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佑村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班佑鄉,是紅軍過草地時經過的第一個有人煙的村莊,位於縣城東南部。定居新村建設點彎佑,地處國道213線旁,距離縣城15公里,交通便捷,優勢明顯。定居點規劃面積720畝,246戶、1249人,平均海拔3515米。有天然草場32.38萬畝,2008年人平純收入2534.1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班佑村
- 行政區類別:四川省
- 人口:1249人
- 海拔:3515米
簡介,由來,特點,黨支部,
簡介
213國道旁邊的,川北若爾蓋縣班佑鄉的班佑
村,班佑是70年前紅軍走出草地後,見到的第一個村寨。當年的班佑,只有幾十戶人家.幾根木棍支起的棚子,外面紮上柳枝的籬笆,再糊上牛屎,就是村民們的住所,故有“牛屎房子”的說法。70年後的班佑,現有村民1700多人,人均年收入1900多元.相傳在很古的時候,這個海拔三千五百公尺,近一千km2的地方是沒有人居住的.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先先後後來了十二戶貧苦牧民在此定居下來,漸漸地自然而然地組成了一個小部落體.
由來
這個部落既小又窮,誰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比如周圍的強大
部落,對他們簡直不屑一顧,盜賊呢?覺得他們也沒有什麼油水,因而從來沒有搶竊過他們一次,所以他們的日子過得還比較安寧和清淨。漸漸地通過不斷的勞動創造財富。居然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了.人富了,想法也就漸漸地多起來啦.首先想到的是,既然是個部落,照周圍的部落的樣子,應該有個管事的頭頭,而他們一直沒有一個頭來管轄,大凡小事沒有一個提頭的,聯繫事情也感到不方便,相反反而覺得比起其他部落來要矮一截似的.所以迫切需要選個頭領出來主事。後來經過反覆磋商,終於在部落中找出(選出)一個年歲較大,有一定威望的老和尚──“彎佑”出來主事.這樣,部落也就以“彎佑”這個名字作為部落的名稱,久而久之,地名也以此作為他的名稱.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寫時就變成了現今的名字──班佑 .
特點
尼瑪隆天葬場位於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境內,在多瑪、巴西片區農牧民家庭中因人員自然死亡後,以往還用牛馬運送到天葬場,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普遍用拖拉機或農田車送葬,由於無公路,也無橋過河,於是不少送葬人便將本該送往天葬場的屍體直接投入河中.
黨支部
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班佑村是一個以藏族村民為主的農業大村。曾經的班佑村,偷牛盜馬、打架鬥毆事件時有發生;如今的班佑村,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面面紅旗迎風招展。是班佑村黨支部讓一個曾經貧困落後的“亂村”,變成了今天安定祥和的“先進村”。
臨危受命的“新書記”
前幾年,班佑村是一個典型的窮村、亂村。2007年,
黨員羅修臨“危”受命擔任班佑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後,狠抓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了制度,成立了村財務審計小組。目前,全村有黨員22人,其中女黨員5人,預備黨員6人。維護穩定的“守護神”
班佑村反分裂任務較重。村里成立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維穩小組,建立“三聯四定”和村民簽字保證、外出請假等制度。同時,村黨支部還加強對黨員民眾的宣傳教育,號召村民始終站在黨和政府的一邊,同分裂集團破壞祖國的罪惡行徑作堅決的鬥爭。
促進發展的“排頭兵”
2001年,班佑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1300多元,村裡的基礎設施十分落後。“一定要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這是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時的莊嚴承諾。近年來,村黨支部實施了住房改造和道路、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整合各類資金900多萬元。先後修建了9.5公里村道路,實施自來水入戶工程、150戶住房解困工程,建起了衛生室和國小。如今,班佑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走在了全鄉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