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藻富集區

珊瑚藻富集區,沉積學名詞,珊瑚藻類可以分為被殼狀的和分枝狀的兩大類,是重要的造礁生物,特別是前者,既是礁體的磚和瓦,提供建築材料,又能如水泥或灰泥那樣包覆、粘結碎屑物質,建成能抗禦風浪的生物礁的格架。雖然珊瑚藻類也具有顯著的造礁功能,但它們僅是珊瑚礁的一個組成分子,離開了造礁珊瑚格架的支撐,就難以單獨成礁。在珊瑚礁區內,珊瑚藻的相對富集區主要有珊瑚礁的邊緣、灰沙島上和沙堤上以及環礁潟湖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珊瑚藻富集區
  • 外文名:Coral algae enrichment area
  • 珊瑚藻分類:被殼狀的和分枝狀
  • 地位:重要的造礁生物
  • 富集區:邊緣、灰沙島上和沙堤上
  • 功能:顯著的造礁功能
礁緣珊瑚藻富集區,灰沙島上珊瑚藻屑富集區,環礁瀉湖內珊瑚藻屑富集區,

礁緣珊瑚藻富集區

在環礁或岸礁的礁前緣,特別是在迎風礁緣的潮間帶,因為長時間地暴露於陽光下,造礁珊瑚難以生存、發育,因而,在缺乏珊瑚蟲的生存競爭和拍岸浪使其保持經常濕潤的特殊條件下,珊瑚藻得到繁榮生長。
在礁緣生長的珊瑚藻大都是以被殼狀、疊層狀或瘤狀形態包覆在礁岩或砂礫上,起著粘結作用,具有原地生長、原地堆積的特徵。在西沙群島的東島和金銀島的東北礁緣,孔石藻為主的珊瑚藻的覆蓋面積可達50%~70%,形成了略微隆起的藻脊(張德瑞等,1978,莊啟謙等,1983)。在其他環礁的礁緣,珊瑚藻都有不同程度的發育,普遍形成礁緣粘結岩,而且東北部礁緣常比西南部礁緣發育得更完善如在西沙群島的華光礁,其東北礁緣的礁岩和礫石表面上,至在活珊瑚的基部,都被鮮紅的或紫紅色的紅藻包覆;而在西南部礁緣,紅藻的覆蓋面積姿小得多。這一情況反映在華光環礁相應的礁坪上碎屑物質組分的定量統計上藻屑的含量在東北外礁坪上為51.48%(含仙掌藻屑11.17%),而在西南部礁坪上為36%(王國忠,2001a)。
在太平洋環礁的迎風礁緣,珊瑚藻發育得更為完耄而形成典型的藻脊,在比基尼環礁上,可以生長到低潮面以上,其厚度達1m以上。在太平洋其他環礁礁坪碎屑沉積中,珊瑚藻屑的含量也可以達23%~35%,甚至高達52%,成為優勢組分,而可以定名為含珊瑚骨屑、珊瑚藻砂。在加勒比海環礁礁緣,珊瑚藻的發育情況不具有重要意義(Milliman, 1974)。

灰沙島上珊瑚藻屑富集區

在灰沙島上,珊瑚藻屑的富集規律與有孔蟲的富集相同。從西沙群島永興島可見,在礁坪上的樣品中,珊瑚藻屑的含量為6.5%~12.2%(平均為8.9%),而在灰沙島沙堤上的樣品中,其含量為13.3%~25.3%(平均為19.4%),增高了二倍。
在太平洋上一些環礁的灰沙島上,珊瑚藻屑的富集情況更為突出,含量競高達38%-47%,它們在生物組分中都處於最高地位。即使在加勒比海環礁的灰沙島上,珊瑚藻屑的含量也富集到很可觀的程度,為10%~33%,在有些島上已處於優勢地位。
灰沙島上的珊瑚藻是以碎屑顆粒的形式產出,它們經過海水的搬運、磨蝕和溶蝕,因而其國度好,表面光滑,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與生長在礁緣的原生珊瑚藻的產狀完全不同,因而易於與礁緣生長的原生珊瑚藻沉積相區別開來。

環礁瀉湖內珊瑚藻屑富集區

被殼狀的珊瑚藻類需要附看在硬底上生長,並需要有激盪的水流條件,因而在環礁潟湖內,珊瑚藻的生長較少,主要分布在一些斑礁的礁冠部或潟湖內一些台礁的迎風側。在水動力條件較強的砂質斜坡和湖底上,枝狀紅藻的繁殖較多,在潟湖底部的碎屑組分中,珊瑚藻屑的含量能夠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如西沙群島華光環礁瀉湖底,珊瑚藻屑的含量可富集到40%,在各種生物組分中居首位。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