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克羅夫特獎,或譯為班拉克拉夫獎(Bancroft Prize in American History and Diplomacy),是美國史學界的最高獎項。由美國歷史協會和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系評選,每年頒獎1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班克羅夫特獎
- 外文名:Bancroft Prize in American History and Diplomacy
- 設立地點:美國
1958年,1973年,1974年,1980年,1997年,2000年,
1958年
丹尼爾·布爾斯廷《美國人》第1卷《殖民之歷程》榮獲1958年的班克羅夫特獎。該書描寫殖民地初辟時代的美國。現代美國各州的格局和特色的形成,美國人大膽探索、不拘一格的性格的來源,清教、貴格會等教派的緣起,《獨立宣言》的內幕等。
1973年
新社會史代表人物是斯蒂文·塞恩斯特羅姆於1973年出版了《另一些波士頓人:美國城市的貧窮與進步》一書。該書以波士頓為個案,分析了一個世紀的美國城市化的情況。塞氏因為此書的出色研究而榮獲1973年的班克羅夫特獎。
1974年
1974年,福格爾和恩格爾曼聯合發表了一本著作《轉折時間》,獲得班克羅夫特獎,但該書卻引起了一場大爭論。他們通過計量分析的方法,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南北戰爭前南方奴隸居住、吃穿、生活條件比北方自由工人要好些;第二,當時南方的種植奴隸制經濟並未處於衰落狀態。
1980年
《塵暴: 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是美國環境史學家唐納德·沃斯特的代表作,1979年出版後引起很大的反響,1980年榮獲美國歷史學最高獎———班克羅夫特獎。
1997年
沃爾特·拉費伯爾所著《衝突:歷史上的美日關係》(1997年)獲得班克羅夫特獎和霍利獎。
2000年
約翰·W.道爾《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榮獲2000年班克羅夫特獎,該書指出: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興起令人震驚:更迅猛、更無畏、更成功,然而最終也比任何人能夠想像的更瘋狂、更危險、更具有自我毀滅性。
美國艾默利大學歷史系教授麥可·貝勒斯雷斯的大作《武裝美國:全民槍文化的起源》榮獲2001年班克羅夫特獎。該書考察了從歐洲人來到新大陸到1877年為止美國槍文化的發展。他的基本看法是,槍文化並不是美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固有的部分,它實際上是對由聯邦政府監督下的不斷增長的武器生產的反映。特別是由於美國內戰,社會對武器的需求有了急劇的增長,槍枝數量越來越多。這一結論挑戰了美國成年男子都擁有武器的神話,特別是在殖民時代,美國人很少擁有可以使用的槍枝。因此,美國的槍文化不過是“人為製造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