期分析675
1044羥脯氨酸含量測定676
1045轉化生長因子α水平676
1046細胞因子IL1、IL6和TNF水平676
1047角朊細胞膠原酶1含量測定676
1048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676
1049單核細胞化學誘導蛋白1的水平676
10410角朊細胞纖溶酶原活化抑制劑2 的水平677
10411組織病理學分析677
10412電鏡分析677
10413計算機分析——表皮、真皮形態學分析679
105創傷癒合分子生物學方面的評價680
1051引言680
1052細胞浸潤的檢測680
1053細胞增殖(包括細胞周期)的檢測681
1054細胞轉化、遷移(包括再上皮化)的檢測682
1055細胞凋亡的檢測683
1056參與多種創傷反應的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水平的檢測684
106難癒合創面的實驗室評價684
1061目前流行的試驗685
1062創面難癒合原因與測試方法687
參考文獻689
中文索引693
英文索引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