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軌道 在玻爾的理論中,認為電子繞原子核運行是許多分立的圓形軌道。軌道半徑在10-8厘米左右。在不同軌道上運行的電子各有確定的能量。當電子從外層軌道跳向內層...
玻爾理論是指一種關於原子結構的理論。1913年由玻爾提出。是在盧瑟福原子模型基礎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後建立的。...
盧瑟福的理論吸引了一位來自丹麥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於1913年提出了原子構造的玻爾模型,其中電子環繞著原子核運轉。模型中提及電子只會在特定的幾個距離(視能量而定)環繞原子核運轉。而最...
玻爾第一速度:氫原子電子在第一個軌道上運動的速度(n=1)稱為玻爾第一速度,約為光速的1/137。...
原子軌道又稱軌態,是以數學函式描述原子中電子似波行為。此波函式可用來計算在原子核外的特定空間中,找到原子中電子的幾率,並指出電子在三維空間中的可能位置。“...
玻爾磁子或稱玻爾磁元,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為名,是根據量子力學理論所得,與電子相關的磁矩基本單位,是一項常數。其用在電子軌域角動量及自旋角動量相關磁性的...
電子軌道是指在玻爾及索末菲理論中,電子繞核沿滿足一定條件的軌道運動。軌道的概念在原子的尺度內實際上沒有意義。...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大學碩士/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
玻爾-愛因斯坦論戰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尼爾斯·玻爾之間關於量子物理的一系列著名的爭論。他們之間的爭論也因為他們對於物理學的重要性而被載入史冊。...
軌道計算是一種粗略測定天體軌道的方法。在軌道計算中﹐人們事先不必對天體軌道作任何初始估計﹐而是從若干觀測資料出發﹐根據力學和幾何條件定出天體的初始軌道﹐以便...
結論:電子軌道是量子化,能量是量子化的,能量最低的狀態叫基態,其他狀態叫做激發態。玻爾理論的優點和其局限性1.玻爾理論的優點:成功解釋了氫原子光譜不連續的特點...
舊量子論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和玻爾的原子理論。 1900年,普朗克提出輻射量子假說,假定電磁場和物質交換能量是以間斷的形式(能量子)實現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