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牆圖集

玻璃幕牆是當代的一種新型牆體形式,指由支承結構體系與玻璃組成的、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築外圍護結構或裝飾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玻璃幕牆圖集
  • 有點:立體感強,能突出建築物優點
  • 應案例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芝加哥石油大廈
  • 緣起:1917年
簡介,發展歷史,

簡介

它賦予建築的最大特點是將建築美學、建築功能、建築節能和建築結構等因素有機地統一起來,建築物從不同角度呈現出不同的色調,隨陽光、月色、燈光的變化給人以動態的美。
玻璃幕牆與傳統的建築圍護結構相比,有不少優點:如能較好地體現藝術效果,立體感突出;牆體自重輕,從而降低主體結構和工程造價;材料單一,施工方便,工期短,維護維修比較方便;能較好地適應舊建築外牆更新的要求。
在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均建有宏偉華麗的玻璃幕牆建築,如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芝加哥石油大廈、西爾斯大廈都採用了玻璃幕牆。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北京長城飯店和上海聯誼大廈也相繼採用。[1]

發展歷史

1917年,在美國舊金山建造的一棟名為哈里德大廈的建築物,首次採用了玻璃幕牆
玻璃幕牆源於現代建築理論中自由立面的構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規模重建的需求,使標準化、工業化的各類建築,成為政府與建築師推崇的形式。建築設計師用大面積的連續橫向開窗,替代了原來舊式建築厚重的外牆和各式窄窗,解放了建築的立面,使得室外景觀以前所未有的視角引入到室內空間,不再受制於傳統立面設計的束縛。
大規模的玻璃幕牆套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型辦公建築中。以密斯為代表的建築師們崇尚簡潔、標準化、工業化,用極其簡單的建築語彙、全新的鋼結構和玻璃材料、細緻而理性的節點設計、精準的工業化標準件,打造出了如西格拉姆大廈等一批玻璃幕牆為外立面的公共建築。玻璃幕牆短時間內被大量套用,很快便超過了實際功能的需要,變成一種將工業崇拜符號化的建築語言。[2]
玻璃幕牆建築因其標準化、工業化以及不同於傳統建築的美學呈現,迎合了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需要,從而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中國從1984年最早引入玻璃幕牆到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僅用了不到20年時間。到21世紀初,中國已有玻璃幕牆兩億平方米,占全世界85%,成為世界第一玻璃幕牆出產和使用大國。
隨著玻璃幕牆成為一種符號化的建築語言,也漸漸走到被濫用的邊緣。不考慮窗間牆、樓板、以及景觀朝向的玻璃幕牆,成為多數建築的裝飾手段。玻璃幕牆誕生之初追求實用反對裝飾,卻最終淪為純裝飾。21世紀初,這種牆體形式向著低成本、高普及的方向轉變。由於標準不嚴、質量不高,加之維護不力,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玻璃幕牆的隱患也開始逐漸顯露出來,玻璃爆裂傷人事件屢屢發生。能源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過程,對於大多數地處亞熱帶地區和暖溫帶地區的城市,大面積的玻璃幕牆暴露出其光污染和高耗能的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