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實體多年生,無菌蓋,平伏貼生於基物表面可達20cm或更大。菌管多層,每層厚2-3mm,並逐年縮小,形成扁半球形的子實體,其總厚度達15mm,管孔表面初期銹褐色,後期由於被灰色菌絲所充塞而變為淡煙色至棕灰色,子實體的邊緣灰黑色,管孔壁厚,完整,管口圓形,每毫米6-8個。擔子短棒狀, 具4小梗, 10-4.5μm×8-9μm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無色、光滑,5-8μm。無剛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班褐孔菌
- 拉丁學名:Fuscoporia punctata (Fr.) Cum.
- 別稱:層臥孔菌
- 界:細菌界
- 目:非褶菌目
- 科:多孔菌科
- 屬:褐孔菌屬
![班褐孔菌 班褐孔菌](/img/0/687/cGcq5CZ5ITOkNTM1kTZjRDO0YzNmhjZ4IDN2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中文學名:班褐孔菌
拉丁學名:Fuscoporia punctata (Fr.) Cum.
中文別名:層臥孔菌
同物異名:Fomitiporis punctata (Fr.) Murr.
Phellinus punctattus (Fr.) Pilat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褐孔菌屬
生態習性:緊貼生在櫟、槭等闊葉樹的樹皮上或腐木上。
分布地區:吉林、河北、陝西、江蘇、浙江、廣西、雲南、福建、西藏、遼寧、安徽、江西、湖北等。
經濟用途:福建民間用此菌治療冠心病,據說其療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