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網路中的虛擬——《Lain》日本Production 2nd公司於1998年7月6日至9月28日在電視台的深夜時段推出了一部試驗型動畫《Lain》(玲音)。只有13集的這部動畫當時的收視情況不是很理想。人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樣“另類”的作品。極強的跳躍性,凌亂插接的場景,晦澀的劇情,壓抑的氣氛,再加上緩慢的敘事手法,我們似乎只能用類似“無端,茫然,莫測,未知,無律,神秘,……”的詞語來形容它。
玲音 《Lain》的情節具有極強的跳躍性和隨意性,我們必須把那些抽象的表現手法剔除掉,單純從一個故事的角度去提取劇情,才能大致了解情節。
故事是以四方田千紗的自殺拉開序幕的。四方田千紗自殺的時候,留下了全劇發展的線索,她說:像我這樣的人,原本不應該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能不能獲得突破?岩倉玲音在之後做出了證明。她自殺後,作為她的同學陸續收到了死者的電子郵件。在同學間引起了驚恐和騷動。岩倉玲音此之前一直從來沒有注意過或者說刻意逃避的問題——生與死,便驟然展現在她眼前。她問四方田千紗:可是,為什麼要死呢?四方田千紗回答:生和死,其實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不同。人不需要肉體。在四方田千紗自殺風波過後,玲音就好像一個被激活了的程式,突然間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者說自我也就是本我實體的存在。她逐漸發覺這個世界有點異樣。或者說她自己有點異樣。普通的學生,在上學的路上被陌生人監視,在學校的走廊里,看見非實體的人類依稀的身影在閃動。她驚恐的發現,她可以左右周圍世界的環境,看見未發生過的事件。比如在上學的火車上,很吵,她心裡默默的而厭煩的念到:能不能安靜一點?結果整個列車驟然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在驚訝的看著她。
這些細微的變化使玲音感到非常恐懼,她的好友
艾麗斯 更告訴她,在夜晚的一家DISCO里,看見另一個玲音。可是玲音卻是一個相當自閉的人,晚上根本不會上那樣的地方。漸漸的,她發現自己即使在沒有藉助電腦等工具的情況下,竟然也可以連上網際網路。這些變化使她不得不去尋找原因。在追尋最終真相的過程里,她一步一步的接觸到了這個互連技術的創始者——被稱為“神”的
英利 正美。以及控制這個網路的集團——“東方算法騎士團”。原來是“騎士”集團創造了另一個玲音,她生氣的摧毀了這個集團,可是,為什麼“東方算法騎士團”要複製玲音,不複製其他人呢?玲音痛苦的問到:我是誰?我是什麼?我以什麼方式存在?英利正美告訴她,她不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人,不過是一段由他編寫出的程式。玲音對這個真相感到異常的痛苦。虛假的父母,姐妹,虛假的生活,虛假的同學。可是這一切在玲音的記憶中都這樣真實的存在著。
英利 正美於是說到:記憶不過是一個記錄,如果記錄上沒有,事情就等於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等於說,人類識別世界的重要依據——“記憶”,實際上本身便不是真實的!因為它既然可以擦掉,當然也可以寫入。那么什麼才是最終的真實呢!?
玲音發覺自己能夠隨意的改寫別人甚至整個世界的記憶,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從古到今,便通過各種方式相互的聯繫著,維護這個聯繫的系統,叫做“集體意識(WIRED)”。只要能進入這個系統,便能任意修改別人的記憶。改寫記憶,擦掉痛苦,留下幸福和美好的回憶,那么整個世界便都快樂了。玲音改寫了所有人的記憶,被死亡和恐懼圍困的城市,一下子又平靜了。玲音的世界裡,好像從來不曾存在過四方田千紗,也沒有四方田千紗的自殺一樣。世界平衡了嗎?但是,連玲音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她偏偏留下了
艾利斯 的記憶。擁有唯一完整記憶的艾利斯來到玲音家裡,哀求玲音讓她忘掉那些痛苦的記憶。可是作為唯一知情的人,應該是另一種幸福啊。玲音迷茫的看著艾利斯,因為她喜歡艾利斯,這才讓艾利斯的記憶保持完整,為什麼會痛苦呢?這時候
英利 正美出現了,他說既然玲音這么喜歡艾利斯,為什麼不讓艾利斯連線上玲音呢?玲音對英利正美說,你並不是神,因為“集體意識”本來就是存在的,在英利正美沒有存在之前,便已經存在,這個系統只不過是英利正美發現而不是他發明出來的。這個世界上就算有神,也不是英利正美,他不過是一個代理——神的代理。也就是說,現在,便是她取代這個位置的時候了。英利正美異常惱怒,企圖把玲音和艾利斯一起殺死,但是,反而被玲音消滅了。艾利斯在目睹這一恐怖的過程里,被嚇暈(還是嚇死?)過去。玲音看著在懷裡不省人事的艾利斯,終於明白了:對於普通人來說,一些事,是不需要知道的,現實的最終真相,對於他們的生活而言,其實根本就沒有意義!她終於明白,像她這樣的人,實際上真的並不需要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四方田千紗自殺的原因了。或者四方田千紗根本沒有自殺,不過清洗了系統,把自己從這個世界中超脫出去了。
知道了這點之後,玲音痛苦的“重啟了系統”。這個世界從最開始的那一個早上又從新開始了。但是玲音突然發現:這個從新開始的世界,這個記憶從新開始記錄的世界,已經沒有人記得她了。卻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玲音才真正看見了另一個自己,那一個一直在傳說中存在卻從來沒有相遇過的“自己”。“她”對玲音說:實際上玲音是哪裡都不存在的,玲音只能夠看著!玲音再次迷茫了,她以為她找到了真相,卻一直以來還不過是在真相的邊緣游離而已,她憤怒的說:玲音是唯一的,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於是那一個玲音忽然消失了。整個世界也消失了,最初的問題,仍舊得不到答案:我是誰,我是什麼樣的存在,我究竟是什麼?在絕望當中,她看見了父親,她和父親坐在一張桌子的兩對面。父親對她說到:這一切,不就是你自己所想希望得到的嗎?這一切,難道不就是玲音希望的嗎?玲音失聲痛哭起來。
故事的最後,艾利斯已經成年了,她和男友在逛街。突然發現了站在天橋上依舊是童年的玲音。她大吃一驚的跑過去,說我們從前見過嗎?玲音默默的說到:不,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艾利斯深深的看著玲音。竟說不出一句話。她的下意識告訴她,這個叫玲音的女童是她相當熟悉的人,但是她的記憶卻告訴她,她的生活里,從來沒有接觸過玲音。艾利斯的男友過來了,於是她便急忙和玲音說了再見。玲音站在天橋上,看著他們走遠。然後默默的說到:是的,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再見呢!整個世界突然拉遠,所有人都消失了,只剩下玲音一個人孤獨的站在天橋上。
也許從故事情節上我們並沒有感受到多么大的衝擊,但就其整體來說,確實體現出了《Lain》“實驗性”的特徵。從人物設定上來說,安倍吉俊筆下的Lain並不是那種刻意美化的靚女,她甚至是一個略微有些“醜”的女孩子: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齊耳的短髮、普通的校服,稍顯木訥的神情;這一切構成一個
鄰家女孩 的樣子,清爽近人,使得觀眾們能夠從心理上接受和認同這個角色,也使得整部作品的思想更容易通過這個載體深入我們的內心。
此外,《Lain》的鏡頭運用和畫面美工都很嫻熟,甚至前衛。雖然類似的手法多有借鑑《EVA》的地方,但《Lain》仍然做出了自己的風格,很多地方做得更大膽。似乎製作者們沒有考慮觀眾的感受,而是在極度的自我享受中膨脹!
白亮 的街道、深藍的天空、蒼白的太陽、黑色的電線,陰影中蠕動著的鮮紅色或者暗藍色的斑點,不斷在玲音眼前閃動的亦真亦幻的場景;也許我們更應該閉上眼睛去靜靜地傾聽這部作品。
說到傾聽,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談談《Lain》的音樂,這部動畫的音樂異常出色,不僅烘託了整部動畫的氛圍,而且與畫面配合得天衣無縫。主題曲《DUVET》以“And you don't seem to understand……”一句揚起,帶有輕微Light Jazz味道的歌聲被歌手BOA用略帶慵懶的聲線、高人一等的冷漠加上節奏感很強的電子配樂表現出來,給觀眾帶來融入虛擬空間的感覺:縹緲神秘、疑幻似真。而片尾曲《遠い叫び》與主題曲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覺;以複雜深沉的合成式電子配樂為底,配以一把沙啞嗓音演繹出的歌聲乍一聽起來感覺很糟糕,但它在整部動畫中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冰冷的音樂里不知不覺已被注入一股溫熱的靈魂。
無論如何,我們說,不管以哪種方式,在藝術作品的價值與其公眾的反應之間都不存在一種實際的對應關係。一時的惡評沒有抵擋住《Lain》自身的魅力,人們漸漸地認識到了它的價值並深深地喜歡上了它。
在13話的《Lain》中探究了神的含義,人的本性,存在的意義及生命的真實等等。在這些思考中,我們意識到的更多的是某種失落,這種失落來自於對虛擬現實的探討,來自於我們一種深沉的承認——虛擬現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在看過《Lain》後,我們是否該學會全面的衡量一種事物呢?我們能否將所有的事件排列成序呢?玄深與奧秘的網路,我們憑藉著它得以僅窺生命中的各種事物。但同時,它也給我們的生命投下一定的黑暗。認識到這些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更深沉,更縝密。當《Lain》中的一切回歸原位時,擺在Lain的面前是一個孤單並且尷尬的境地:Lain如何肯定自己的存在與意義?當網路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發展,虛擬現實漸漸成為觸手可及的東西時,人類該如何面對?
四方田千紗死前重複的“原本不應該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與死後她的同學陸續收到她的郵件相呼應,
證實著另一個世界——虛幻世界的存在,並且以其實體化的郵件,簡訊等形式在作品中加以表現。
動畫製作 製作人員 企畫、原案:production 2nd
美術監督:佐藤浩
色彩設定:西表美智代
攝影監督:安津畑隆
音效:樂音舍
音樂製作:7th MOTHER&光游社
音樂:仲井戶“CHABO”麗市
音樂、音效協力:竹本晃(光游社)、笠松(樂音舍)
動畫製作:Triangle Staff
製作協力:GENCO
製作:PIONEER LDC
配音演員 製作相關 《玲音》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人物,包括:
萬尼瓦爾·布希 寫於1945年的論文《As We May Think》,莫提·李瑞的“Eight Circuit Model of Consciousness”,《
愛麗絲夢遊仙境 》,
蘋果電腦 ,
BeOS ,
LISP ,科幻作家考德維那·史密斯的作品《Think Blue, Count Two》題目的錯拼“Think Bule Count One Tow”,分形,Knights of the Lambda Calculus,Majestic 12,
曼哈頓計畫 ,Memex,Project Xanadu,Douglas Rushkoff以及其著作《Cyberia》,
舒曼共振 ,NeXT等等。
劇集信息 話數 標題 分鏡 演出 作畫監督 播出日期 LAYER:1
WEIRD
中村隆太郎
関口雅浩
7月6日
LAYER:2
GIRLS
菅井嘉浩
7月13日
LAYER:3
PSYCHE
中村隆太郎
松浦錠平
田中雄一
7月20日
LAYER:4
RELIGION
西山明樹彥
高橋勇治
7月27日
LAYER:5
DISTORTION
村田雅彥
関口雅浩
8月3日
LAYER:6
KIDS
中村隆太郎
菅井嘉浩
8月10日
LAYER:7
SOCIETY
中村隆太郎
松浦錠平
丸山泰英
8月17日
LAYER:8
RUMORS
上田茂
田中雄一
8月24日
LAYER:9
PROTOCOL
仁賀綠朗
西山明樹彥
関口雅浩
8月31日
LAYER:10
LOVE
佐藤卓哉
村田雅彥
菅井嘉浩
9月7日
LAYER:11
INFORNOGRAPHY
中村隆太郎
松浦錠平
丸山泰英
9月14日
LAYER:12
LANDSCAPE
中村隆太郎
岸田隆宏
9月21日
LAYER:13
EGO
丸山泰英 関口雅浩
9月28日
動畫音樂 OP《DUVET》
作詞:Jasmine Rodgers
作曲、編曲、歌:BOA
ED《遠い叫び》
作詞、作曲:仲井戶麗市
歌:仲井戶“CHABO”麗市
第13話IN 《孤獨のシグナル》
作詞、作曲:仲井戶麗市
歌:仲井戶“CHABO”麗市
意象分析 1,電線: 交錯縱橫的電線頻繁的在片中長時間出現,伴隨附近變壓器的“嗡嗡”聲,說不清是情緒上的混亂還是環境的紛亂,實際上,我認為這實際上是對這部作品世界觀的側面表現,雖然對情節無用,但是不可否認它們確確實實是存在著的,我們所看見和聽見的就是作品中人物的切實感官,它們實際意義或許就在於它們給我們的直觀感受。
2,電腦: 主人公的電腦從最初的紅色寒酸台式機,到最後液壓管路蔓延到整個屋子的複雜的高級電腦,實際上象徵著虛幻世界在現實中的蔓延,玲音本人並不懂電腦,可是卻自己改裝出這樣難以想像的巨型計算機,最初她的父親很高興給她買新型電腦,最後卻對眼前這台占據整個屋子的大傢伙感到驚奇,我們可以看到,玲音的行為已經脫離了人們對她常理性的認識了。同時,電腦也是故事進行的重要道具,是連通虛幻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有效橋樑。
3,Knight: 這是動畫中一個
網路組織 的名稱,它有名氣,卻沒有實體。這個組織在作品中其實是以一個獨立的線索來進行自己的故事的。同時它和玲音也有關係。自閉的
鈴音 得到了這個組織注意,同時在網路上不知不覺的締造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鈴音。這使得玲音成為了一個具有雙面性格的實體,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網路中。其成員最後都被黑衣人殺害,這裡反映的是現實對虛幻世界的衝擊。
4,黑衣人: 黑衣人扮演的是監視者的身份,一共兩人,他們在一輛黑色轎車裡,在玲音家附近用紅外視鏡監視玲音,最初他們使玲音感到害怕,但得到Knight的影響後的玲音,因為厭煩他們的監視而用意念摧毀了紅外視鏡,兩個黑衣人倉皇而逃。我們發現
黑衣人 最後是受僱於一個男人的,玲音與這個男人也有過一次接觸,在這裡,玲音因為被問及自己父母的生日卻一無所知,而感到羞愧,這無疑是虛幻與現實的一次直接碰撞。令人深思的是,兩個黑衣人最後被這個男人殺害,顯然這個現實維護者身份的男人也有自己的目的。而黑衣人,最終則成為了維護的犧牲品。這是對激進的“現實衛士”的諷刺。
5,半機器人: 這個角色只出現了幾集,他的身體已經被改裝成電腦的一部分,他吃力的行走在大街上,並沒有得到周圍的人的過多關注,這裡可以看出,這種怪異的造型其實是人物性質的外化,並不是單純外觀上的怪異。他急切的想要加入Knight,但最終卻死在大街上,在虛幻與現實的交接中,虛幻並不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願望。我們同樣看到想在虛幻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在現實世界依然死的很慘。
6,外星人: 作品花了一些篇幅來講述外星人的故事,這些類似ET的大頭矮個子傢伙,其實是人物心理的異化產物,在其與玲音唯一一次對視中,在半掩的門後的外星人,顯露的更多的是惶恐,而鈴音一樣很吃驚,這裡或許是人在對待未知事物的惶恐,而沒有注意到它們本身的恐懼。後來,網路中異化的
鈴音 邪惡的偷窺朋友的隱私,也是由真實玲音以外星人的形象來向朋友澄清事實的,這應該也是對未知恐懼的感悟。它使我們感受到了無助的希望。
7,神: 網路中的神到後期才頻繁出現,但他卻是從一開始就存在了,貫穿情節的始終。他妄圖拉攏玲音完全虛擬化,那樣就可以成為主宰人們記憶的神,玲音在最初的幾次經歷中也有朋友失憶的現象發生。他是虛幻力量本體最大化的表現。值得深思的是,他最後想要影響玲音時,是在利用周圍的電腦來實體化的,也就是說,就是神,也要藉助現實的力量來影響現實,這是對虛幻的諷刺。
8,三少年: 出現在迪廳的三個少年形象,他們都是精通網路知識,酷愛電腦的新一代人,他們外在表現的很前衛,但是放蕩不羈的行為無法掩飾少年內心的空虛和無助。作品中,其中一個男孩不但向
鈴音 解答了處理器的問題,最後還來到玲音的屋子,他走前吻了玲音,被遺留在玲音嘴中的口香糖實際上則暗示了對鈴音實體存在的認識。
關聯作品 綜述 《玲音》的著作權在最初就已授予了許多其他改編形式(卡通、電視遊戲和漫畫)許可。製作人Yasuyuki Ueda在接受雜誌《Animerica》(Vol. 7 No. 9)的採訪中說:“我的整個計畫就是把每一種媒體形式所包含的創意結合起來。”儘管卡通最先發行,但事實上最早創作的是電視遊戲的劇情,而兩者的製作過程同時進行。
卡通版由
東京電視台 於1998年7月6日至9月28日初次播放,一共有13集,每集半個小時。相同名字的PlayStation遊戲於1998年11月26日發行。
相關原創畫集 《Omnipresence In The Wired》,精裝本,96色128頁日語文字。包含每個“layer”(《玲音》中對每一集的稱呼)的介紹文字及概念圖和一部短彩色漫畫,名為“謊言的惡夢”。參見:[1]。1998年由Triangle Staff/SR-12W/Pioneer LDC發行。(ISBN 4-789713431)
《Visual Experiments Lain》,平裝本, 全彩色80頁日語文字。介紹了創作,設計和故事發展的一些細節。1998年由Triangle Staff/Pioneer LDC發行。(ISBN 4-789713423)
《Scenario Experiments Lain》,平裝本,335頁,作者 chiaki j. konaka(原書中作者名即為小寫)。包含劇本和部分情節記述。(ISBN 4-7897-1320-2)
《Serial Experiments Lain Offcial Guide》,平裝本。PlayStation遊戲的指導。
《Yoshitoshi Abe Lain Illustrations》,精裝本,全彩色148頁日語/英語文字。本書為《Omnipresence In The Wired》畫集再編輯版。2005年由WANIMAGAZINE在日本發行(ISBN 4-89829-487-1),2006年由Digital Manga Publishing在美國發行。
相關原聲專輯 片頭曲《Duvet》,由DuvetBOA樂隊作詞作曲演唱,也是他們的第一首單曲。因為是英國樂隊演奏的英語OP,這在日本動畫中是很罕見的。
原聲專輯《Serial Experiments Lain Soundtrack》,第一張原聲專輯,收錄了電視卡通版本的原聲音樂。
《Serial Experiments Lain Soundtrack: Cyberia Mix》,第二張原聲專輯,收錄了電視卡通版本中出現的一些電子音樂以及片頭曲的一個重新混音版本。
《lain BOOTLEG》,雙CD限量版專輯,多於45首曲目。電視遊戲版中的背景音樂和一張數據音樂CD,其中包含了一個鐘錶程式和一個遊戲,Pioneer Records發行。此專輯經常和另一張類似專輯混淆(1張CD,45首曲目,其中一些的長度比原始版本要短)
遊戲 《玲音》的PlayStation電視遊戲於1998年11月26日由Pioneer LDC出版發行。這個遊戲沒有被歸類,有爭議甚至認為它根本不是一個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在玲音的幫助下開啟對她的每次治療和治療日誌,由此揭開她的身世。遊戲過程中玩家需要注意對於各種聲音、影像、文字、一個
泰迪熊 的各個部分以及其他事物的收集,以此作為幫助在一個作業系統的每個層面中探索最終完成調查。遊戲裡發生了一系列與卡通版本不同的事件。遊戲運用了極為大量的多媒體效果,全日文,如果玩家沒有掌握任何關於日文的知識將很難進行遊戲。
獲獎記錄 日本1998年第2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電視動畫優秀賞