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水體中酚類內分泌干擾物對河蜆的生態毒理研究

珠三角水體中酚類內分泌干擾物對河蜆的生態毒理研究

《珠三角水體中酚類內分泌干擾物對河蜆的生態毒理研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曾麗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三角水體中酚類內分泌干擾物對河蜆的生態毒理研究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曾麗璇
  • 依託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申請者擬以珠江水體表層水及沉積物中檢出頻率最高的2種酚類內分泌干擾物(phenolic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pEDC)雙酚A(BPA)和壬基酚(NP)為目標污染物,以珠三角代表性的淡水雙殼貝類河蜆(Corbicula fluminea)為指示生物,比較研究低劑量目標污染物長期暴露對河蜆的生態毒性及其機理。項目的開展擬通過野外調查、野外掛養和實驗室模擬相結合,比較研究低劑量目標污染物對河蜆的組織結構、呼吸代謝和抗氧化防禦系統酶活力的影響及體細胞DNA的損傷,同時比較受污染後的河蜆離開污染環境後活性及損傷的恢復,明確目標污染物在複合污染情況下對河蜆的氧化脅迫、遺傳毒性及其機理。項目的研究將有助於全面了解當前pEDC的生態毒理效應及其機理,為建立水體酚類內分泌干擾物的早期生態預警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酚類內分泌干擾物廣泛套用於增塑劑的生產中,由於在環境中的廣泛存在,其生態毒性備受關注。目前的研究主要採用魚類、水蚤和海洋貝類作為指示生物。而淡水雙殼貝類是人類重要的食品,具有個體較大、生活史較長、不主動攝取食物、容易採集等特點,被認為適於作為淡水水生生態毒理研究的指示生物。因此,項目組以珠江水體表層水及沉積物中檢出頻率最高的2 種酚類內分泌干擾物雙酚A(BPA)和壬基酚(NP)為目標污染物,以珠三角代表性的淡水雙殼貝類河蜆(Corbicula fluminea)為指示生物,比較研究了珠三角地區水體4個典型採樣點的污染情況及其與附近採集到的河蜆污染程度的相關性,同時研究低劑量污染物暴露對河蜆的重要生理生化過程及抗氧化防禦系統酶活力、對河蜆生殖系統的影響等。 研究表明:①典型採樣點表層水樣CODcr為15-38 mg/L,水樣所含的BPA的含量為0.038-0.860μg/L,河蜆軟體組織BPA的含量為0.35-2.66μg/g乾重,河蜆軟體組織NP的含量為3.52-6.84μg/g乾重;同時,表層水樣所含的BPA與其CODcr有顯著的正相關性,但表層水水樣所含的BPA與附近採集到的河蜆樣品體內BPA含量沒有顯著相關性,推測水樣BPA含量與生活和工業源的排放有關;②BPA和NP單獨及聯合污染對河蜆的急性毒性研究顯示,單獨暴露條件下,BPA對河蜆的96h LC50為6.34mg/L,NP對河蜆的96h LC50則為10.845。通過聯合毒性研究可知BPA和NP的聯合毒性為協同作用;③在BPA和NP的濃度從1/10 96hLC50-1/2 96hLC50的較低濃度內,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對BPA比較敏感,在本實驗濃度範圍內(0.63mg•L-1-3.17mg•L-1)均呈現先下降後上升再下降的趨勢,河蜆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兩種酶活性變化呈現出較好的一致性和規律性。較低濃度污染下河蜆性腺的超微結構則顯示了劑量-效應的正相關。污染物的濃度與河蜆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兩種酶活性變化、性腺結構的破壞均呈現出較好的規律性,可以聯合耗氧率和排氨率、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性腺結構的損傷來分析判斷水體中的污染情況。項目的研究將有助於全面了解珠三角典型水體中酚類內分泌干擾物的脅迫及其機理,為制定酚類內分泌干擾物的水質標準和建立早期生態預警體系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