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班箐村國土面積79.4平方公里,海拔768米,年平均氣溫 21℃,年降水量2,0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
甘蔗、
橡膠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225畝,人均
耕地2畝,林地46,401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班箐村有耕地總面積5,225畝(其中:水田1,807畝,旱地3,418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等農作物;擁有林地46,4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89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1畝,主要種植橡膠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31畝,其中養殖面積15畝;荒山荒12,520畝,其他面積54,5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61戶通
自來水,有6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87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4.1%、100%和60.3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8戶(分別占總數的40.83%和36.96%)。
班箐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5輛,機車1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07畝,有效灌溉率為43.0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77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14戶。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8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4.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1.2萬元,占總收入的71.23%;肯鍵畜牧業收入55.3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94頭,肉牛126頭,肉羊18頭);漁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0.79%;林業收入31.8萬元,占總收入的8.1%;第二、三產業收入23.4萬元,占總收入的5.93%;工資性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13%。農民人均純收入95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1.93%),在省內務工16人,到省外務工12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4.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1.2萬元,占總收入的71.23%;畜牧業收入55.3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94頭,肉棕厚充院牛舟匙拜126頭,肉羊18頭);漁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0.79%;林業收入船道獄阿31.8萬元,占總收入的8.1%;第二、三產業收入23.4萬元,占總收入的5.93%;工資性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13%。農民人均純收入95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
畜牧業等為旬照刪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1.93%),在省內務工16人。
人口衛生
班箐村現有農戶698戶,共鄉村人口2582人,其中男性1395人,女性1187人。其中農業人口2582人,勞動力1449人。該村以
佤族為主(是佤族、
拉祜族混居地),其中佤族2478人,拉祜族84人,漢族2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慨霉習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16戶,占農戶總數的30.95%。
文化教育
班箐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89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人,距離中學14.00公里。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
村務公開
班箐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352.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5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792元(人均1.47元)。有固只榆榆定資產135.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等。
基層組織
班箐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2人,少數民族黨員76人,其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1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武裝幹事等組成,下設翁片組、來兒列組、崩廠組、改塊組、農石崗組、拉石代組、永片組、孔海來組、窩體組、窩籠組、翁標組、茶廠組、給美組、永片老寨組等14個村民小組。
班箐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3個,共有團103人。
發展重點
班箐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交通、能源基礎薄弱,無支柱產業,農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較大。
班箐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扶貧攻堅總攬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貫徹科學發展觀,突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著力解決民房、電力、鄉村道路、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田水利、交通、能源三個基礎,極力培植林業、畜牧業兩個支柱,重點扶持糧食、養殖、
橡膠等產業,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脫貧步伐。
人口衛生
班箐村現有農戶698戶,共鄉村人口2582人,其中男性1395人,女性1187人。其中農業人口2582人,勞動力1449人。該村以
佤族為主(是佤族、
拉祜族混居地),其中佤族2478人,拉祜族84人,漢族2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16戶,占農戶總數的30.95%。
文化教育
班箐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89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人,距離中學14.00公里。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
村務公開
班箐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352.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5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792元(人均1.47元)。有固定資產135.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等。
基層組織
班箐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2人,少數民族黨員76人,其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1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武裝幹事等組成,下設翁片組、來兒列組、崩廠組、改塊組、農石崗組、拉石代組、永片組、孔海來組、窩體組、窩籠組、翁標組、茶廠組、給美組、永片老寨組等14個村民小組。
班箐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3個,共有團103人。
發展重點
班箐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交通、能源基礎薄弱,無支柱產業,農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較大。
班箐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扶貧攻堅總攬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貫徹科學發展觀,突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著力解決民房、電力、鄉村道路、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田水利、交通、能源三個基礎,極力培植林業、畜牧業兩個支柱,重點扶持糧食、養殖、
橡膠等產業,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脫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