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鎮志

珠江鎮志

《珠江鎮志》是浦口區江浦街道《珠江鎮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江鎮志
  • 作者:浦口區江浦街道《珠江鎮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出版時間:2008年8月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2215-7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劉尚和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地記述珠江鎮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二、本志以珠江鎮現行境域為記事範圍,對駐鎮機關、企業、部隊、院校等單位的人物和事件,擇其要者從略記之,以反映歷史變革和社會發展的完整性。

作品目錄

封面
珠江鎮志
《珠江鎮志》編審機構及編審人員名單
《珠江鎮志》編纂委員會
《珠江鎮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珠江鎮志》編纂人員
《珠江鎮志》特約資料員和義務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珠江鎮志》終審驗收單位及審稿人員
《珠江鎮志》審定單位
《珠江鎮志》批准出版單位
圖片
珠江鎮地圖
珠江鎮街區圖
山光水色白馬湖
濱江濕地綠水灣
國家級老山森林公園
鳳凰山瀑布
鳳凰文化廣場
鳳凰山公園
古城新貌——鳳凰大街
1997年12月28日中聖街拓寬改造工程竣工典禮
綠色人居環境社區——康華小區
現代生態居民小區——碧雲山莊
城南河水上公園
城南河風光帶(局部)
珠江城市公車
造型新穎的公交站亭
2006年10月首批計程車投入運營
張村村水泥道路
2003年12月浦口區沿山大道珠江段建成通車
旅遊觀光農業企業藝蓮苑
集種植養殖加工和休閒餐飲為一體的差田村龍泉山莊
位於五里村的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中盛商城
華聯超市(中央店)
蘇果超市江浦加盟店
江浦商場
金浦購物中心
五星電器江浦店
江蘇廣豐羽毛有限公司
羽絨製品車間一角
南京高旺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高旺電鍍廠)
南京諾豐實業有限公司
江杉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南京恆宇混凝土有限公司
南京高旺電子儀表廠
南京匯浦電器實業有限公司
江蘇泰華(大唐)電子產品有限公司
珠江工業園
龍華大酒店
草原肥羊府江浦分店
金浪潮廣告公司
中國農業銀行浦口支行營業大樓
自動取款視窗
浦口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大樓
浦口區郵政局綜合樓
浦口移動通訊公司大樓
浦口菸草大廈
百年老校——江浦實驗國小
1997年9月1日新世紀國小舉行落成典禮
珠江國小
高旺國小
浦口區第四中學(原城東中學)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視察行知國小
浦口區行知國小
鳳凰幼稚園
社區業餘演出隊表演術蘭扇與木蘭劍
新世紀國小學生在中央電視台表演手獅舞
民眾性廣場演出活動
江浦街道藝術團成立暨首場匯報演出
書法作者:冷興奇
書法作者:毛祖斌
國畫·唐杜牧詩意作者:圓霖
書法作者:圓霖
書法作者林建平
書法作者樊學勤
攝影·老山晨曦作者:俞峰
攝影金色的荷塘作者:劉捷
攝影萬古長青作者:封長瘐
國畫·花鳥作者:王寵滸
國畫·山水作者:陳曉華
珠江敬老院
江浦縣中醫院
1998年9月防汛抗洪期司副省長姜永榮(右二)探望西江村受災民眾
2005年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國生(右一)走訪珠江鎮老黨員
浦口區中心醫院
2005年市長羅志軍(左一)到五里村調研
國慶60周年焰火晚會
1997年江浦縣第三屆運動會
2003年浦口區萬人徒步行活動
2007元旦江浦街道居民參加迎春長跑
2005年重陽節珠江鎮社區健身隊參加南京市全民健身表演
位於城運路的浦口區體育
珠江鎮政府辦公舊址
珠江鎮政務服務中心
建設鄉政府辦公地址
2006年3月26日隆重舉行江浦街道辦事處成立大會
2005年10月7日中國首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南京長江三橋建成通車
位於中心村境內的寧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
2010年5月26日長江首條過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建成通車
312國道寧合高速公路(南京段)江浦入口處
七里橋村千畝絲瓜種植基地
張村村龍塘組養鴨基地
長征林茶場
火藥洲村珍珠養殖基地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新校區落成典禮
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電子工程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省健康學院圖書館
林散之紀念館
胡小石紀念館
高二適紀念館
蕭嫻紀念館
文廟大成殿
兜率寺
七佛寺
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墓(狀元墳)
出土文物銀盒(南宋)
出土文物金鑲玉錢(南宋)
出土文物月影梅花盤(南宋)
出土文物梅花形銀盂(南宋)
白馬寺聯句詩碑(明代)
革命烈士紀念碑
《珠江鎮志》全體編纂人員
《珠江鎮志》評審會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置區劃
第一節 建置
沿革
境域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珠江鎮區劃沿革
城東鄉建置和區劃沿革
建設鄉建置和區劃沿革
第三節 村與社區
大林村
差田村
中心村
華山村
虎橋村
四所村
張村村
西江村
新合村
鞏固村(社區)
五里村(社區)
光明村(社區)
八里村(社區)
白馬村(社區)
七里橋村(社區)
火藥洲村(社區)
珠江社區
團結社區
同心社區
高旺社區
解放橋社區
烈士塔社區
人民橋社區
東門橋社區
求雨山社區
上河街社區
城東社區
新河社區
康華社區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
地層
構造
地震
礦產
第二節 地貌
低山
崗地
平原
江灘
第三節 氣候物候
氣候要素
物候現象
第四節 水文
長江
河流
泉水
第五節 植物動物
野生植物名錄
野生動物名錄
第六節 自然災害
雨澇
乾旱
低溫
風雪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地籍管理
管理機構
地籍調查
土地定級
登記發證
第二節 土地利用和保護
土壤資源
土地利用
農田保護
第三節 建設用地
國家建設用地
集體建設用地
住房建設用地
征地安置補償
第四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規模
人口總量
人口分布與密度
人口變動
流動人口
第二節 人口構成
民族
性別
年齡
文化程度
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
行業職業
第三節 姓氏族譜
姓氏
族譜
第四節 婚姻家庭
婚姻狀況
家庭結構
第五節 人口控制
管理機構
晚婚晚育
計畫生育
優生優育
生育服務
第六節 人口消費
農村居民消費
城鎮居民消費
第五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建設規劃
鎮域規劃
城市規劃
村莊規劃
第二節 市政建設
城池城濠
街巷路網
城市橋樑
防洪排水
休閒廣場
城市綠化
環衛設施
第三節 公共建築與住宅建設
公共建築
居民住房
第四節 公用事業
公交
照明
供水
供氣
第五節 市容管理
管理機構
日常管理
第六節 鄉村建設
住房
村落
道路
供電
供水
第七節 建設管理
管理機構
建房管理
房產管理
第八節 環境保護
管理機構
環境質量
污染治理
環保教育
第六章 交通郵電
第一節 交通路線
航道
道路
第二節 交通設施
橋涵
渡口
碼頭
車站
第三節 交通運輸
個體運輸業
集體運輸企業
駐鎮運輸企業
第四節 郵政
網點
業務
投遞
第五節 電信
電報
電話
第七章 農業水利
第一節 農業生產關係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
農業互助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農業生產責任制
第二節 農業結構
農業分區
產值構成
勞力投向
第三節 耕地與耕作制度
耕地面積
土壤耕作
作物種植
作物施肥
第四節 農用機具
耕作機具
播栽機具
植保機具
收脫機具
運輸機具
排灌機具
加工機具
第五節 主要農作物
水稻
小麥
玉米
黃豆
山芋
油菜
芝麻
花生
棉花
果用瓜
第六節 蔬菜種植
蔬菜基地
蔬菜品種
第七節 農田水利
管理機構
江河治理
蓄水工程
排灌設施
農田整治
防汛抗旱
第八章 多種經營
第一節 林業
林業資源
植樹造林
苗木花卉
經濟林果
林業管理
第二節 畜牧業
家畜飼養
家禽養殖
畜禽防疫
第三節 副業
養殖業
採集
捕獵
農民家庭手工業
第四節 漁業
水產捕撈
成魚養殖
特種水產
第五節 駐鎮多種經營單位
浦口區水產養殖場
浦口區稻麥良種場
浦口區長江水產養殖場
江浦蘇農食品公司
第九章 工業建築業
第一節 工業成份
鎮村集體工業
個體私營工業
混合所有制工業
第二節 產業結構
機械工業
電子工業
化學工業
建材工業
輕工業
第三節 工業改革
轉換經營機制
產權制度改革
第四節 工業園區
基礎設施
管理機構
入園企業
第五節 明星企業和企業家
評選活動
明星企業選介
鄉鎮企業家選介
第六節 駐鎮工業企業
企業概況
企業選介
第七節 供用電
管理機構
供電設施
用電
第八節 建築業
機構隊伍
技術設備
第十章 商貿服務業
第一節 商業體制
私營企業
集體商業
國營商業
第二節 購銷業務
糧油購銷
農資經營
農副產品收購
生活資料經營
廢舊物資回收
第三節 飲食服務
餐飲業
服務業
第四節 集市貿易
集市
市場
第五節 駐鎮商貿企業選介
商貿公司
商場超市
賓館旅遊公司
第十一章 財稅金融
第一節 財政
機構
財政體制
財政收支
第二節 稅務
機構
農業稅收
工商稅收
第三節 金融
農村信用合作社
信貸儲蓄業務
駐鎮銀行機構
第四節 保險
機構
險種
第十二章 經濟管理
第一節 農村經營管理
管理機構
農村財務
集體資產
農民負擔
農業契約
小康建設
第二節 勞動管理
管理機構
用工制度
勞動就業
管理機構
市場管理
企業登記
第四節 物價管理
管理機構
價格管理
第五節 審計
審計機構
收支審計
責任審計
價格審計
第六節 統計
統計機構
統計調查
統計報表
第十三章 政黨群團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組織機構
黨員
代表大會
黨務
第二節 黨的基層組織
黨總支部
黨支部
第三節 民眾團體
農民團體
工人團體
工商團體
青少年團體
婦女聯合會
關心下一代協會
第四節 駐鎮政黨群團機構
國民黨江浦縣黨部
中共江浦縣委
中共浦口區委
中共浦城區委
區(縣)工商業聯合會
民眾團體
第十四章 政權政協
第一節 鎮人民代表大會
體制沿革
代表選舉
代表大會
人大活動
第二節 政府機構
民國時期行政機構
解放後行政機構
第三節 政協
政協聯絡組
主要活動
第四節 駐鎮政權機構
江浦縣署
天浦省垣
江浦縣公署
江浦縣國民政府
江浦縣人民政府
浦城區公所
江浦縣人大常委會
浦口區人大常委會
浦口區人民政府
第十五章 政法
第一節 治安
機構
懲治犯罪
治安管理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戶籍管理
第二節 審判
機構
審判制度
案件審理
第三節 司法行政
機構
人民調解
普及法律教育
法律服務
第十六章 軍事
第一節 兵役
兵役制度
兵員徵集
第二節 駐軍
民國以前駐軍
民國時期駐軍
建國以後駐軍
第三節 地方武裝與民兵
人民武裝部
民兵
第四節 戰事
明末農民起義軍攻打江浦縣城
太平軍鏖戰珠江鎮
國民革命軍擊退直魯軍
日軍侵占縣城珠江鎮
七里橋伏擊戰
高旺突圍戰
人民解放軍解放珠江鎮
第五節 珠江人民革命鬥爭紀略
抗日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
第十七章 教育
第一節 舊式教育
縣學
書院
私塾
第二節 學前教育
幼稚園
學前班
第三節 國小教育
學校設定
教學活動
學校選介
學校沿革
學陶師陶
第五節 中學教育
普通中學
農業中學
中學職業班
第六節 成人教育
農民教育
職工教育
第七節 教師
教師隊伍
教師待遇
第八節 經費設施
教育經費
教育設施
第九節 教育管理
教育體制
管理機構
第十節 駐鎮學校
駐鎮區屬學校
駐鎮大專院校
第十八章 文化體育
第一節 民眾文化
文化機構
文藝團隊
文藝活動
第二節 文藝創作
文學
書畫
攝影
戲曲
音樂舞蹈
第三節 廣播影視
廣播
影視
第四節 新聞檔案
新聞
檔案
第五節 體育
學校體育
農民體育
職工體育
全民健身
第六節 駐鎮文體單位及設施
浦口區文化館
浦口區揚劇團
浦口區影劇院
浦口區圖書館
浦口區新華書店
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
浦口區廣播電台
浦口區電視台
浦口區體育場
第十九章 文物勝跡
第一節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
古文化遺址
古墓葬
第二節 古建築
文廟大成殿
兜率寺
第三節 館藏文物
古錢幣
金銀器
古銅器
碑刻
革命烈士紀念碑
第四節 名勝
獅子嶺
西華山
白馬湖
藝蓮苑
鳳凰山公園
求雨山文化園
第二十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醫療機構
衛生院
衛生室
個體診所
駐鎮醫療機構
第二節 特色門診
張接骨醫院
李氏中醫內科診所
第三節 醫療制度
公費醫療
合作醫療
農村初級衛生保健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疾病防治
抗擊“非典”
第五節 血吸蟲病防治
查螺滅螺
查病治病
第六節 婦幼保健
婦女保健
嬰幼兒保健
第七節 公共衛生
愛國衛生活動
食品衛生監督
農村改水改廁
第二十一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科技機構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套用
農業
工業
沼氣
科技成果
第三節 科技普及
科技宣傳
科技培訓
科技諮詢
青少年科技活動
第四節 科研項目及投入
科研項目
科技投入
第五節 駐鎮科技機構
區農機化服務中心
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區氣象站
區地震辦公室
第二十二章 民政
第一節 優撫安置
革命烈士撫恤
殘廢軍人撫恤
復退軍人安置補助
義務兵家屬優待
軍地雙擁共建
第二節 社會福利
五保戶供養
敬老院
福利企業
殘疾人管理
第三節 救助扶貧
社會救助
災害救助
農村扶貧
最低生活保障
第四節 社會事務
職工和城鎮居民下放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婚姻登記
殯葬改革
第五節 村居自治
民主選舉
民主決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監督
社區建設
第二十三章 民俗宗教
第一節 習俗
歲時習俗
禮儀習俗
生活習俗
生產習俗
民間禁忌
陳規陋俗
新風良俗
第二節 方言
語音
俚語
格言
諺言
歇後語
第三節 宗教
佛教
伊斯蘭教
基督教
第二十四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石淮
吳泰
楊鳳
永昇
弓元
詹其桂
黃恨秋
朱龍
胡玉成
徐錦鑾
顧克懋
夏明文
鄭家銀
陳斐
許敬廬
萬光華
丁長友
孫本柱
葉德明
管小林
第二節 革命烈士
第三節 先進人物
珠江地區獲得國家級表彰人員名錄
珠江地區獲得省級表彰人員名錄
珠江鎮獲得南京市級表彰的勞動模範、先進人物名錄
珠江鎮鎮屬教育系統獲得南京市局級以上表彰人員名錄
第四節 黨政軍幹部
附錄
第一輯 文告
第二輯 記事
第三輯 詩選
第四輯 傳說
《珠江鎮志》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