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珠光青瓷是古同安汀溪窯燒造的一種青瓷。汀溪窯址於1956年修建汀溪水庫時發現,是中國宋元時期南方青瓷窯址的重要代表。日本“茶湯之祖”珠光文琳(1422年—1502年)把汀溪生產的這種刻有直線和卷草篦點紋青瓷碗命名為“珠光青瓷”。珠光青瓷器形有碗、碟、瓶、罐、洗、缽等,釉色以淡褐黃釉為主,紋飾有卷草紋、篦點紋、菊瓣紋等,有的碗底還壓印雙魚、小鹿、水禽等圖案,充滿簡約明快的內在美。

2010年,“珠光青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廈門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12月14日,“珠光青瓷燒制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1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
  • 保護單位: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綜合服務中心
  • 項目編號:Ⅷ-26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廈門同安汀溪窯,又稱“同安窯”,以燒造“珠光青瓷”而聞名於世。汀溪窯址發現於1956年,位於廈門同安區汀溪水庫,燒造時期為北宋直至元代末期,是宋元時期南方青瓷窯址的重要代表。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位於同安洪氏古窯址
同安汀溪窯所產之珠光青瓷還是中國宋元時期主要的外銷瓷,其銷往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南亞、西亞甚至遠達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地中海沿岸都能見到“同安窯系青瓷”的蹤跡,而其中,同安窯系青瓷以流傳日本數量為最多。日本“茶湯之祖”珠光文琳(1422年—1502年)把汀溪生產的這種刻有直線和卷草篦點紋青瓷碗命名為“珠光青瓷”。

工藝特徵

同安汀溪窯珠光青瓷的器形有碗、碟、瓶、罐、洗、缽等,其製品胎體為灰白或白色,釉色以淡褐黃釉為主,其次為青釉、青白或灰白釉。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珠光青瓷裝飾使用刻、劃、印等手工操作技術,常見的紋飾有卷草紋、篦點紋、菊瓣紋、蓮瓣紋等,印有雙魚、小鹿、水禽等圖案。
珠光青瓷色澤溫潤如玉,有浙江龍泉青瓷餘韻,但又自成一派,刻畫線條遒勁灑脫、裝飾自然率真,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簡約明快的內在美具有藝術感染力。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同安窯珠光青瓷體現廈門地域獨特的陶瓷工藝製造技術和較高的審美情趣,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

傳承人物

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洪樹德,漢族,廈門市同安區人,1940年10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同安汀溪)第三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洪樹德從小師承其父,又經工藝美院的系統學習,以及在德化瓷廠第一線的實踐經歷,並在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教授陶瓷藝術,熟練掌握了同安汀溪窯珠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洪樹德還設立了珠光青瓷傳承機構,帶領傳承人在恢復傳統燒制技藝的基礎上,於形態、紋飾、使用功能諸方面都有新的提高,並多次參展、舉辦講座和培訓班,使珠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在年輕一代中得到傳承與發展。洪樹德有多件珠光青瓷作品獲全國性獎項,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2008年,洪樹德被聘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委會評審委員及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委員。2013年12月,因其在傳統陶瓷傳承及陶藝創作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獲得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洪樹德
陳亦非,男,1965年12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同安汀溪)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莊岑瀚,男,1981年10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同安汀溪)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洪冰暉,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同安汀溪)項目廈門市第五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陳文新,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同安汀溪)項目廈門市第五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影響

主要展覽
2020年6月,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廈門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同安區文化館一樓展廳舉行。其中,民間傳統手工藝展區展示了漆線雕、錫雕、珠光青瓷等傳統手工藝品。
珠光青瓷燒制技藝
2020年廈門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擺放的珠光青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