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喬木,高3-10米;小枝圓柱形,細瘦,具縱棱,淡褐色,無毛或被微柔毛,三年生枝具小的皮孔及稍突起的狹三角形葉痕;頂芽小,卵形,無毛或被微柔毛。葉生於1-3年生枝上,葉片革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 (-13)厘米,寬1.55-3(-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鈍,邊緣波狀,具圓齒狀鋸齒,稀齒尖刺狀,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或葉面沿主脈疏被微柔毛,主脈在葉面凹陷,背面隆起,側脈每邊7-10條,在兩面均凸起,網狀脈在兩面明顯;葉柄長4-10毫米,紫紅色,上面具淺槽,無毛或被微柔毛,下面具橫皺紋。花序簇生於二年生枝的葉腋內,總花梗幾無,苞片卵狀三角形,具緣毛;花黃綠色,4基數。雄花;單個聚傘花序具1-3花,總花梗長約1毫米,花梗長約2毫米,其基部具2枚卵形,具緣毛的小苞片;花萼盤狀,直徑約2毫米,4深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具緣毛;花冠直徑6-7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與花瓣等長,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頂端圓,微4裂。雌花:單花簇生於二年生枝葉腋內,幾無總梗,花梗長1-2毫米,基部具2枚卵狀三角形小苞片;花萼裂片圓形,具緣毛;花瓣分離,卵形,長約2毫米,寬約1.2毫米;不育雄蕊長約為花瓣的2/3,敗育花葯箭頭形;子房卵球形,長約1.5毫米,直徑約1毫米,頂端近截形,柱頭薄盤狀。果近球形,直徑3-4毫米,成熟時紫紅色,宿存柱頭薄盤狀,4裂;宿存花萼平展。分核4,橢圓狀三棱形,長2-2.5毫米,背部寬約1.5毫米,背面具不明顯的掌狀縱棱及淺溝,側面具皺紋。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400-) 750-2400 (-3000)米的山坡灌叢或雜木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甘肅南部(文縣)、湖北(恩施、宜恩、來鳳、鹹豐、鶴峰、利川、建始、巴東、秭歸、宜昌、興山、五峰)、湖南(黔陽、寧遠)、四川(豐都、南川、武隆、彭水、秀山、通江、巴中、安岳、大足、資中、威遠、宜賓、筠連、屏山、灌縣、彭山、洪雅、峨眉、峨邊、樂山、沐川、崇慶、喜德、冕寧、會東、西昌、雅安、稻城、石棉、布拖、昭化、平武、金陽、康定)、重慶市、貴州(桐梓、貴陽、安順、清鎮、印江、江口、安龍)和雲南(維西、中甸、蘭坪、麗江、漾濞、鶴慶、祿勸、武定、祿豐、安寧、昆明、澄江、富源、石屏、蒙自);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Delavay 927)。
變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