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

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

在蚊體內的發育 當雌蚊叮吸血內有微絲蚴的感染者時,微絲蚴進入蚊體經臘腸蚴發育為絲狀蚴,即感染期幼蟲。當雌蚊再次叮人吸血時,絲狀蚴自下唇逸出侵入人體 造成急性期過敏和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為周期性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丹毒樣皮炎,患者還可出現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稱絲蟲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
  • :動物界
  • :線形動物門
  • :尾感器綱
  • :絲蟲目
  • :盤尾科
  • 體長:不到1cm
  • 外觀:乳白色,細絲狀,體表光滑
  • 疾病:淋巴絲蟲病
簡介,形態,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防治原則,

簡介

形態

成蟲 成蟲乳白色,細絲狀,體表光滑,體長不到1cm。
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
微絲蚴 絲蟲成蟲產出的幼蟲稱微絲蚴。蟲體細長約200μm,頭端鈍圓,尾端尖細,外披有鞘膜。活時呈蛇樣運動。染色後可見體內有很多圓形或橢圓形的體核,頭端無體核區稱頭間隙。

生活史

在蚊體內的發育 當雌蚊叮吸血內有微絲蚴的感染者時,微絲蚴進入蚊體經臘腸蚴發育為絲狀蚴,即感染期幼蟲。當雌蚊再次叮人吸血時,絲狀蚴自下唇逸出侵入人體。
在人體內的發育 感染期幼蟲侵入人體後,行至較大的淋巴管或淋巴結內寄生並發育為成蟲。雌蟲產出的微絲蚴隨淋巴液進入血循環,並定期出現於外周血液中。微絲蚴在人體內的壽命約2月~3月,成蟲壽命則可達數10年。
微絲蚴白天滯留在肺血管內,夜間出現在外周血液中。這種微絲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晝少的現象,稱為微絲蚴夜現周期性。

致病

急性期過敏和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為周期性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丹毒樣皮炎,患者還可出現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稱絲蟲熱。
慢性期阻塞性病變 由於急性期炎症的反覆發作,可引起睪丸鞘膜積液、乳糜尿、乳糜腹水、象皮腫等。

實驗診斷

病原學檢查 樣本可來自外周血液、乳糜尿、體液等鏡檢微絲蚴。

流行

絲蟲病曾是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經過40多年的防治,我國已基本達到消滅絲蟲病標準。

防治原則

普查普治和防蚊滅蚊是防治絲蟲病的兩項重要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